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体验情感的关键性手段,而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教师要多层次地深化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开展整本书阅读时,首先要立足整体,厘清整本书的章节内容;其次要定期开展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要研究书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让阅读行为深度进行;最后在学生阅读完之后,要组织学生回顾整本书的内容,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自己的阅读成果,在张扬个性中实现个性化成长,从而让整本书阅读可以更好地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阅读,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阅读,效果则会尤为突出。所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了。特别是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师们都意识到整本书的阅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对于整本书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兴趣支撑才能完成阅读任务。所以,许多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笔者就以《青铜葵花》这一本书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立足整体,厘清章节
读整本书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但是学生受学识水平与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于一本几万字或者十几万字的书籍,很难从整体上去把握。同时,由于这些书籍都是学生课后阅读的,从时间上教师也不好控制,所以学生的遗忘就非常快,甚至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那么,如何创新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呢?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发现,编排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但是这些单元却又是一个整体。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其实就已经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那就是分章节来阅读,每一个章节提炼一个主题,学生在阅读之后,就不会忘记了。而编排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往往也是以一个个章节来呈现的,每一个章节往往都有一个主题,如果我们把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移植到整本书阅读之中,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厘清章节之间的联系,从而把这些章节用一条线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比如,在《青铜葵花》这一本书中,它是由九个小章节组成的,分别是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等,而且每一个章节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章节的标题说一说其中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每一章节之后,让他们给这一章节重新起个标题,并向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起标题的含义,再与这本书作者给每一个章节所起标题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更好。在这里,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与对文字的个性化理解,他们也许认为自己所起的标题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理解,因为这是他们个性化阅读的成果,也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的。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说一说这一章节的内容,或者把这一本书压缩成一篇文章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快速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促进他们对整本书的理解。
二、活动推进,激发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一种事物的兴趣不具有持久性,整本书的阅读也一样。学生刚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也许书籍的新鲜感会让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随着阅读活动的持续,这些书籍的新鲜感就会慢慢在学生脑海中消失。这样,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停下脚步随意性阅读,或者说放弃阅读。所以,学生对整本书持续的阅读兴趣的保持,是关系他们阅读行为是否能够真正发生的关键。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让活动助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因为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活动,他们天生爱表现,让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自己,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从而让阅读行为在活动的推进中持续下去。
比如,在学生阅读《青铜葵花》这本书时,我组织了这样几个活动。首先是“我的阅读三十六计”,就是让学生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如此学生得到共享,就会从只有一种阅读方法变成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总会有一种是适合自己,就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行为更加高效地进行。其次,我们还可以开展“阅读拓展会”,也就是在学生读完《青铜葵花》的某一章节或者几个章节之后,让他们对书中的主人翁進行评价,或者对书中的某一环节进行点评,可以是文字的叙述,也可以是情境的描写。学生在交流拓展的过程中就会慢慢感受到其中的写作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在活动的指引下,学生为了能够在活动中更好地表现自己,就会深入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让阅读行为向纵深处迈进。再次,我们还举办了“名家赏析”活动,就是让学校的阅读精英(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团队来评价这本书,讲解如何来阅读这本书,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技能上都能够带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活他们的阅读动力。最后是“深读交流会”。作为小学生,他们对于一本书的阅读,也许一次根本不能真正理解书籍的内容,需要多次的阅读,才能真正走入书中,去感受文字带来的震撼,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交流来促进学生反复阅读,可以是某一个章节的反复阅读,然后再一起分享自己反复阅读的成果与心得,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可以深度进行。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状态,让阅读得以高效地进行下去。
三、研究人物,产生共鸣
学生读一本书,不能没有目的地随便读,更不能脚踩西瓜皮读到哪算哪。被选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书籍都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鲜明,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读读文字,而不让他们研究这些人物形象,那么这样的阅读只是一种浅层面上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思考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让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是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在《青铜葵花》这一本书中,主人翁就是青铜与葵花,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还把青铜的家里成员也描绘得有声有色。比如青铜的奶奶,还有每天陪伴青铜的老牛,以及葵花的其他家人。这些主要人物都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感受他们的一言一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所以,在开展阅读指导课时,我在学生初读这本书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评价一下青铜与葵花这两个孩子,比较一下两个人之间有哪些异同点。笔者让学生把关注点多放在他们的相同点上,也就是他们的不幸和他们面对不幸时的态度。面对青铜和葵花的艰苦生活,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似乎根本体会不到,但是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会遇到这些苦难。所以要让学生感受到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正是青铜和葵花兄妹俩传达出的信息,也是《青铜葵花》这本书所要告诉孩子们的。在学生分析完青铜与葵花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后,我们还拓展分析了青铜的奶奶和青铜家的老牛,他们是青铜和葵花面对苦难生活的重要支撑。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对这本书的阅读也就更加丰满了。
四、回顾内容,展示成果
作为整本书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之后,他们的阅读思维是零散的,或者说是不具体的,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都知道了些什么,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来回答,这样的阅读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们还要让他们对整本书进行回顾,从整体上来把握这本书。这样,学生才能对这本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当然,在回顾整本书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在學生阅读完这一本书之后,笔者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结果学生做出来的手抄报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有的介绍主人翁,有的介绍作者,有的谈自己的阅读心得,有的摘抄了好词好句,有的写下了书中的经典对白等,这些都是学生阅读的收获。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叶老的教育思想是希望通过教师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整本书阅读指导正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整本书,并成为自己的一种阅读习惯,这就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实现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吉忠兰.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蒋雁鸣.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
[3]褚树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
【关键词】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这样一个要求:“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阅读,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阅读,效果则会尤为突出。所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成为广大语文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了。特别是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教师们都意识到整本书的阅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开阔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对于整本书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兴趣支撑才能完成阅读任务。所以,许多教师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笔者就以《青铜葵花》这一本书的阅读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小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立足整体,厘清章节
读整本书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整体观念,但是学生受学识水平与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于一本几万字或者十几万字的书籍,很难从整体上去把握。同时,由于这些书籍都是学生课后阅读的,从时间上教师也不好控制,所以学生的遗忘就非常快,甚至是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阅读整本书时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那么,如何创新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整本书的内容呢?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发现,编排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出现的,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但是这些单元却又是一个整体。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其实就已经教给了学生阅读的方法,那就是分章节来阅读,每一个章节提炼一个主题,学生在阅读之后,就不会忘记了。而编排小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往往也是以一个个章节来呈现的,每一个章节往往都有一个主题,如果我们把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移植到整本书阅读之中,那么就可以让学生从整体把握,厘清章节之间的联系,从而把这些章节用一条线给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比如,在《青铜葵花》这一本书中,它是由九个小章节组成的,分别是小木船、葵花田、老槐树、芦花鞋、金茅草、冰项链、三月蝗、纸灯笼、大草垛等,而且每一个章节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叙述。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些章节的标题说一说其中的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在读完每一章节之后,让他们给这一章节重新起个标题,并向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起标题的含义,再与这本书作者给每一个章节所起标题进行比较,看看哪一个更好。在这里,根据学生的经验水平与对文字的个性化理解,他们也许认为自己所起的标题是最好的,那么我们就要尊重学生的这种理解,因为这是他们个性化阅读的成果,也是我们新课标所提倡的。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章节,说一说这一章节的内容,或者把这一本书压缩成一篇文章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会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快速建立一种联系,从而促进他们对整本书的理解。
二、活动推进,激发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特征的制约,对一种事物的兴趣不具有持久性,整本书的阅读也一样。学生刚拿到一本书的时候,也许书籍的新鲜感会让学生非常感兴趣,但是随着阅读活动的持续,这些书籍的新鲜感就会慢慢在学生脑海中消失。这样,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停下脚步随意性阅读,或者说放弃阅读。所以,学生对整本书持续的阅读兴趣的保持,是关系他们阅读行为是否能够真正发生的关键。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我们要定期组织阅读活动,让活动助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因为小学生最喜欢的就是活动,他们天生爱表现,让他们在不同的活动中表现自己,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整本书阅读的兴趣,从而让阅读行为在活动的推进中持续下去。
比如,在学生阅读《青铜葵花》这本书时,我组织了这样几个活动。首先是“我的阅读三十六计”,就是让学生在一起交流自己的读书方法,让不同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方法,如此学生得到共享,就会从只有一种阅读方法变成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总会有一种是适合自己,就可以让学生的阅读行为更加高效地进行。其次,我们还可以开展“阅读拓展会”,也就是在学生读完《青铜葵花》的某一章节或者几个章节之后,让他们对书中的主人翁進行评价,或者对书中的某一环节进行点评,可以是文字的叙述,也可以是情境的描写。学生在交流拓展的过程中就会慢慢感受到其中的写作方法,从而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在活动的指引下,学生为了能够在活动中更好地表现自己,就会深入地去阅读这本书,从而让阅读行为向纵深处迈进。再次,我们还举办了“名家赏析”活动,就是让学校的阅读精英(可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团队来评价这本书,讲解如何来阅读这本书,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技能上都能够带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活他们的阅读动力。最后是“深读交流会”。作为小学生,他们对于一本书的阅读,也许一次根本不能真正理解书籍的内容,需要多次的阅读,才能真正走入书中,去感受文字带来的震撼,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交流来促进学生反复阅读,可以是某一个章节的反复阅读,然后再一起分享自己反复阅读的成果与心得,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可以深度进行。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始终保持着高昂的状态,让阅读得以高效地进行下去。
三、研究人物,产生共鸣
学生读一本书,不能没有目的地随便读,更不能脚踩西瓜皮读到哪算哪。被选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的书籍都内容丰富,情节曲折,人物鲜明,如果我们只是让学生读读文字,而不让他们研究这些人物形象,那么这样的阅读只是一种浅层面上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在思考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让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阅读,还是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在《青铜葵花》这一本书中,主人翁就是青铜与葵花,作者为了突出人物形象,还把青铜的家里成员也描绘得有声有色。比如青铜的奶奶,还有每天陪伴青铜的老牛,以及葵花的其他家人。这些主要人物都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关注,去感受他们的一言一行,从而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所以,在开展阅读指导课时,我在学生初读这本书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评价一下青铜与葵花这两个孩子,比较一下两个人之间有哪些异同点。笔者让学生把关注点多放在他们的相同点上,也就是他们的不幸和他们面对不幸时的态度。面对青铜和葵花的艰苦生活,生活在21世纪的孩子似乎根本体会不到,但是我们谁也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将来不会遇到这些苦难。所以要让学生感受到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积极乐观的心态,这也正是青铜和葵花兄妹俩传达出的信息,也是《青铜葵花》这本书所要告诉孩子们的。在学生分析完青铜与葵花这两个主要人物之后,我们还拓展分析了青铜的奶奶和青铜家的老牛,他们是青铜和葵花面对苦难生活的重要支撑。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更丰富,对这本书的阅读也就更加丰满了。
四、回顾内容,展示成果
作为整本书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之后,他们的阅读思维是零散的,或者说是不具体的,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都知道了些什么,他们却不知道如何来回答,这样的阅读就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所以,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们还要让他们对整本书进行回顾,从整体上来把握这本书。这样,学生才能对这本书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当然,在回顾整本书内容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在學生阅读完这一本书之后,笔者让学生以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结果学生做出来的手抄报各式各样,内容丰富多彩,有的介绍主人翁,有的介绍作者,有的谈自己的阅读心得,有的摘抄了好词好句,有的写下了书中的经典对白等,这些都是学生阅读的收获。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叶老的教育思想是希望通过教师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自己能够学习。整本书阅读指导正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阅读整本书,并成为自己的一种阅读习惯,这就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进而实现了阅读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吉忠兰.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2]蒋雁鸣.整本书阅读教学工作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
[3]褚树荣.整本书阅读与研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