对“两型社会”试验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反思与战略前瞻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长株潭城市群构建“两型社会”新形势下,政府要切实贯彻教育公平、均衡、健康发展的原则,区域农村中小学办学应从战略的高度明确定位,以人的发展为目标,构建以道德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模式,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拓展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两型社会;农村中小学;教育;前瞻
  2007年的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从设想、规划到作为试验区的十年磨一剑。作为教育者,在高兴之余,应思考在强势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下,教育如何借力发展,取得先行优势,我认为应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一、对现状的理性反思
  五十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价值判断——《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对成就与问题描述如下:
  取得的成就:第一,中国的基础教育赢得了整体质量和全局效益;第二,中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学习者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三,中国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学习者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第四,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培养人的深厚历史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问题和弊端:第一,忽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其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第二,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忽视学生的生活世界,忽视学生的生命成长。
  从区域的角度看,地处长株潭城市群的农村学校,师生流转异常活跃,资源配置体现出不可选择性。具体表现为优秀师生往城市流,其他的生源则流入农村学校,其结果是教育资源配置日益两极分化:强校获得优秀师生,获得更多的择校费,强者恒强;薄弱的学校教师配备不全,留不住优秀的学生,学校设施残缺,外扶不足,缺乏内生功能,修修补补,勉强维持,这种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社会要求教育现代化,政府官员呼喊着教育现代化的口号,学校则年复一年等待着实现现代化的资金。在这个过程中,耐不住的教师走了,有底蕴的教师走了,年轻的教师走了。连锁反应还在进行,好学生失望了,走了,家长有门路的学生走了。教师时常感叹: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了,课堂没有了气氛。校长也常常问:“到底怎么啦?”其实校长比谁都更清楚,校长在人前不说,实际上校长看到了学校肌体的衰弱,正在时刻小心地修补这艘漏水的船。这是教育者的遗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之痛,是建设“两型社会”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成就应该发扬光大,而对问题与弊端的再反思更有深远的意义。五十年留下三个“忽视”,令人遗憾。基础教育的对象是快速成长中的孩子,而教育却忽视了最有价值的东西——个性、能力和生命的培养与呵护,不得不说这是教育的悲剧。
  原因是什么?教育目标的短视、教育过程的紊乱、教育环境的病态兼而有之。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系统的要素必须发挥整体功能效益,否则,教育就不能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教育的目标就是升学。为了根治这一顽疾,新课程标准似乎给出了一剂良方,无奈社会还是依然依赖试卷——转学、升学、考公务员、提干等,都少不了一份考卷。
  于是乎,教育过程乱象横生。“改革”压倒了一切。改革成了进步的代名词,跟风成了一致的行动。教育规律被随意践踏,重视“能力”,就抛弃了“知识”,重视学生“实践操作”,就丢弃课本去“研究”等,导致教育过程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教育改革指导中,不思校情,照搬某些教育改革形式,当然会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错误的思想怎么能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呢?
  新课程标准也不能独自担当改善教育环境的职责。新课程标准是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现象制定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是教育和社会的“综合症”,其成因有教育内部因素,也有教育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是关键。片面追求升学率表现在学校,病根在社会。因此,理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网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以前瞻的眼光,构建与“两型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1整合教育资源
  树欲静而风不止,山雨欲来风满楼。在社会转型的时期,教育者必须以敏锐的思维,前瞻的眼光,构建与“两型社会”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两型社会”的要义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实现这一目标,整合是手段,也是趋势。
  三年来,长株潭城市群107国道沿线工业园开发红红火火,楼盘如雨后春笋,沿江风光带不断向南延伸,地铁也正在兴建,一派好不热闹的景象!而教育的发展可就相形见绌了。以机场口到株易路口一线为例,有三十多所中小学,大的学校有一千多名学生,小的学校不到百名学生,多数学校以村屯布点,小而散,除了一所新规划的小学在建以外,原有的学校环境状况均无改观,佐证了“教育优先”是一句美丽的官话。
  教育优先应该有前瞻性,应尽早对教育的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及时着手整合区域学校。
  现实之痛促使学校整合。多数学校太小,条件太差,没有学校气氛,必须整合;有的学校交通不便,校舍残旧,教师心不在焉,必须整合;绝大多数学校都热衷于办寄宿,实行午、晚自习,开商店,办食堂,由此滋生两本账、教师超负荷工作、学生超时上课等诸多怪现象,必须整合。从家庭看,家长能守着,且必须守着孩子的不多,为整合资源增加了推力。在环境友好的要求下,免费公交成了首选,如此一来,则可解决学生上学的交通问题。另外,学校分散,导致经费过于分散使用,使得本已捉襟见肘的经费效益更微小。可见,整合势在必行。
  2当下及未来的教育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在现实的教育中,似乎不必考虑,因为教育部门已经规定好了,但是要构建“两型社会”,如不做突破,则肯定无所作为。我以为,当下及普通教育者可预知的未来,在遵循国家教育指导思想的前提下,教育应该形成与“两型社会”相呼应的校本教育指导理念以及与之匹配的教育内容与教育手段。
  (1)构建以人文素养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模式。现行教育异常推崇德育,但是落实却不到位,形式主义泛滥,错位现象严重。然而业内似乎已经麻木不仁,也鲜见社会有识之士针砭之笔。我认为一种新的道德学习观“人文素养学习观”可以帮助构建更为务实的德育模式。“人文素养学习观”认为:个体道德的学习,道德发展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中的社会实践,主要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与经典书本的交流,人在社会的实践中,是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完成的。道德学习的动力既有个体生存的物质需要,也有认识、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精神需要。道德学习有效性或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志是主体能否进行相应的道德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建构起新的道德观念和提升自我的道德水平。其精神实质事实上就是已故领袖毛泽东的实践论。
  基于“人文素养学习观”的精神,我认为学校道德教育应贯彻以下几方面的原则:①家校共建原则。孩子首先是家庭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要努力调动学习者的家庭共建人文素养,自觉规范日常行为,实现将“注重培养人的深厚历史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提升为“实现了培养人的深厚历史感和厚重的文化底蕴”。②实践性原则。要使思想品德课“生活化”。家庭与学校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生成既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素养,又超越自我的时代精神。③传统文化实践为基础的原则。教育首先是塑造人格品质,而人格品质塑造首选道德教育。中国传统德育是以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为起点,到走入社会忠于职守、尊敬上级,对同事朋友守诚信,再扩展到忠于国家民族,形成中华民族的大爱精神。换言之,培养出有爱心能爱人之人,他们必能爱家乡、爱祖国,会终身为事业奋斗,实现个人最大价值。
  (2)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二是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教学的基本规律是:第一,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中,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第二,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综合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教育途径的关系上,必须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第三,在课堂教学所传授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上,必须坚持以间接经验为主。第四,对间接经验的获得通常采取接受性学习为主,采取发现性学习为辅。第五,在知识的传授中,要处理好一与三(举一反三)、类与旁(触类旁通)的关系,必须坚持以“双基”为主,即以“一”和“类”为主。处理好这些关系,其出发点与归宿就是丰富学生的生活世界、呵护学生的生命成长。
  (3)拓展学习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学习的主体意识在教师、学生和家长中不断强化,但多数人对学习主体的理解,仍停留在孤立的个体学习层次和水平,对于学习主体从个体向团队的拓展和提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或者有所重视,因不能持之以恒,不能成气候。这显然难以适应迅速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的潮流。因此,需要对学习主体的理念本身进行时代反思,并进一步探讨个体学习与协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协作学习要求学习者主动地寻求学习伙伴,并共同探索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种学习中的协作,既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协作,也包括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协作;既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作;不仅包括直接交往协作,也包括间接交往协作。而且不只是学习信息的交流和研讨,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沟通、心灵的“碰撞”、性格的“磨合”,由此来促进学生协同学习与工作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实现其个性的健康发展,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的孕育。协作学习具有惊人的潜力和无穷的魅力。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可以跨越时空,极大地扩展交流与协作的范围、深度和广度。这种远程协同学习的模式,成为数字化生存环境中越来越受欢迎的崭新学习形式。协作学习拓展学习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显然,是“两型社会”创新思想的体现,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来说,其意义更突出。
  (4)要把学生领入自然、科学、艺术、历史和文学殿堂。教育的行动决策应该永远与价值联系在一起。好的教育,其根基必须建立在被历史证明是有效的东西之上,必须考虑当代最新的研究发现和未来一代的需要。
  对下一代的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理解周围的世界。最好的做法,先是使他们得到四种基本的技能(读、写、算、计算机)的训练。继而,把他们领入自然、科学、艺术、历史和文学殿堂,与他们一起铺就他们进入社会最初之路。
  参考文献:
  [1] 柳海明,孙阳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性诉求[J].教育学报,2005(3).
  [2] 毛泽东.实践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其他文献
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体育教学成为一项短板,其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在高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拓展训练,并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展现出现代教学理念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现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是每个高中物理老师都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到时间的高效利用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具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对于童话类课文的教学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我觉得华东师范大学吴玉茹教授
采用沉淀、萃取分离法和络合掩蔽法消除Au、Fe、Ir干扰元素对硝酸六氨合钴重量法测定铑的影响,并对其分离和掩蔽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方法选择性好,适用性强,分析快速,操作简便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充分利用好课堂各种资源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尤其是课堂生成性的资源更是转瞬即逝,需要我们抓住它,才能在预设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提高我们的
《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提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它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人,教学和育人两者相辅相成,不可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有的财务报告已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本文在分析目前关于财务报告改进的几种构想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高校图书馆员素质及终身学习的现状,在图书馆员中提倡和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依靠馆员自身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如何促进高校图书馆员自主学习
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艺术的美——就是性格和表现。”所谓性格,就是秉性和思想的总和。性格魅力是舞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表演中,演员的长相是要服从扮相的,要忠实和接近自己所演的角色。于是乎,对于出彩的演艺,演员的长相是一个条件,“性格化”表演更是一个起决定因素的行为。  那么何谓“性格化”?性格化是指演员创造人物形象时的一种技巧和方法,在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演员运用技巧,使自己具有符合对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