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中,经济新常态其实是一种必然结果。融资担保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保持清醒,对当前融资担保企业风险冷静地分析、总结,积极采取措施防控风险,开发新的风险分担模式。本文主要立足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风险现状,对当前融资担保企业如何开发业务同时做好风险防控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融资担保企业;风险;业务开发;防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由于产业结构将逐步调整到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未来中国经济将呈现质高效优,速降量增的新态势。但也应该看到项目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市场低迷等,使我们面临的发展阻力依然很大。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担保行业代偿率目前已高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两者间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资本实力弱、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担保企业将受到进一步冲击,担保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所以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及业务开发,是当前融资担保企业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业务开发
就担保企业来讲,GDP增长速度放缓,部分行业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向减弱,对资金的需求可能会出现萎缩,因此会影响担保行业发展。但任何时候基于国家政策的行业投资取 向总是动态的,担保业要善于研究国家政策,及时准确把握行业动向,适时推出带有方向性和前瞻性的担保产品。微观方面,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积极开展银、担、企对接活动,配合银行优化担保业务,如对纳税诚信企业,以其实际纳税额为基础,给予一定的信用担保的“税融通”业务等。宏观方面,瞄准国家产业导向中的潜在产业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精准定位,锁定特定目标客户,实行一对一专属服务,以小促大,聚小成大,小始大终。
二、担保公司要创新与金融机构合作方式
金融机构应与担保机构密切协作,及时通报受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受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利益;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公司,为有市场、有信用、有效益的小微企业提供的担保项目,应减少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或给予利率下浮优惠。运作规范、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强、信用等级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比选合作银行的条件,为其承保的优质项目提供服务质量优、贷款期限适宜、利率更加优惠担保服务。
三、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风险防控
从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所呈现出的风险来看,融资担保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风险防控。
第一,融资担保企业应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审、保、偿”分离制度、廉洁运作制度、项目经理AB角制度、保后跟踪制度、风险项目管理规定、项目稽核制度、风险月报制度等。融资担保机构可对中小企业的申请资格及相关的情况严格审批,评估其信用等级及项目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担保费率,做好事前控制。不定期地跟踪调查在保企业生产消耗、工资发放、资金流水、负债规模等,随时对项目可能发生风险的苗头及时监测并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做好事中控制。
第二,建立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强化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根据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和风险分担比例,建立“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可以建立地方政府、合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共同分担风险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一方面担保机构可以与银行共同加强对被担保企业的风险识别与防控;另一方面,政策性担保机构、地方政府、银行三者的风险责任分担,实现地方政府对政策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可以增强政策性担保机构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融资担保企业应做好对被担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担保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与业务开发、风险防控相联系的绩效考核办法。在风险管控方面,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管理” 这三项基本规则。具体到担保公司的业务操作层面,要进一步将这三个环节细化,将担保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列出清单,形成一套规范的、可行的操作规程,业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管理。
第四,以省为单位,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区域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和再担保体系。通过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区域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可以发挥省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龙头作用,突出再担保功能,采取联保等方式,支持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推动区域内担保机构业务错位发展。同步建立体系成员信息系统,实现体系成员间的信息互通,提高担保企业对担保对象的信息分析研判能力。
总之,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业务开展总体上保持良好趋势,担保机构应及时研究产业政策发展变化,区别对待新老产业,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加强与银行合作开展风险分担模式的担保业务,规范业务规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企业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陈海烽.基于融资性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04):17-18.
[2]李偉.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2(04):35-36.
[3]田天,赵倩.论风险投资与担保公司协同运作的金融创新[J].南方金融,2012,2(02):59-60.
[4]陈应春,叶小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规制与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1.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融资担保企业;风险;业务开发;防控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由于产业结构将逐步调整到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占据主导,未来中国经济将呈现质高效优,速降量增的新态势。但也应该看到项目重复建设、传统产业产能过剩;需求萎缩、市场低迷等,使我们面临的发展阻力依然很大。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担保行业代偿率目前已高于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两者间的差距或将进一步拉大,资本实力弱、风险管理不到位的担保企业将受到进一步冲击,担保行业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所以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及业务开发,是当前融资担保企业普遍思考的问题。
一、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业务开发
就担保企业来讲,GDP增长速度放缓,部分行业扩大投资规模的意向减弱,对资金的需求可能会出现萎缩,因此会影响担保行业发展。但任何时候基于国家政策的行业投资取 向总是动态的,担保业要善于研究国家政策,及时准确把握行业动向,适时推出带有方向性和前瞻性的担保产品。微观方面,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应加强与银行的合作,积极开展银、担、企对接活动,配合银行优化担保业务,如对纳税诚信企业,以其实际纳税额为基础,给予一定的信用担保的“税融通”业务等。宏观方面,瞄准国家产业导向中的潜在产业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精准定位,锁定特定目标客户,实行一对一专属服务,以小促大,聚小成大,小始大终。
二、担保公司要创新与金融机构合作方式
金融机构应与担保机构密切协作,及时通报受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受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利益;对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公司,为有市场、有信用、有效益的小微企业提供的担保项目,应减少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或给予利率下浮优惠。运作规范、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强、信用等级高的融资性担保机构,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比选合作银行的条件,为其承保的优质项目提供服务质量优、贷款期限适宜、利率更加优惠担保服务。
三、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风险防控
从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所呈现出的风险来看,融资担保企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风险防控。
第一,融资担保企业应建立健全融资担保风险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审、保、偿”分离制度、廉洁运作制度、项目经理AB角制度、保后跟踪制度、风险项目管理规定、项目稽核制度、风险月报制度等。融资担保机构可对中小企业的申请资格及相关的情况严格审批,评估其信用等级及项目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担保费率,做好事前控制。不定期地跟踪调查在保企业生产消耗、工资发放、资金流水、负债规模等,随时对项目可能发生风险的苗头及时监测并提出风险处理措施,做好事中控制。
第二,建立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为原则,强化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根据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和风险分担比例,建立“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可以建立地方政府、合作银行、担保机构三方共同分担风险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建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一方面担保机构可以与银行共同加强对被担保企业的风险识别与防控;另一方面,政策性担保机构、地方政府、银行三者的风险责任分担,实现地方政府对政策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可以增强政策性担保机构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融资担保企业应做好对被担保企业的风险管理。担保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与业务开发、风险防控相联系的绩效考核办法。在风险管控方面,要坚定不移的贯彻“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管理” 这三项基本规则。具体到担保公司的业务操作层面,要进一步将这三个环节细化,将担保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列出清单,形成一套规范的、可行的操作规程,业务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开展保前调查、保中审查、保后管理。
第四,以省为单位,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区域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和再担保体系。通过建立全省范围内的区域性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可以发挥省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龙头作用,突出再担保功能,采取联保等方式,支持地方政策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推动区域内担保机构业务错位发展。同步建立体系成员信息系统,实现体系成员间的信息互通,提高担保企业对担保对象的信息分析研判能力。
总之,经济新常态下融资担保企业业务开展总体上保持良好趋势,担保机构应及时研究产业政策发展变化,区别对待新老产业,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加强与银行合作开展风险分担模式的担保业务,规范业务规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做好企业风险防控。
参考文献:
[1]陈海烽.基于融资性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04):17-18.
[2]李偉.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2(04):35-36.
[3]田天,赵倩.论风险投资与担保公司协同运作的金融创新[J].南方金融,2012,2(02):59-60.
[4]陈应春,叶小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规制与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