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1 家长受陈旧观念的影响,对体育的忽视
由于受到历史的或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体育的认识还处在较低水平的意识层次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认为只有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考上理想的高校将来才会有出息。而那些热爱体育的孩子就被认为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没有前途的。家长们恨不得让孩子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进行体育锻炼就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受这种观念的制约,孩子的体育爱好就这样被家长遏制了,学校的体育教学也受到很大的阻力。
1.2 学校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不够
许多学校尤其是乡村学校对体育的认识不够,把提高升学率作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这些与文化课无关的科目就是浪费学生的时间,课程表上的“音、体、美”课程也形同虚设。体育教学也不够规范,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上体育课就是带着学生玩,让他们放松,更不用说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与如何设置课堂教学,体育课也变的枯燥乏味,学生也逐渐对体育失去了兴趣。
1.3 体育专职教师缺乏并且质量令人担忧
由于社会各界对体育的偏见,导致从事体育专业的人士严重不足,体育教师奇缺之现象很严重。现在依然有很多中小学没有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即使有,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有的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只是兼职或代课教师,没有受到专业培训。
2 体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实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体育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更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同时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1 增进身体健康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可见,体质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学校体育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能力。而且从小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良好,肌体形态端正,身体协调能力得到提高。
2.2 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信息化时代,社会在高速运转,为了与时俱进,人们不得不加快前进的步伐,繁重的学业使学生变得烦躁,学习效率低下。而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缓解这一症状,使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体育锻炼还能够促进人的大脑发育,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从事智力活动打下物质基础。“实践出真知”,在户外进行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亲力亲为,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为文化课的学习提供了帮助。
2.3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体育的目的不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进行教育,教育学生学会生存。这里的生存不再是为了存活下来而与自然环境或饥寒作斗争,而是有了新的含义。学会生存,是为了适应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首先,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为人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提供了保障。其次,有人把体育课喻为社会的缩影,它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艰苦的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不怕吃苦、勇敢顽强、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体育场上激烈的竞争,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以及永不服输,勇敢面对一切的良好心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这些宝贵的人生体验对学生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能够使他们更快的成熟起来,坦然地面对以后的人生路。
2.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中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因此,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才能印象深刻,而且从中体会到乐趣。体育教学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条件。如在体育课上对各种器材的操作,不同动作的练习上,要求做到人人动手,自行体会其中的要领,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5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交际能力变得尤其重要,拥有好的交际能力是迈向成功的垫脚石。体育课上的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每个集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在培养学生与个人或集体的合作和交际能力。体育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体育教学中,团队的协作让他们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与荣辱感,让他们懂得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但个人在集体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协作与交流,强化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这种品质对以后的成长是受益无穷的。
3 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
3.1 改变观念,提高全民体育意识
首先社会各界应加强对体育价值的宣传工作,提高全体公民的体育意识,使每个公民切实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其次,学校体育也应改变观念,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摒弃旧有的“智育第一”的观念,做到体育教学与文化课教学一起抓,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专职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为他们提供外出培训、进修的学习机会,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全面掌握体育专业理论、教学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学校应多安排体育教学观摩课,请进一些体育教师来校指导教学,这样教师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探索,充实自己,才能更好的投身于教学工作当中,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人才。同时,体育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去对待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并有为体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的热情。还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思想政治素质,教师要以身作则,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处处起到楷模作用,感染和引导学生,最终起到教育的目的。
3.3 改革体育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指导学生参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题,学生只是听众,而要实行素质教育,就必须转变这一观念,让学生唱主角,教师为导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课堂中去,充分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扭转学生对体育的厌烦心理,逐渐对体育产生兴趣。并形成终生体育能力。如在体育课上,学习某个动作时教师可以展示图像资料,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再进行指导、示范,在学生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与个性,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与观察能力,这种能力为日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遵循开放式的原则。现在体育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增进身体健康,而是有了更深的含义,让学生受到教育,提升自身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是最终目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自身素质得到提升。
只有转变社会各界对体育的错误认识,了解体育的价值所在,提高全民体育意识,体育教学的改革才能顺利进行,才能逐步向素质教育迈进,以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治强.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J].体育教学,1998(1).
[2]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国学校体育,2001.1.
[3]李涤非等.从素质教育角度看体育教师素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2.
[4]刘海.浅谈体育教学如何与素质教育相接轨[J].体育师友,19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