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四等式”,突破“金属+硝酸”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p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酸的性质是中学化学必须要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而硝酸与金属的反应又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遵循守恒思想,牢牢抓住以下四个等式关系,即可迅速解决有关问题。
  [关键词]硝酸 金属失电子数 强氧化性
  
  一、氧化剂HNO3物质的量=气体中N原子个数
  
  硝酸与金属反应,NO3-表现强氧化性,其中+5价N原子得电子被还原,得到一系列低价氮的气体产物,如NO2、NO、N2O、N2等。据氮元素守恒可知:1molHNO3可产生1molNO2或0.5molN2O。因此,有关等量关系详细表述如下:含N的气体产物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单一气体NO2气体NO2的物质的量单一气体NO气体NO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NO2和NO混合气体NO2和NO的物质的量,且与二者比例如何无关单一气体N2O或N2气体N2O或N2的物质的量混合气体N2和N2O混合气体N2和N2O的物质的量的2倍,且与二者比例如何无关混合气体N2、NON2与NO各自物质的量的2倍,与二者比例如何有关。
  例1.Cu与足量浓硝酸反应,铜全部反应后,共收集到2.24L气体(标准状况),被还原的硝酸是多少?
  分析: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开始生成NO2,随着反应进行硝酸变稀,还原产物变成NO,最后得到NO2和NO的混合气体。根据氮原子守恒,被还原HNO3为:2.24L÷22.4L/mol=0.1mol。
  
  二、参加反应的HNO3的物质的量=氧化剂+酸性介质
  
  硝酸与金属反应,硝酸都是双重角色,一部分硝酸作酸性介质,一部分硝酸作氧化剂,参加反应的总硝酸则为二者之和。
  例2.19.2克铜与适量浓硝酸作用,铜全部作用后,共收集到气体1.12升(标准状况),反应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可能是( )
  
  A.1.0molB.0.8molC.1.1molD.1.2mol
  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一般得到NO2与NO混气,被还原的硝酸=n(混气)=0.05mol,酸性介质HNO3=2n(Cu)=0.6mol,所以消耗的硝酸总量为:0.5 mol+0.6 mol=1.1mol,故选C。
  
  三、金属失电子数=氧化剂硝酸中+5价N得电子数
  
  硝酸与金属反应,电子在金属与+5价氮元素之间进行传递,遵循电子守恒规律,可直接列方程。好多情况下利用关系式则导出下列等式:金属失电子数=还原产物气体中N由低价成为+5价N所得电子数或另一种氧化剂得电子数。
  例3.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生成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
  A.NO2B.NOC.N2OD.N2
  分析:设金属为M,在盐中化合价为x,硝酸中+5价氮被还原成低价y,根据电子守恒:2x=5-y
  讨论:x=1,y=3不合理,舍去。
  x=2,y=1为N2O或NH4NO3(注意:NH4NO3中N元素平均化合价为+1)
  x=3,y=-1不合理,舍去,故选C。
  例4.14g铜银合金与一定量某浓度的硝酸溶液反应,将放出的气体与1.12L氧气(标准状况下)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则合金中铜的质量是( )
  A.9.6gB.6.4gC.3.2gD.4.8g
  分析:14g铜银合金得电子数=1.12LNO2和NO混气氧化成硝酸所得电子数=氧气得电子数,故选C。
  
  四、NO3-+H+=强氧化性
  
  NO3-在酸性条件下才具有强氧化性,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则英雄无用武之地。硝酸在与金属反应时,氧化剂硝酸中H+转化为水,NO3-被还原,酸性介质硝酸中,H+也转化为水,而NO3-未参与反应,这样导致H+与NO3-消耗之比非HNO3组成中的1∶1。如铜与稀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因而在金属足量时,反应之所以停止往往是因为少了H+。此时,若再加入盐酸或稀硫酸提供H+以后NO3-又表现出氧化性,反应继续进行。此类题目有定性和定量计算两种类型。
  例5.铁和铜的混合物中,加入不足量的硝酸,反应后剩余金属m1g,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剩余金属m2g,则m1、m2之间关系是( )
  A.m1一定大于m2B.m1可能等于m2
  C.m1一定等于m2D.m1可能小于m2
  分析:HNO3不足,由于反应中H+比NO3-消耗得快,因此反应停止。加入H2SO4后,提供H+,NO3-继续氧化铁、铜,故选A。
  
  五、综合典型题目
  
  综上所述,金属与硝酸反应的有关题目,紧抓住各种守恒关系(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等),找出有关物理量的等式关系,列出方程或方程组,便可迎刃而解。
  例6.已知镁和稀硝酸反应,每有1molHNO3反应就有0.8mol电子转移,此时硝酸的还原产物可能为( )
  A.NO2B.NOC.N2OD.NH4NO3
  分析:有0.8 mol电子转移,则有0.4mol镁参与反应,0.8mol硝酸作酸性介质,0.2mol硝酸作氧化剂,据电子守恒列方程组即可,故选C。
  附:相关变式练习
  1.铜粉和稀硫酸加热不反应,但在加入化合物x后,加热,溶液逐渐变蓝色,而且质量增加,还放出气体,则x可能是( )
  A.NaClB.KNO3C.Na3PO4D.MgSO4
  2.把22.4g铁粉完全溶解于某浓度的硝酸中,如反应只收集到0.3molNO2和0.2molN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3
  B.反应后生成的盐只为Fe(NO3)2
  C.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3
  D.反应后生成的盐为Fe(NO3)3和Fe(NO3)2,其物质的量之比3:1
  3.32g铜与过量浓硝酸(8mol/L30mL)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有NO和NO2。反应后溶液中含H+amol.则此时溶液中含NO3-物质的量为( )
  A.a molB.(a+1)molC.0.1 molD.(1-a)mol
  4.在100mL某混合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4mol/L,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向其中加入1.92g铜粉,微热,待充分反应后,求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答案:1.B2.C3.B4.Cu2+的浓度为0.225mol/L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政治制度化是国家政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制度化是指中国共产党的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晋升、权力交接等过程被一套规范化的制度规则所约束,并逐渐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DAPM),并研究在Mn(II)存在的沸水浴条件下,二安替比林苯基甲烷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钯的最佳显色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本体系最大吸收波长λmax=480nm,表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优势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密度、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顺应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客观需要,推进人民银行经理国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人民银行国库部门面临的一道重
报纸
"所有艺术通常渴望达于音乐的状态。"这是英国19世纪艺术理论家佩特对于人类共同语言——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联系的理解。事实上,音乐艺术与园林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相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主体性教学 数学思想    主体性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学生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自立、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和其他教育活动,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要创设情境,激发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为学生创造自信自强、朝气蓬勃的人
基于不同的场景,详细阐述了无人值守模式下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应急处置方法、区间疏散方式及救援方式。结合专门的自动应急或远程应急功能,使无人值守全自动运行线路应急处置能
<正> 1991年我们进行了棉花引种试验,着重了解特早熟棉花在我市的适应性及其经济性状,为植棉可行性提供依据。一、试种情况 1.试验点选择试种的50亩棉花分布于全市三个区的五
【摘 要】幼儿园活动区中,影响活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材料的投放。由于儿童在活动区中主要是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就有必要了解教师应该按照什么要求进行投放,材料投放中教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园材料投放    20世纪七十年代,“开放教室”理念就已经引入我国,其特点是在教师创造的环境条件中,让儿童充分地自我表现,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