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风影响下喷头倾斜角度对雾滴飘移补偿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植保喷雾作业中在不同风速和喷头倾斜角度下对水平喷雾的雾滴飘移的影响,设置3个风速水平(1、2、3 m/s)与4个喷头倾斜角度水平(0°、15°、30°、45°)进行喷雾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平的雾滴分布,以风速为0、喷头倾斜角度为0°的常规作业水平作为对照组,对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雾滴质量分布中心与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垂直方向上,侧风风速与喷头倾斜角度对垂直雾滴质量分布中心的影响在±3 cm范围内整体影响较小,而侧风风速与喷头倾斜角度的增大都会使垂直方向变异系数减小,在1~3 m/s的风速下垂直方向变异系数减小的最大值分别为12.3、6.0、16.0个百分点,提高了雾滴在垂直方向上的均匀性.水平方向上,不同风速和喷头倾斜角度都会对雾滴飘移产生影响,随着喷头倾斜角度的增大,雾滴受风速的影响程度会减小,当喷头倾斜角的补偿量超过了当前风速下对雾滴的飘移量,会使雾滴飘移产生过补偿,在高风速时喷头倾斜角度的改变会带来更大的雾滴飘移改变.侧风风速与喷头倾斜角度对水平方向上变异系数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喷头倾斜角度的增大,水平变异系数也随之增大,而风速的变化使水平变异系数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拟合了喷头倾斜角度与风速对雾滴飘移的影响模型,并计算出在1、2、3 m/s风速条件下,最佳补偿的喷头倾斜角度分别为3°、7°、11°.该研究为植保作业中雾滴飘移改善技术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产业优先发展,通过产业振兴,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但目前农村产业发展属于小农经济,规模较小,未能形成产业循环发展,必然会带来环境的破坏.因此,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应重视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不同区域之间协同合作,实现产业之间融合,形成产业绿色化发展.
采用排水法测定滩羊尾体积和屠宰后尾体积及尾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更好地评价活体滩羊尾体积的大小.试验选取公、母滩羊各15只,采用排水法测定活体滩羊的尾体积,然后屠宰并测定屠宰后对尾体积及尾脂质量.将排水法获得尾体积数据与屠宰后获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排水法测得尾体积与屠宰后测得尾体积相关系数为0.824,与屠宰后尾脂质量相关系数为0.749,均呈强相关.因此,应用排水法可以准确预测活体滩羊尾体积.
为实现移动机器人香蕉园巡检自动导航,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香蕉园巡检路径提取方法.首先由机器人搭载的双目相机获取机器人前方点云,进行预处理后对点云感兴趣区域进行二维投影并将投影结果网格化,得到网格地图;然后采用改进的K-means算法将道路两侧香蕉树分离,其中初始聚类中心通过对网格地图进行垂直、水平投影以及一、二阶高斯拟合确定;最后基于最小包围矩形提取导航路径,将道路两侧网格以最小矩形框包围,提取两包围框中间线作为期望导航路径.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K-means算法聚类成功率为93%,较传统方法提高
中国西北酿酒葡萄主产区春季的清土起藤作业机械化刚刚开始,针对目前单刮板清土部件作业整机功耗高,清土效率低以及缺乏与防寒土动态作用的理论研究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刮板式清土机的设计理论及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双刮板式清土起藤机.首先,根据中国西北葡萄种植地区清土农艺要求,确定刮板的数量及外形尺寸,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大刮板的受力,确定影响其工作阻力的主要因素,并通过EDEM离散元仿真,对设计的具有不同曲面形式、切削角及倾斜角的刮板进行土壤离散颗粒群与机械刮板相互作用仿真,分析刮板壅土情况和土壤颗粒群的流动规律,然后设
以白蜡、五角枫、茶条槭、复叶槭和紫叶稠李5个树种的丛生乔木为试验材料,比较其不同株数丛生组合在银川地区园林景观中应用的效果.结果 表明:丛生乔木培育的丛生苗以5干为宜;浅根系乔木不适合丛生化,深根系乔木丛生化过程中根系易形成整体,其适应能力和生长势较强;白蜡、茶条槭、紫叶稠李等落叶乔木适宜丛生化,且应用于银川地区园林景观中的效果较好.
通过实地调研,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二元Logistic模型,深入分析了农户分化、政策认知对于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户分化对于农村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分化程度越高,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越强烈;②政策认知对于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具有正向影响,认知程度越高,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越强烈;③农户分化、政策认知共同影响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且两者共同促进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增强.因此在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过程中要基于农户异质性坚持因地制宜、逐步推进的原则,同时要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
农业信息化与电气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能源驱动的现代设施农业成为防范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有效途径.然而,农业环境监控系统与供能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相互割裂,无法应对温室停电、农电负荷过载等连锁风险.因此,该文将农业科学、信息科学与电力科学相关理论融合,考虑设施农业环境、农作物和能源系统状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人工智能在农业工程和电力工程交叉学科的应用,对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设施农业能源互联网智能预警理论进行评述与展望.该研究可为保障设施农业的安全生产,推动智慧农业技术与农业智能装备的升级和发展,实
为了满足田间玉米植株快速识别与检测的需求,针对玉米拔节期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冠层识别方法,比较并选取了适于玉米植株精准识别和定位的网络模型,并研制了玉米植株快速识别和定位检测装置.首先拍摄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图像共计3000张用于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针对拔节期玉米叶片交叉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以玉米株心取代玉米整株对象的标记策略.其次在Google Colab云平台训练SSDLite-MobileDet网络模型.为了实现田间快速检测,开发了基于树莓派4B+Coral USB的玉米冠层快速检测装置.结果表明,田间玉米
为研究黄河水水肥气一体化灌溉时加气对灌溉水中黏性泥沙沉降能力的影响,配置5种浓度的高岭土悬浊液(1、3、5、7和10 g/L)和4种肥料质量分数(0、0.2%、0.5%、1.0%)的硫酸钾肥、复合肥及尿素浑水,分析了加气前后的相对含沙量、泥沙中值沉速和沉降泥沙中值粒径.结果表明:加气显著促进浓度为3~10 g/L黏性泥沙的絮凝沉降(P<0.05),且促进作用随泥沙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与未加气处理相比,冬、夏季加气处理后泥沙中值沉速分别提高48.67%~70.98%和33.04%~57.52%,沉降泥沙中值粒
混流式水轮机部分负荷叶道空化涡不稳定特性已成为制约水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发展、扩大水轮机稳定运行范围急需研究的技术难题.该研究以HL702低水头混流式模型水轮机为研究对象,通过非稳态数值模拟技术及涡流可视化试验,对部分负荷工况下的叶道空化涡不稳定涡流演化及压力脉动特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叶道空化涡在水轮机转轮内为一个体积周期性变化的动态过程,其涡结构脉动主频为转轮转频的1.1倍.叶道空化涡诱发时,水轮机转轮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均捕捉到与涡结构频率相同的压力脉动信号.叶道空化涡体积的变化主要发生在转轮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