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语言能力的综合训练。对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工作中笔者发现,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内容干涩,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的“封闭式”的作文教学所致。如:1.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提纲到习作的评改,老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老师设计好的步骤来完成,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2.习作脱离实际,完全抄袭别人的文章。这样的话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作文源自生活,应有感而发,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点: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笔者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描写春天时,笔者采用音乐歌曲如《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由想象,抓住春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多春天的印象。也可采用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在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笔者写”为“笔者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二、注重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多留意身边的事情,并学会评价、鉴赏善恶美丑、人生世态。笔者采取了以下尝试:1.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2.写自己的同学、亲人。先布置观察题,设计观察要求,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就使学由“恨之”到“乐之”,逐步培养作文兴趣。
三、注重修改,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改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效”,吕淑湘先生说教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他们都不赞成教师精批细改。好作文是学生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修改,做了两点尝试:1.是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自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修改作文不必拘泥于局部的精雕细刻,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可能影响作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上。在作文的批改中,首先示范批改一篇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习作,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指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何修改;修改后与原文相比较好在哪里,使学生领悟到去其修改作文的要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同桌互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改”,让他们互帮互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制能力,又能共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质量。2.是增加师生面批的次数。教师向学生当面提出习作的优缺点,并提出应怎样修改的建议。这样学生心通,文通,教师也减少了大量的无谓的劳动。一般情况下,每次习作,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实行面批,并以此比例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当面指点的机遇,面批后,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学,让学生体味到了当“先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注重日记和读书笔记的积累,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句。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都可以把它记下来,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生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雷同化的作文诱导将会压抑儿童的个性,扼杀儿童的创造意识;而开放型的作文教学则能够在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自我调节能力。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生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成长点。新课标下开放式的作文还能够在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塑造他们独特的性格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倾向。一个人的成功失败,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关系密切,所以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利用他们个性的可塑性,施加积极影响,使之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
笔者认为:作文源自生活,应有感而发,以下是笔者的一些观点:
一、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就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笔者认为,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在作文教学描写春天时,笔者采用音乐歌曲如《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自由想象,抓住春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多春天的印象。也可采用编故事、猜谜语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将所要表达的主题告诉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视野和认识能力组织材料,组织故事在脑子里,然后把各类故事由学生组成小组改成话剧表演出来,学生很有兴趣。他们经过讨论,都能根据剧情,塑造自己的角色,因为表演是生动的,又是直观的,在由学生把故事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笔者写”为“笔者要写”,使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作文练习之中。
二、注重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以培养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愁没材料可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原始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多留意身边的事情,并学会评价、鉴赏善恶美丑、人生世态。笔者采取了以下尝试:1.结合文体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巧设题目,写自己熟悉的材料。2.写自己的同学、亲人。先布置观察题,设计观察要求,然后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说出来,最后整理成文。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做个有心人。教给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用眼看、用耳听、用手摸、用脑想,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遇风则风,遇雨则雨,遇事则事,遇景则景。用以上方法让学生平时多积累,收集足够的写作素材,为写作文作好准备。一旦解决材料来源,就使学由“恨之”到“乐之”,逐步培养作文兴趣。
三、注重修改,进一步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
修改是作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措施。前人说的好,“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鲁迅先生主张“定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可见,文章修改,一般是指从初稿写出来到最后定稿的加工过程。修改时要做到五看:看用词是否通顺,看主题是否鲜明,看结构是否紧凑,看语言是否优美。总之,“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要在“修改”上下工夫。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批改作文“徒劳无效”,吕淑湘先生说教师批改作文是“无效劳动”。他们都不赞成教师精批细改。好作文是学生做出来的,不是教师改出来的,所以,笔者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修改,做了两点尝试:1.是将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重视学生的自改。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自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修改作文不必拘泥于局部的精雕细刻,而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可能影响作文成败的关键问题上。在作文的批改中,首先示范批改一篇有典型错误的学生习作,教给学生自改的知识和方法,指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何修改;修改后与原文相比较好在哪里,使学生领悟到去其修改作文的要领和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并同桌互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评改”,让他们互帮互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制能力,又能共同提高全体学生的写作质量。2.是增加师生面批的次数。教师向学生当面提出习作的优缺点,并提出应怎样修改的建议。这样学生心通,文通,教师也减少了大量的无谓的劳动。一般情况下,每次习作,对三分之一的学生实行面批,并以此比例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当面指点的机遇,面批后,学生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这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帮互学,让学生体味到了当“先生”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
三、注重日记和读书笔记的积累,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句。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都可以把它记下来,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浅,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采下一采的“劳动所得”,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综上所述,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生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的生长点,雷同化的作文诱导将会压抑儿童的个性,扼杀儿童的创造意识;而开放型的作文教学则能够在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和自我调节能力。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小学生个性形成的一个重要成长点。新课标下开放式的作文还能够在训练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塑造他们独特的性格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倾向。一个人的成功失败,与其是否具有良好的个性关系密切,所以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中一定要利用他们个性的可塑性,施加积极影响,使之能够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