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内容,其重点应该是首推“激励创新”。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激励 创新
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探究、实践着:如何利用高中物理教学的有限时空,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来总结“激励创新”的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
教师课堂教学中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妙趣横生的描述、抑扬顿挫的音调会使学生情不自禁进入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创设一个以乐引思、以乐求知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也在无形中悄悄地开启了学生的创新大门。
例如:在讲《向心力》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在讲台上做了一个实验;即让一个小球从斜槽轨道的顶端释放,小球绕过与底端相连的圆弧轨道一圈运动。然后,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小球经过圆弧轨道最高点为什么未掉下来?(2)我如果把小球静止放在最高点释放会出现什么结果?(3)如果我们想象把这一装置放大,你坐在轨道上的一辆小车上敢模仿这个小球的运动吗?一个实验、一串问题立即将学生带入思考、讨论和遐想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出本节主题——向心力,并借助录象播放游乐场中人们坐过山车的欢快镜头,从而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并且,我在本节课行将结束之际,鼓励学生去思考:游乐场的过山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你能设计一个既安全又更显“惊险”的新型“过山车”吗?要求学生回去就此问题设计方案后交上来,下节课进行现场论证。在这堂课中,我通过精美的语言组合、精心的课堂设计并自然过渡到学生的生活体验(游乐场的过山车),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了愉悦、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同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用学生关心的热点去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青年学生关心热点问题正是青年们的朝气所在,教师如能抓住这一契机,大胆地将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质疑有机地融入课堂,无疑会给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这是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向教师掷出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我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当前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例如:我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学生关注的热点渗入到《天体运动》部分的高三复习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向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神州5号”飞船的相关问题。如:为什么杨利伟在飞船中采用平躺的姿势?飞船的火箭发射为什么是竖直发射而不是其他方向?“神州5号”宇宙飞船最终在离地面大约340千米的高空飞行了14圈,它是直接被送到这个高度吗?飞船是如何实现“变轨”的?等等。我为此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去引发讨论、进行释疑。在学生频频质疑的過程中,我注重去捕捉学生每一个质疑背后的闪光点。因为,正是这些这些闪光点显现出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实践证明,通过了对这些热点问题质疑和析疑,既强化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激情。
三、用“开放型”习题的训练作好学生创新思维的铺垫
习题训练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题海战术”极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定式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宿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设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设计“开放型”习题,以此为载体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量。
二、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设计出哪些实验。即所谓开放类实验题,这类题答案并不唯一,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多多益善。如给出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几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电键和导线等,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几种测量的实验方法。
3、将一些习题重新编排,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让同学根据一定的要求自编习题等。如有两个在真空中点电荷相距一定的距离,要求学生将以下的内容设计出来,自编一道习题,然后大家比一比,看谁设计的题目既包含了我们所学的较重要的知识点,又富有新意等。
四、用学生成功的创新去增强创新成功的信心
获取成功,无疑会增强进取的信念。创新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因而,在我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在努力创设时空,让学生去体验成功的欢悦。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闪现的创新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助其燎原;我积极鼓励同学学会敢于向我多说几个“不”,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要“人云亦云”。
我经常和同学们共同去探讨一些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在教学相长的共识中成为创新的伙伴;此外,我利用劳技课、课外兴趣课、研究型课程课、科技节活动等时机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过程,帮助学生一次次地去体验成功。真正树立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现代教育观。
诚然,我们中学的校园内不会出现牛顿、爱因斯坦,但充满创新氛围的校园才具有滋润和培养未来科学家的沃土。我以为,我们今天努力营造一个个创新的课堂、创新的校园,就是为了有一个创新的明天、创新的未来。这才是我们中学基础教育的真正的内涵和外延。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激励 创新
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探究、实践着:如何利用高中物理教学的有限时空,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并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个案例来总结“激励创新”的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用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的创新大门
教师课堂教学中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生动形象的比喻、妙趣横生的描述、抑扬顿挫的音调会使学生情不自禁进入主动学习的环境中,创设一个以乐引思、以乐求知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也在无形中悄悄地开启了学生的创新大门。
例如:在讲《向心力》一节内容时,我首先在讲台上做了一个实验;即让一个小球从斜槽轨道的顶端释放,小球绕过与底端相连的圆弧轨道一圈运动。然后,我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小球经过圆弧轨道最高点为什么未掉下来?(2)我如果把小球静止放在最高点释放会出现什么结果?(3)如果我们想象把这一装置放大,你坐在轨道上的一辆小车上敢模仿这个小球的运动吗?一个实验、一串问题立即将学生带入思考、讨论和遐想的氛围中。在此基础上,我又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引出本节主题——向心力,并借助录象播放游乐场中人们坐过山车的欢快镜头,从而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并且,我在本节课行将结束之际,鼓励学生去思考:游乐场的过山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你能设计一个既安全又更显“惊险”的新型“过山车”吗?要求学生回去就此问题设计方案后交上来,下节课进行现场论证。在这堂课中,我通过精美的语言组合、精心的课堂设计并自然过渡到学生的生活体验(游乐场的过山车),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了愉悦、主动的学习氛围中,同时,也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用学生关心的热点去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青年学生关心热点问题正是青年们的朝气所在,教师如能抓住这一契机,大胆地将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质疑有机地融入课堂,无疑会给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因为,这是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前提下向教师掷出的一条条绚丽的“彩带”。我在物理课的教学中,有机地结合当前科学界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
例如:我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5号”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这一学生关注的热点渗入到《天体运动》部分的高三复习课中。学生在课堂上向我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神州5号”飞船的相关问题。如:为什么杨利伟在飞船中采用平躺的姿势?飞船的火箭发射为什么是竖直发射而不是其他方向?“神州5号”宇宙飞船最终在离地面大约340千米的高空飞行了14圈,它是直接被送到这个高度吗?飞船是如何实现“变轨”的?等等。我为此在网上查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去引发讨论、进行释疑。在学生频频质疑的過程中,我注重去捕捉学生每一个质疑背后的闪光点。因为,正是这些这些闪光点显现出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性、深刻性和创新性。教学过程的实践证明,通过了对这些热点问题质疑和析疑,既强化了基本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创新激情。
三、用“开放型”习题的训练作好学生创新思维的铺垫
习题训练是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方式之一,但“题海战术”极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而定式思维又是创新思维的宿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设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该是我们教学探讨的重要问题,这也正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在高中物理教学尤其是高三复习课的教学中一直致力于设计“开放型”习题,以此为载体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具体做法简述如下:
一、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哪些量。
二、设计一些给出部分已知条件问能根据这些条件设计出哪些实验。即所谓开放类实验题,这类题答案并不唯一,鼓励学生开动大脑,多多益善。如给出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几个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及电源、电键和导线等,要求学生自己去设计几种测量的实验方法。
3、将一些习题重新编排,只给出题目的一部分,让同学根据一定的要求自编习题等。如有两个在真空中点电荷相距一定的距离,要求学生将以下的内容设计出来,自编一道习题,然后大家比一比,看谁设计的题目既包含了我们所学的较重要的知识点,又富有新意等。
四、用学生成功的创新去增强创新成功的信心
获取成功,无疑会增强进取的信念。创新教育当然也不例外。因而,在我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在努力创设时空,让学生去体验成功的欢悦。在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闪现的创新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加以肯定、助其燎原;我积极鼓励同学学会敢于向我多说几个“不”,要敢于向权威挑战,不要“人云亦云”。
我经常和同学们共同去探讨一些悬而未决的热点问题,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在教学相长的共识中成为创新的伙伴;此外,我利用劳技课、课外兴趣课、研究型课程课、科技节活动等时机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创造过程,帮助学生一次次地去体验成功。真正树立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创造”现代教育观。
诚然,我们中学的校园内不会出现牛顿、爱因斯坦,但充满创新氛围的校园才具有滋润和培养未来科学家的沃土。我以为,我们今天努力营造一个个创新的课堂、创新的校园,就是为了有一个创新的明天、创新的未来。这才是我们中学基础教育的真正的内涵和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