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异化”现象浅思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异化(alienation)”的概念在哲学上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在中国“异化”的现象和问题已经严重到极点,甚至弥漫到性别、成长的教育、媒体的导向、消费的异化,等等.生男生女的“异化”心理;教育的“异化”;媒体导向的“异化”;消费异化与异化的消费观念.
其他文献
影片《小偷》讲述了一个孩子从缺父到弑父的成长过程。从一开始对父亲的热切想象和满心向往,到寻父过程中矛盾与挣扎的痛苦纠葛,到最后通过弑父来实现个人身份的确立。经由“
独生子女中学生大多具有较强的自私心理和脆弱心理,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就会失去信心,不再进取,甚至丧失生活的勇气.小组合作学习与分类推进能使学生树
萨拉·萨卡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生态社会主义者,他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增长极限和生态恶化方面,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因管理不善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学校德育,特别是道德认识的教育提供了理论根据.本文简要阐释了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并对当前学校德育改革中如何正确地运用这一理
人类史与技术史统一于人类及其社会发展中,技术在被应用的同时负载着人性,在人性与技术不断的发展中,技术双刃剑效应特别是负效应困扰着人们,其实质是人性问题。探讨人性的根
《易经》除内容广博、思想深刻外,语言也很经典,是我们研究上古汉语难得的重要语料。《易经》全篇以阴阳的对立统一和互相转化为基础来立论和叙述,因此在词汇反义关系的运用
在知识经济和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注重培养学生求善的思想品德素质、
本文从大学新生存在的适应问题入手,分析和研究运用团体心理训练的技术和方法对新生适应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作用和影响。同时,针对新生存在的不同适应问题,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团体
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方玉润的观点,从《诗经》的意象本身、远古时代的婚恋观及“会男女”古俗三个方面进行反驳,阐释出《召南·嫖有梅》纯真朴实的爱情主题。
在外第一个春节坐火车回家带了一瓶绿茶,妈妈说:“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个东西,真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