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来源 :下一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_s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旨在贯彻落实科技兴邦以及人才强国,因此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合格的建设人必须要达到“育德为先、育人为本”。将立德树人作为坚持贯彻的教育方针。十九大中也指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者应当积极的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新规律,加强教育者的团队建设,全面的利用网络技术,注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树人立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现今在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时,将尊重个人意愿、尊重个人尊严与个性发展作为了重要内容,旨在每个人都能获得爱与应当受到的尊重。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更加人性化。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我们不仅要坚持以人为本,更要与时俱进,不断以创新求实的态度去更新现有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去探索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拓全新的教育途径,在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时要注意“以人为本”本身具有的两层含义,即在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知的同时,也要增强对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忧患意识的认知。二是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服务意识,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大学生,使大学生得到充分的尊重。
  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多的是单纯的将大学生当做教育管理的对象,对大学生政治思想方面以道德方面的偏差认知进行纠正,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对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改正以及教育。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时,表现在教育者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的积极性,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生活中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鼓励学生,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大学生,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教育者应当深入到大学生的生活当中,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与学生平心静气的谈心与交流,充分真实的了解到学生在生活与情感上受到的挫折与困惑,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与其他方面的情感诉求,当发现学生在政治思想或者其他思想方面有偏差时,切忌用上位者的身份和感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者应当将工作做得更加细致,将大学生真正的培养成心理素质强大,人格方面健全,能良好的适应当代社会的全方面合格型人才。
  二、改进教学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现今大学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基础理论素养,而提高政治素质,塑造正确的精神面貌,加强大学生三观的主要渠道是“两课”教育。但是目前我国实行的“两课”教育仍旧存在一些缺点,比如重视程度。“两课”教育是国家比较重视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两课”教育普遍的被大学生所轻视。而且在改革教育的效果方面并不是很理想,模式虽然有所创新,但是与社会实际脱节严重。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普遍缺乏了解,并且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应对社会变革,无法正确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更新教育思想,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情况,在把握好“两课”教育特点的情况下,扩展新的思路以及新的方法,积极调动大学生对“两课”教育的学习兴趣,扩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获得新经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解决大学生现有的错误思想理念,提高大学生的思想以及业务素质,使大学生精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进“两课”教学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结果。
  三、注重大学生心理教育,开辟新的工作途径
  目前大学生普遍的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源自于学习、经济、就業三大方面。偏远地区的学生生源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受到的教育不同,导致这一部分生源基础较差,而进入大学之后,快节奏的教育形式使这一部分学生被越拉越远,甚至有一些大学因为这一部分学生的进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是班级里的“后进生”,就对这一部分学生予以劝退。在学校的态度与自尊心的驱使下,这些曾经的天之骄子在心理方面可能会产生问题。而且就业方面的困难更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做到未雨绸缪,对待这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要予以特别的关注以及学习指导,可以适当的提供给他们勤工俭学的机会。在学校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聘请专业的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坐诊。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开辟新的工作途径。尽可能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全人格。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时,政治教育工作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完美的完成挑战,抓住每一个机会,消除新环境带来的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与时俱进,思想政治观念方面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实时更新,跟上时代的脚步,努力开创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局面,努力体现当代大学生的时代性、规律性与创造性。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具体真实的事例循序渐进地从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四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真正内涵。  关键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室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新时期教师应具备的师德师风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以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有匠人之
期刊
摘要: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应该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思维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营造趣味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拼音;小学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拼音教学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其更擅长形象记忆,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对小学语文老师是一个挑战。本文中,我将结合我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从以下方面浅谈拼音教学: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拼音教学时,相较于传统
期刊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形成社会主义意识的主要途径,高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不仅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现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中,仍然存有一些教学难题对教师的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教学难题的破解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教学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  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思想
期刊
摘要:在构建和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伟大的构想中,中高职贯通作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核心和关键,关系着我国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中高职贯通培养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够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体现出了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能够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完善,满足不同层次的职业学生对于再深造的需求。本文简析当前贯通培养模式与现状,从四个维度给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贯通
期刊
摘要:党建工作责任制,是我国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重要方法,是确保我国各级政府党建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证,是我国从制度机制层面推动地方党建工作任务落实的措施之一。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但基层党组织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基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强化主体责任意识、
期刊
摘要:德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海量的信息。然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存在着不少不良信息,对中学生的三观产生不利影响。为此,班主任必须抓好德育工作,本文就当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德育成效。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挑战;对策  新媒体可以说就是一把
期刊
摘要:我国为满足专业型人才的要求,不断完善我国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一批职业学校。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档案管理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急需解决,这已经成为了制约职业学校繁荣发展的最大瓶颈。如何解决好这一大难题,促进职业学校基础工作的完善落实,提高工作效率,成为了教育部门的棘手事情。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制约职业学校档案管理的主要因素,并且从长远角度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提出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职业学校
期刊
摘要:本文将中学生生涯教育置于新高考的视野下,重新审视生涯教育理念、方向、实施思路等问题,梳理了生涯教育存在的一系列误区,认为生涯教育应该更重视学生平衡适应、侧重自我探索、强调发展的眼光、形成更系统的教育体系、具备更丰富的内涵、整合好校内外资源。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中学教育处于深层变革过程中,我们既要着眼当下,也要放眼未来,进一步理顺生涯教育的思路与方向。  关键词:新高考;生涯教育;中学生  新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现阶段的教育工作更是带来了全新的影响与渗透。特别是对于原本枯燥、乏味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管理过程中,更是要通过互联网络的影响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对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业从业教师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策略  每一名初中班主任在网络信息环境下开展各项德育
期刊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各类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中等职业教育在其中也得到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有关中职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将对中职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现状进行概述,对中职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有关建议,以期对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帮助。  关键词:中职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对策  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