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对话:课堂教学亮丽的风景线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mi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呵护学生的灵性、个性和悟性,有效地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阅读过程始终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
  
  一、师生对话——倡导平等民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是“舵手”,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启迪学生思考,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学《秋天》,我和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师:请大家用自己最优美、最精炼的语言概括诗中那一个个生动鲜明的画面,或者给每幅画面命个名。(学生思考)
  师:有答案了吗?
  生1:农家丰收图。
  师:何以见得是农家丰收图?
  生1:从诗歌中“稻香”“镰刀”“背篓”“肥硕的瓜果” 可以看出是农家丰收图。
  生2:渔船归泊图。从“圆圆的网”“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可以看出。
  生3:秋水伊人图……“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还是用少女思恋图吧。
  师:同学们看这三个画面有没有共同特征:从季节上来说都是什么季节?(生齐答:秋天)从地点上来说呢?(生齐答:乡村)所以,我们可以将它们概括为“乡村秋景图”。
  显然,在这一教学片断中,“何以见得是农家丰收图?”是在引领或诱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学生的多重回答则是充满民主、平等的情感交流。
  
  二、生生对话——引导合作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生生对话,不仅能自由表达观点,尽情提出见解,而且还能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下面是我上《陈太丘与友期》一课的教学片断。
  师:这篇笔记小说虽然很短,但是塑造的几个人物形象都很典型。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友人未到而陈太丘独自走了,他这样做好吗?
  生1:我觉得他这样做不好,因为朋友之间需要互相谅解,他的朋友可能会有特殊的原因,我觉得他应该等他来了,问问朋友是什么原因,不然这样会伤害到朋友之间的友情。
  生2:我认为陈太丘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如果他一等再等的话,说不定要等一个下午,朋友如果不来的话,这一个下午就白白浪费了。再说,他已经等了很久,等过时间了。
  生3:我觉得不对,他等不到朋友,可能是朋友因为有什么事耽搁了,而陈太丘这样做就太不守信了。
  师:好,其他人还有什么看法吗?
  生4:我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朋友过了约定的时间还没来。当然,他再多等一会儿,也许朋友就到了。
  生5:我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友谊很重要,要经过磨炼才能得到牢固的友谊,可是他却这样丢下朋友走了,朋友一定会觉得他不够朋友。
  师:说得非常好。同学们,古人在交往中是很看重信用的,陈太丘与友人一起约定出行,但是过了中午友人没有来,他独自走了,实际上也是对朋友的一种无声的批评。生活中你如果与人约定,就要守时守信。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学生(齐声):做人要守时守信。
  师:当然在一定情况下也要懂得宽容别人。
  这一课堂对话教学环节通过设置矛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火花,还引导他们在同等水平上交流了思想和感情,使学生个人的听说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生本对话——引领个性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生本的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感受,允许学生进行多元解读。如我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有如下经历。
  师:请问同学们,你厌恶菲利普夫妇吗?为什么?
  生1:我厌恶他们。亲情是无价的,不管在怎样的环境和情况下都不应该割舍亲情。
  生2:不厌恶。当时法国社会人人都以金钱去衡量一切,他们只是其中一员。
  生3:我厌恶他们。因为于勒已经变好了,而且又老又可怜,怎么能抛弃他呢。
  生4:不厌恶。因为他们生活也很拮据,害怕多一个累赘,情有可原啊。
  生5:我厌恶他们。现在的于勒也不一定是个浪荡公子了,给一些机会,他会有变化的。
  生6:我不厌恶他们。因为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根本无力照顾他人,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很有见地,各有其理。但我要明确告诉大家的是,这篇世界经典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三个:批判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揭露势利小人的丑陋嘴脸;表现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依个人观点我是厌恶他们的,毕竟抛弃亲人是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的。
  这一教例中,学生正是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在积极主动的交流和相互启发与碰撞中,全方位地了解了小说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四、与作者对话——深层次领悟主旨
  
  叶圣陶在《阅读与写作》中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我们常常提倡阅读要和文本对话,其实,“对话”除了走向文本展现的境域之外,除了将作者所表现的情致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嫁接之外,还有一个幽微的层面,文本的背后是作者,我们的阅读是在和作者握手,上升到对话则是在同作者交流、谈心,从而能深层次地理解主旨。如我在《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片断中有如下感悟。
  师:世界上的花千种万种,作者却独独钟情于紫藤萝花,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由紫藤萝的形象感悟出人生的意义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生1:我觉得“花和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写出作者看花后的感受,是作者的心声。
  生2:我想“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包含哲理,是作者的感悟。
  师:找得很好,那么作者说这些话要表现什么心声呢?(教师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
  生3:“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株大紫藤萝后来被拆掉毁坏了,过了这么多年,紫藤萝花又盛开了。作者通过紫藤萝的变迁,联想到类似家庭境状和人生际遇,触景生情,思想感情自然随之起伏涌动。
  生4: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再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个人、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生5:面对眼前盛开的紫藤萝瀑布,作者触景生情:尽管家庭、人生以至国家、民族等都像紫藤萝一样有着不幸的过去,但毕竟事过境迁。重要的是现在,一切都像紫藤萝一样,好起来了。
  生6: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生7:积小流以成江河。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学生只有在与作者的对话中,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内心感受,真正感悟文章的主旨。当巧妙对话成为课堂最具魅力的中心环节时,语文课就必定会乐趣无穷而精彩纷呈!
  (作者单位:福建安溪第九中学)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以奢侈品作为“榜样”,无疑是把乌龟当成赛跑冠军一样荒谬。属于少数的奢侈品,其运作模式对于一般企业毫无借鉴意义。
堤防工程是大江大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只有保证堤防施工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98大水使许多堤坝被冲毁,这些堤坝均须有效的加固处理,进行加高培厚等施工后,形成了大量的风化裸露边坡,如何及时有效地防护这些砂土边坡,避免再次的冲刷破坏,恢复自然植被。笔者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少年时,我胸无大志,浑浑噩噩,以致今日落魄、寒碜、穷酸。想当初,老师让我们畅谈理想,班级同学一个个志存高远,少年心思当拿云,要么是科学家,要么作家,要么解放军,唯
一、肥水管理对未结果树,每株可追施0.15-0.25公斤磷酸二铵;结果大树,可按第2年计划产量,每100公斤果追施纯氮0.7公斤、有效磷0.7公斤。幼树追肥可以明显增加翌年萌芽率。对盛果期大
潮州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潮州民间音乐在小学校园传承中存在教学课时限制的问题,而且目前在潮州的一些小学中传承的效果也不是
1981年,我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汉江河边一个叫胡家湾的农村小学任教,这是我踏入教育战线的第一所学校。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啊!学校建在山梁上,没有围墙,没有旗台,一排用土
沸沸扬扬的3月31日的“罢飞事件”绝非第一例,仅2008年就出现了多次罢飞事件:3月14日,上海航空40余位机长同时报请病假;3月28日,东星航空11名机长集体“告假”……随着民营资
当业内专家和企业老总们还在争论这种模式对中国服装企业是利是弊的时候,美邦创始人周成建已在这条路上发足狂奔,以161亿的身家成为内地服装业新首富——
青蛙们在一锅水里游泳,一开始水是冷的,有些青蛙感觉到锅底在加热,就跳出去了;有些则继续留在温水里享受,到水快开的时候,那些享受的青蛙大部分死在了水里。(青蛙的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