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式糕点:生活中的温婉情意

来源 :课堂内外·作文独唱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9306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清朝,皇上吃的点心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派别。第一类是酥皮馅料,以烘烤为主的北京糕点。第二类则是面食甜糕之类的苏州点心。苏式糕点在中国传统糕点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传统糕点主要帮式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苏式糕点萌芽于春秋,起源于隋唐,形成于两宋,发展于明清,继承、发扬、创新于现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一块块从历史甜至今日的糕点,便也蕴涵了数不尽的温婉情意。
  人文特色:苏州底蕴,环境造就
  苏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每每提及姑苏,人们便会将之与印象中的细雨微风、草长莺飞联系起来,这便是苏州沉淀多年后晕染出的环境氛围。夜晚,这里有灯笼映照的小桥流水;清晨,便可一览万里晴空下的黛瓦青砖。
  七里山塘号称姑苏第一名街。曹雪芹把山塘街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水陆并行,沿岸是鳞次栉比的商铺。
  这种温柔婉约的意境,将此间生活的百姓们带入了江南水乡,让前来游历的文人墨客沉醉于江南水乡,也让温柔可人的苏式糕点悄然诞生于此。苏州糕点温婉细腻,口感回香,滋润养生。甜丝丝的味道,让人们在品尝之时,便能够感觉到这座城市的甜意与暖意,仿佛品尝一口软糯的苏式糕点,便能梦回江南。如今,苏州发展日新月异,苏式糕点也随之进行工艺与品种上的创新,但究其人文特色,却始终没变,依然是“老苏州”最熟悉的味道。正如经济高速发展的苏州,从未真正离开吴侬软语与古朴园林一样。
  小结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苏州人,有着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也孕育出一颗七窍玲珑心,将细腻温婉的人文特色融入苏式糕点的创作之中。
  谐音谐形:美好寓意,凝汇其中
  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到千家万户之时,苏式糕点的推广有赖于走街串巷的小贩。早在元代就被称为平江路的苏州,最不缺的就是青石板铺就的小路小巷。“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挑着担的小贩便是最早的见证者。他们会将面团放进模具,加上甜豆沙,淋上果酱,上锅蒸熟,待白色的水蒸气热腾腾地冒出来的时候,一份新鲜的梅花糕就顺利出炉了,捂手暖心皆适宜。
  与此同时,小贩们还会在街头巷尾吆喝起来,元气满满,为无数老苏州人留下美好的回忆。“方糕,大方糕,吃完方糕步步高。”中国文字虽是表意文字,但谐音的乐趣却在语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方糕本身则是甜糯美味,芳香四溢。
  拥有美好寓意的糕点,还包括定胜糕。这是一种甜度适中,黏度恰当,略带红色的糕点。因为两头大,中间小,看起来像是元宝,人们便将其作为一个好兆头。每逢生命中的重大时刻,比如中考、高考,便有许多家长特意去买,为给孩子求个好彩头。
  小结
  人们对食物的回忆,往往与食物本身被倾注的情感息息相关。带有美好寓意的苏式糕点,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让父母子女,朋友亲人之间的关系,在心有灵犀之间,形成生命的共鸣,让你我在品味糕点时,也能真心地感受到对方的心意。
  创作守则:坚守本心,敬畏自然
  在苏州,你可以始终以愉悦的心情对待一年四季,因为每个季节都会为你带来不同的糕点,但同样美味可口。
  春季,以太湖三白做成的鱼味酥可入千家万户。夏日,沁人心脾的薄荷糕会为你除清热,消溽暑。秋天,香气四溢的栗子糕可以让你拥有一心暖意。冬日,白雪皑皑下,全家一起吃几块暖胃可口的猪油年糕,便是赏心乐事。
  黄天源是苏州的老字号,一年四季都有时令的花色品种推出,各式糕点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咬一口,满嘴留香,在苏州享有盛誉。春末夏初,松子最为醇香,苏州人也会起个大早去黄天源排队买松子黄千糕,这种糕点松软细绵,富有松仁清香的焦糖香味。夏天,清新的薄荷可以平心静气,于是此时做成糕点便最为合适,成为“老苏州”人的消暑良方。秋日,桂花香飘十里,苏杭桂花闻名古今,“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足以证明它的历史渊源。苏州的郊县吴县,从古至今种植大量玫瑰花、桂花等食用香味型的花料。秋日糕点便往往添加些桂花、玫瑰等食材,提香,更怡人。苏州号称鱼米姑苏,它的冬天,也因为有了糖年糕,让人们在心中不畏惧寒风,而将苏式糕点带来的香甜糯软牢记于心。
  苏式糕点逢农历四时八节,均有它的时令品种,有春饼、夏糕、秋酥、冬糖的产销规律之称。此外苏式糕点还有上市、落令的严格规定。春饼有酒酿饼、雪饼等。夏糕有薄荷糕、绿豆糕、小方糕等。秋酥有如意酥、菊花酥、巧酥、酥皮月餅等。冬糖有芝麻酥糖、荤油米花糖等。此外,苏式糕点种类繁多,名头各异,据不完全统计,明、清时期的苏式糕点分炉货、油面、油氽、水镬、片糕、糖货、印板等七个大类,传统品种达130余种。苏式糕点在用量和配比上,也比较严格。因此,成就各自的独特风味。
  小结
  苏式糕点,要依照节气品尝,更要依照节令制作,这既是基于对自然的热爱,也是基于对自然的敬畏。认真辨别食材,选择最佳配料,食有时,不时不食,这种坚定的美食信条,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因匠人精神的留存,而留下一方宁静致远的天地。
其他文献
近日,杭州43岁的公交司机李则红,给自己驾驶的公交车扶杆“穿”上亲手编织的“毛衣”。22个“毛线套扶杆”装上车后,受到很多乘客称赞。  “毛线套扶杆”的创意,并不是李则红心血来潮。她自己虽然是个公交车司机,但有时下班晚也是要坐公交车回家的。有一次下班回家的途中,她摸到了公交车上的扶手,发现扶手非常的冰凉,她联想到自己车上的乘客会不会在坐公交车时,因为怕冷而选择不去握扶杆呢?但是这些乘客不握扶杆的话
期刊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部热播剧,让人回到了宋朝,说来已是千年前的记忆。那里,风花雪月在柴米油鹽里化成悠长的叹息;那里,才子佳人在悲欢离合里说着缘起缘灭;那里,人生与世界,仿佛都在酒杯中,婉约着,悲凉着。来往不休的过客行人,在遇见与离别中,让心事流放于文字。于是,有了宋词。杨柳岸的晓风残月,短松冈的形单影只,高楼上的浊酒入肠,都让人在叹息中黯然。可惜,风月缠绵的故事,诗酒流连的情怀,已是渐
期刊
西安元素  尚古之风,复苏之梦  西安在国内绝对是古迹遗存当仁不让的第一梯队城市,这里有众多帝陵、古都城址、高质量博物馆、出土文物、史前遗迹。西安人尚古,全国几十个大城市,只有西安留下了最完整的古城墙。当年,梁思成曾在北京城墙拆除现场失声大哭,可他的学生周干峙在西安,与那些毫不在乎西安城墙的苏联专家争得面红耳赤,最终他阻止了苏联人。梁思成的弟子张锦秋,则在新世纪以后,把他对北京城墙的保护和规划理念
期刊
免费图书借阅亭原本是为了“弘扬雷锋精神打造书香城市”,可是在有的地方却遇尴尬。  据报道,在西安市长乐中路附近的免费图书借阅亭,七八平方米大小的亭子里摆放着图书,室外天气寒冷,室内由于不通电、无供暖设施,也很阴冷。管理员张小宁声称,现在看到年轻人来借书,他都有心理阴影了!这是为何?原来,2018年3月份开始,该借阅亭对外向市民提供免费图书,借阅的规则比较“简单”,不收取任何费用、押金及个人证件,市
期刊
读了叔本华,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般而言,哲学教人全面、深刻、多维地观察世界和思考人生,可以让人更好地理解生活,摆脱困境。但是,叔本华注定不是一个“一般的”哲学家。关于人生,他的思想很丧,很丧。我们通过他的一些哲言,可见一斑。  人的极尽巧妙和复杂的机体就是生存意欲所显示出的最完美的现象,但这些现象最终还得化为尘土,这些现象的整个本质和努力因此也最终明显归于毁灭。  (叔本华《伦理道德散论》)  叔
期刊
作家写作是需要故乡的。故乡的第一口空气,第一缕阳光,所有的一切塑造了一个人对世界的最初的认识,这种认识以后不會有任何地方能给你。在名家的文字中,有意无意地映射出乡土人情的熏陶和镌刻,无须去名山大川,无须到沧海大漠,怀有一颗赤诚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无论世事怎样变化,无论走向何方,心中始终装着故乡的山河。  许多外国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这么注重春节,不惜一切代价都要赶回家团聚。我认为,春节不仅
期刊
白居易有诗云:“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千百年来,隐于山林一词之于中华文化已然成为了寻求自然、仕途与社会群居生活之间平衡状态的一种表达与方式选择。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物流服务迅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让世界各地人們的生活以不同形式联结在一起,但仍然有一批人坚持“与世隔绝”的生活方式,或世代隐居深山,或在时代纷争的潮流中“急流勇退”隐匿朝野…一无一例外的,这些隐居原野的人们即便是离群而居也心有安
期刊
真正的“佛系”不是丧,是三分调侃、七分从容的自我消遣。——题记  古往今来,尘世中生活着“佛系”一族。这一族人将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不在乎与懒惰归咎到“佛系”的头上,还一本正经地自诩“不问尘世”。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在为自己的“丧”标榜罢了。  其实,真正的“佛系”有一种至高的思想境界。他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一件事,对后面的得与失如风轻云淡,一扫而过。即使遭遇再大的风浪,也能保持理智平和的心态,对
期刊
“创建文明城市”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得如火如荼,除了要求基本的“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文明素养,时代对人民的文化素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少城市还开办了免费图书馆,供市民借阅,但却有不文明的行为接连出现,有的人开始借书不还。  当在管理员、摄像头、信用记录各方的监督下,借书人还能按时还书是很简单的,但当制度不再那么严密时,也能遵守规定,凭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人的诚信。  李嘉诚曾说过: “你以
期刊
李扬是我国著名的配音艺术家,经他配音塑造的中外影视人物不计其数。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迪士尼《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唐老鸭。  能为孙悟空配音,李扬非常兴奋,也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他每天看着荧屏上饰演孙悟空的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认真观察、仔细揣摩,然后根据口型、神情、肢体动作去做配音。  為了能准确把握猴哥配音,周日,李扬来到北京动物园的猴山,什么都不干,就趴在那儿看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