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结肠镜穿孔的诊治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ood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医源性结肠镜穿孔(ICP)的诊断及治疗选择。

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后发生穿孔的17例患者临床资料、治疗及其结果。

结果

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共计施行结肠镜检查及治疗患者累计为127 106例,其中发生ICP有17例(占0.013%)。男性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65.2(32~85)岁。ICP发生至被临床诊断为ICP的间隔时间为当时至术后6 d。有8例为结肠镜下操作包括单纯结肠息肉摘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的穿孔,9例单纯结肠镜检查后发生穿孔。除1例患者为操作时发现"视野内可见黄色类似脂肪组织"而当即诊断ICP外,7例前期患者,采取腹部X线拍片检查进行诊断;9例后期患者均通过腹部CT检查确诊。穿孔部位:乙状结肠5例,盲肠和降结肠各3例,降乙交界2例,回肠、结肠脾曲、直乙交界和直肠各1例。1例因盲肠侧方生长型息肉行ESD治疗术后发生ICP者,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成功;1例结肠镜操作当时发现ICP者,立即给予结肠镜下钛夹夹闭并辅以抗感染等保守治疗成功;15例患者手术治疗,其中8例患者施行一期肠穿孔修补术、4例施行一期切除相关肠段并行吻合术、2例施行一期切除相关肠段并行造口术以及1例施行一期穿孔修补并行造口术。术后出现腹部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合并心血管事件、尿路感染各1例,均予以对症治疗后恢复。17例患者住院时间平均18.6(3~45)d。

结论

ICP发生后,应尽快通过查体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对于结肠镜操作时发生的穿孔,部分可以采用钛夹夹闭的方式;穿孔修补术仍是ICP主要的治疗方式,必要时可以选择部分肠段切除吻合术及造口术等。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筋膜间隙优先"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方案在腹腔镜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胃肠外科对97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筋膜间隙优先"保留LCA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方案实施腹腔镜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简要步骤:常规中间入路,髂血管分叉处于"膜桥"处打开筋膜,进入Toldt间隙,借直肠上动脉为顶的"帐篷式"充
期刊
期刊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最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和综合治疗水平,自2008年开始编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并后续进行了多次修订,以期指导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地制定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达到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改善5年生存率的目的。本次修订后的《指南》包括结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肿瘤,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一半患者复发。由于对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忽视,目前术后随访策略的生存获益仍不明确。而研究发现微卫星状态、BRAF基因和RAS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但此三者的预测又存在差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Ⅱ期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好,术后随访可考虑适当简化。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携带BRAF V6
目的"困难骨盆"的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手术无论开放还是腹腔镜下操作均很困难。本研究旨在探讨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在"困难骨盆"直肠癌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诊断为直肠癌并接受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男性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按照如下标准进行入组病例的筛选:(1)低位直肠癌,肿瘤下缘距肛缘≤ 5 cm;(2)坐骨结节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