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中的小组讨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fn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讨论能使师生、生生之间有更多的交往和互动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是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在学习中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参与互动,就顺应了他们的心理特征,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思维摩擦和碰撞的环境。
  一、建立有序的合作常规是有效开展小组讨论的重要保障
  1、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在小组中,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在一个阶段每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要培养组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所以讨论时分工一定要明确。根据不同活动需要设立不同角色后,教师还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学生的特长、个性差异等进行合理分工,向学生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明确各自责任,明白“分工不等于分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保证活动顺利实施。
  2、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的基本要求。课堂上小组讨论的形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我和欣赏他人的机会,有利于学会人际交往,优势互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但如果没有良好的讨论习惯,则合作只是空谈。因此,教师应利用小班人數少的优势,切实做好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
  3、团结协作的习惯。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任何一项发明创造和创业都离不开团队合作。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自发形成的,需教师精心培育。在小组讨论时,要使小组学生结成利益共同体。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每个组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小组才能获得成功。
  二、合理的评价和奖励是支撑有效小组讨论的重要力量
  1、实施激励评价。在小组讨论中,老师、同学正面激励的评价有利于增强小组凝聚力,提高讨论效果。在讨论中,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其中,让学困生得到教师最及时的帮助,让讨论中精彩的发言和智慧的火花得到最直接的肯定和评价。
  2、实施多维、立体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每次,教师都要以充满期待的心理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困”三种学生的发展目标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优良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与自己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讨论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评价。其中以“小组合作表现”为主要标志之一,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提高小组凝聚力,强化组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共同进步。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终身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人才不再以知识的储备量为标准,善于获取新信息,善于不断更新知识系统将是衡量人才发展力的重要标准。让教育对象具备这些“关键能力”,就必须变革模仿和记忆为特征的接受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经历
期刊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汉字丰富多变。我们的语文课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载体,而识字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础的阶段。我们怎么让孩子们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呢?  一、激趣识字  1、猜谜识字。出个谜语猜猜看。把谜语引入生字的识记,让学生通过猜字谜来学习和记忆某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设立“编字谜有奖”作业,激励学生观察学过的生字的字形,展开想象,自己编字谜。这样,识字、认字避免了单调无味的
期刊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便是诗画相融的范例。在小学阶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读书中受到劳动美、人性美、社会美、自然美的熏陶,感受文章艺术的存在?我想,如果在读书的同时,把绘画融入到阅读中去,通过“画一画、想一想”使学生知道文中有畫,画中有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能使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一、利用插图助读。插图设置具有明
期刊
一位专家说过:“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语文课是一曲动听的交响乐,提问则是这乐曲中最动人的旋律”。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小学教师教学活动的核心构成部分,掌握了提问的方式就等于掌握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可见,没有提问的课堂是沉闷的,不会课堂提问的教师是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独立探究、培养学习能力的重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数学学习仅凭兴趣是不够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也格外重要,真实性为基本前提和本质保证,“发展性”是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让数学课堂教学在适度改变其枯燥乏味面孔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最终折服并受益于数学的理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巧妙创设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数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期刊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说明数学教学已经发展成为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准
期刊
过去,从小学到初中,学生都认为数学难学。难在哪里?难在内容抽象、概念难记、公式难背、运算易错。因此,从难学发展到不想学。现在,学生一反常态,喜欢学习数学了。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与实验教材编得好有关,与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有关。从当前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开拓型人才的角度来衡量,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数学实验教材具有很多优点,有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一、实验教材新颖,图文并茂,吸引学生 
期刊
引言  2008年,我有幸聆听了上海市著名教师郭琦老师所展示的《迷人的蝴蝶谷》一课,郭老师授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在此,想采撷课堂中几朵美丽的小浪,花共同探析,享受其所蕴涵的真挚情感。  片段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雨水充足,鲜花盛开,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通过音乐flash出示课题:迷人的蝴蝶谷)  师:台湾蝴蝶谷的景色非常迷人,喜欢那儿吗?齐读课题,让我们
期刊
绘画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最主要内容之一,绘画是促进幼儿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幼儿借助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对生活、事物的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   一、准备阶段  l、学会观察。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是幼儿认识、理解、创作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关键。观察是引导幼儿去“发现、挖掘美,是绘画活动的基础。首先,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只有引起幼儿的兴趣,才能让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