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考纲提出的四项能力要求,其中“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属于新课标的范围,它要求考生做到:运用归纳、演绎、分析比较等方法提出明确观点,拥有严谨的逻辑和清楚的层次,综合运用原理、方法论证和探讨事物,在探讨的过程中表现出创新的意图、体现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分析:地理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的方式多样化,有追溯推理型、开放发散型、辩证评述型、实践模拟型等几种主要类型,试题的设置多以“新情景、新图型”为主,有些试题我们似曾相识,但在其设问角度等方面与平时的习题不尽相同甚至变化较大,因而不能生搬硬套。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地理探究能力以适应高考新形势的要求?本文以“洋流”的教学为例和大家做一简单探讨。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认知活动受情绪的驱动。兴趣、情绪、动机等非智力因素不属于人的认知系统,但它们对认知活动却起着指导、调节和强化的作用,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是学习过程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为此,培养学生地理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动机和探究热情等,无疑都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感性认识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洋流这部分知识是高中地理的重点和难点,对空间概念的要求较高,蕴涵着丰富的地理思维理性。从洋流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来看,主要可以从“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方面着手进行,而要掌握和运用好这部分知识,又应紧紧围绕“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核心来进行知识和思维的有效突破。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尝试以故事“小漂流瓶的旅行”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从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处理“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这部分知识时,我改变了过去那种教者“一言堂”的做法,首先请两个同学用一盆水、墨水、小风扇操作完成一个小实验,并使用实物投影让全班同学观察思考:盛行风与洋流形成有什么关系?再请两个同学在黑板上绘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简图,集体点评后出示《世界海陆分布图》并布置下一环节的探究任务:联系盛行风与洋流的关系,试述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洋流分布状况怎样?如何绘制简图?针对两大洋上的洋流分布图再进行比较、分析归纳,能否尝试绘出一幅世界洋流模式简图?……这样通过情境创设以及一系列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牵引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完成自主探究、自主参与的学习过程,由此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且易于理解接受。
  
  二、强调学生的交流合作,重视知识的深度探讨
  
  在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亲历探究过程,使得其探究具有独立性和独特性,由于个体的差异,他们在同样的时间和学习资源条件下,探究的程度可能不一致,探究的结论也会有差别,所以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应重视学生彼此的“合作与交流、探讨与争论”,教师则负责充当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和探讨的时间、空间,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否则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的知识,不一定是教材中固有的现成结论,也不一定是教师讲就一定能讲到的东西,但肯定比较容易内化,获取这些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过程。在洋流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深入的“交流与讨论”,教师引导做有效的“归纳和整合”,可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如:
  
  洋流的分布
  ● 中低纬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北逆南顺)大洋环流,也叫副热带环流(大洋西岸或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岸或大陆西岸为寒流)。
  ●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气旋型(逆时针)大洋环流,也叫副极地环流(大洋西岸或大陆东岸为寒流,大洋东岸或大陆西岸为暖流)。
  ● 北印度洋形成季节性大洋环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 南北半球西风带内形成强大的西风漂流(不同的是北半球的为暖流,而南半球则为世界最强大的寒流——西风漂流)。
  
  洋流的影响
  ● 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海水表面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的流向一致。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高于同纬度寒流流经的海区,因而海水表面等温线凸向高纬;寒流经过的海区,海水表面等温线凸向低纬。
  ● 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值要高于同纬度寒流流经的海区,因而等盐度线向盐度数值小的方向凸,寒流经过的海区,等盐度线向盐度数值大的方向凸。
  ● 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在寒暖流交汇处以及有上升流的海域,容易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如日本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秘鲁渔场等。
  
  三、赋予恰当的引导评价,促成探究活动的效果
  
  探究式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能忽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探究环节都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和妥善解决问题:
  1.针对学生思维探讨中出现的诸如读图习惯、思维过程、参与程度等方面情况,要及时、恰当地予以指引、评价,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爱护,因而分外珍惜独立思考的机会,并乐意矫正自己,愿问、会问,不断提高问的能力。
  2.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有创意的观点;要能容忍学生的错误,敏锐把握学生错误根源;要理性对待学生的“突发奇想”和“异想天开”,绝对不能讽刺挖苦。只有正确引导、多加鼓励,才能培养学生的成功感,才能让他们敢问,敢于探究。
  3.针对学生探究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着重就知识的重点、思维的难点加以疏导,不要平均用力。如“洋流对海水温度、盐度的影响”是学生的思维难点,教学中可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图像去分析,以化解这一难点,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有关一些地理原理和规律。
  须提出: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无须太具体,应含而不露,引而不发,给学生以自我选择、判断、联想、创造的空间。
  
  四、精心策划课后环节,巩固和提升探究能力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加深了,但仍需通过一些课后环节去加以巩固。我们通常选择练习检测让学生在解题中反思学习,在应用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到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练习的来源主要靠教师的精心编选,题目的宗旨要能起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灵活应用相关原理、规律等解决不同情境中的问题,并提高知识的整合与迁移应用能力这样一些作用。练习的编选应注意避免出现以下现象:1.所选习题陈旧、不新颖,不符合高考命题的方向,达不到锻炼思维能力的效果,不具有探究的现实必要性;2.习题太难,使多数学生难以独立解决甚至讨论后还难以理解,令学生失去解题和探究的兴趣、信心;3.习题太易,题目缺少思维含量,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如就“洋流”部分知识我曾选用、设计了以下练习:
  例1.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东岸的海水比大洋西岸的海水:
  A、温度高盐度高
  B、温度低盐度低
  C、温度低盐度高
  D、温度高盐度低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洋流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温度、盐度的影响,如果学生对洋流分布规律不熟悉,要准确解答则显得困难。
  例2. 读图,简述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原因。
  
  ⑴ 爱尔兰都柏林和纽芬兰圣约翰斯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1月份都柏林的气温为8℃时, 圣约翰斯的气温通常在0℃以下.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⑵ 在图中,用“◎”表示纽芬兰渔场,该渔场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⑶ 古代,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时,走了图中A、B两条不同线,有趣的是走距离较短的A路线用了37天,而走距离较长的B路线却只用了22天,试解释其原因。
  ⑷ 1978年3月,一艘叫“阿摩科·卡迪兹”号的油轮在英吉利海峡附近失事,使2.95亿升原油泄入海中。你认为洋流会给这次海上石油污染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此题就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柏林位于中高纬大洋东岸,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而该纬度附近大陆东岸的圣约翰斯则相反;哥伦布从欧洲去美洲,走A路线虽较B路线短,但航行中逆风逆水,故花费时间要多;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表现为一方面加快海水净化的速度,另一方面扩大了海水污染的范围。
  当然,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巩固与提升,不一定都得通过书面练习的形式进行,教师还应把他们的目光引向广阔的社会和美好的大自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学识去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激励学生把课堂上解决不了的疑问带出课堂,走向社会,形成以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不断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新课程对地理必修Ⅰ的要求就包含了“注重引导学生加强课后实践、野外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首先从近几年参加高考人数的数据分析得出2009年高考人数下降,然后从现阶段参加高考的适龄人数呈下降趋势,大学生就业难使高考降温,高考面临公众信任危机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对高考人数高考人数下降的是喜是忧进行论证性思考。  关键词: 高考 人数下降 数据分析 原因剖析 喜忧分析    一、高考人数下降的数据分析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考报名人数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摘要: 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课应当积极调动学生思想的独创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达到“乐学”、“乐创”、“能创”的教学境界,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学习中深厚的文化和永恒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初中美术教学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一、精心选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1.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
摘要: 我国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学生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师资严重缺编,师资结构不够合理、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硬件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指出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改势在必行。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教改 实用性    1.闽南科技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课堂上只传授语言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的授课内容并不满足
“我写的歌就是我的生活,尽管我与前男友没有任何关系了,但每次演唱还是会回到那些痛苦的时刻,因为曾经付出过代价”    当阿黛尔以饱满炽热的嗓音横空出世时,很少有人相信这令人心碎的女低音出自一位19岁的伦敦女孩。她用自己的年龄为专辑命名,19和21,记录下她所经历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年份。  那两年里,她失恋,写歌,再失恋,再写歌。尽管她说自己不读文学,也不钻研歌词,但痛苦天生就是年轻人的灵感来源,那些
摘 要:本文对烟草引进中国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近代引进作物与古代的不同之处,探讨了美种烟草的引进与民族融合,并点明了近代作物引进与民族经济融合的特点。  关键词:民族经济融合 农作物引进 历史 美种烟草 特点    所谓民族经济融合就是民族之间的经济通过相互交往、渗透,成为新的复合体。[1]民族经济融合是一个缓慢的动态过程。促进民族经济融合的因素众多,比如劳动工具的改进,政府的推动,移民的迁徙
摘 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当代英语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如何增强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怎样在教学中高立意,激情感,深挖掘,促使学生进行深层次思索。教师应运用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教书育人,提高学科德育渗透的实效性,使教育和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關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德育渗透 实效性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挑战。初中英语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
摘 要: 本文分析了2009年全国Ⅰ卷中的化学计算试题,指出学生要有效提高计算能力,成功地应对高考,必须掌握高中化学计算涉及的几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化学计算题 高三化学计算总复习 措施    一、全国卷Ⅰ理综试卷有关化学计算的试题    2009年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试题大变样,题量、运算量、出题模式、出题风格和题型都与以前大相径庭:计算量明显比往年多,
摘 要: 计算机基础及程序设计早已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必设内容。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同时减轻教师忙负担,课题组以C语言的教学为突破口,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发挥集体优势,实现成果共享,提高了教学质量和等级考试的通过率。  关键词: C语言 任务分割与共享 教学模式 问题 实践    一、前言    随着高等院校改革的深入,不同院校之间、院校内部的不同部
9月8日,天津高银117大厦正式封顶,成为中国第一高楼,而他的主人为此几乎赔上了全部身家    经过2500个日夜的施工建设,9月8日,天津高银117大厦正式封顶,结构高度(指的是不包括天线、钢架、塔冠等建筑附属物的高度)高达596.5米,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仅次于迪拜832米的哈利法塔。同时,117大厦刷新了10项世界纪录,如116层的“世界最高观光厅”、115层的最高室内泳池等。在建成前,117
引言  面对网络构建的丰富世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多数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网络理念,通过快捷的网络他们可以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搜集信息、获取知识,网络在他们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也会带来负面的效果,甚至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及前途。笔者旨在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及调查,探讨网络对大学生的利弊,通过对网络的了解,分析网络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