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9月4日,印度、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五国在孟加拉湾举行了以印美两国为主角、代号为“马拉巴尔07”的军事演习。一时间,“亚洲版北约”重新浮出等字眼充斥媒体,似乎一个针对中国的“亚洲版北约”呼之欲出。
尽管美国近几年一直不遗余力地组建“亚洲版北约”,但该想法的始作俑者却是印度学者马达夫·纳拉帕特。依照纳拉帕特的解释,“亚洲版北约”的全称是NAATO,意指“北美——亚洲公约组织”。他列举了三类可以成为该组织潜在的成员国和地区:第一类指印度和美国,它们将在“亚洲版北约”中起核心作用,而日本和澳大利亚只能起二流作用;第二类是包括菲律宾、韩国等国家;第三类是一些支持西方且具有改革意识的阿拉伯国家。印尼和越南在政治和其他条件满足之后,也可以在适当时间加入进来。台湾最初也曾在纳拉帕特的考虑之列,后因其他国家反对而放弃。纳拉帕特还声称,根据同美国的协商,中国和巴基斯坦不可能被接纳。显而易见,纳拉帕特所谓的“亚洲版北约”的主要围堵对象就是中国,这也与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图谋不谋而合。
基于不尽相同的国家利益界定、地缘战略考量和大国博弈盘算,四国对于“亚洲版北约”的构建心态各异,各有所图。
美国乐观其成。在美国决策者眼中,迅速崛起的中国肯定会把其经济力量通过军事现代化转化成为军事力量进而挑战既存霸权国——美国。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美两国在反恐、应对全球性问题等领域的共同利益,美国在构建“亚洲版北约”过程中,一方面处心积虑地遏制中国崛起,但又不便赤裸裸地上陣,过于刺激中国。因此,有效参与、乐观其成是美国谋划“亚洲版北约”的重要考量。
日本最为热心。四国中最为热心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恐怕就是日本了。近百年来,日本一直以亚洲领袖自居,恃强凌弱的国民心态一时难改。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的力量结构正在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东亚地区将首次出现中日两强并立的格局,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越感渐失、危机感上升。短期内让一向以亚洲“领头羊”自居的日本国民在心理上接受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确有难度。同时,近年来日本国内保守主义倾向加剧,在对外政策上处处有牵制中国的意图。况且,日本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既然背后有美国“老大哥”的鼓励和支持,日本更加积极投身于构建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就再自然不过了。
印度心态复杂。印度也许是构建亚洲版北约问题上心理最为复杂的一个。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有过恩怨、在现实上又存在着领土纠纷、在地缘经济上也难免发生一些竞争,因此,在印度存在着积极参与构建遏制中国的“动力因素”。再者,印度需要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合作,而美日则希望拉拢印度,使之成为围堵中国的西南“堡垒”,可以说,印与美日有一定的共同战略利益。但是印度毕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贸然放弃奉行了几十年的不结盟政策,有损印度的国际形象。而且印度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多年,一向避免跟美国走得太近,受美国控制。若印度跟美国军事结盟,加入如北约般的亚洲军事同盟组织,将面对庞大的国内反对压力。况且,印度也视21世纪初期为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印两国的贸易地位远胜于日本对印度的贸易地位,边界谈判也已开启。因此,印度对所谓的“亚洲版北约”只好采取既不与拟议中的“亚洲版北约”成员国签订正式的盟约,但暗中又在不断地提升实质性的军事合作关系的策略。
澳大利亚谨言慎行。从地缘政治角度上来看,澳大利亚可以说是四国中最为超脱的一个。一方面,中澳两国没有什么历史恩怨,也没有领土之争,更不存在什么大的战略冲突,无端卷入一个遏制中国的联盟不符合常理。另一方面,冷战后,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推动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渐提高,中国已经成了澳大利亚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更是超越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在构建“亚洲版北约”问题上,澳大利亚期望能在变动中的地缘政治中找到安全支点,所以跟日本签署了联防协议,藉以获得美日的防卫支持,但却唯恐得罪中国,故多次强调联防并非针对中国。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既不能对所谓“小北约”反应过于敏感,陷入他国设定的“圈套”,又不应忽视有关国家妄图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应当寻求理性的破解之道。
首先,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加速发展,追求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际和谐的愿望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为中国应对“小北约”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其次,理性看待、泰然处之。拟议中的亚洲“小北约”的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美日等国的意图,而且也取决于中国和其他亚洲相关国家的反应。因此,中国应该以一种开放、多元的心态与各国交往,以合作共赢和利益共享来夯实多边外交的基础。
再次,利用矛盾、分化处理。从利益的角度而言,如上文所述,四国远非“铁板一块”,这为中国提供了可回旋的余地和破解“难题”的机缘。
最后,稳定中美关系是关键所在。很显然,失去美国的领导和参与,“亚洲版北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中美关系而言,只要不断扩大两国共同利益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中国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利益攸关方”,美国就不会无视两国日益交融的利益关系而贸然遏制中国。因此,“亚洲版北约”就永远是“纸上谈兵”。
最为重要的是,增强中国自身的国力才是应对任何外来挑战的根本,只有将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在应对外界的挑战面前稳住阵脚。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5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黎君
尽管美国近几年一直不遗余力地组建“亚洲版北约”,但该想法的始作俑者却是印度学者马达夫·纳拉帕特。依照纳拉帕特的解释,“亚洲版北约”的全称是NAATO,意指“北美——亚洲公约组织”。他列举了三类可以成为该组织潜在的成员国和地区:第一类指印度和美国,它们将在“亚洲版北约”中起核心作用,而日本和澳大利亚只能起二流作用;第二类是包括菲律宾、韩国等国家;第三类是一些支持西方且具有改革意识的阿拉伯国家。印尼和越南在政治和其他条件满足之后,也可以在适当时间加入进来。台湾最初也曾在纳拉帕特的考虑之列,后因其他国家反对而放弃。纳拉帕特还声称,根据同美国的协商,中国和巴基斯坦不可能被接纳。显而易见,纳拉帕特所谓的“亚洲版北约”的主要围堵对象就是中国,这也与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图谋不谋而合。
基于不尽相同的国家利益界定、地缘战略考量和大国博弈盘算,四国对于“亚洲版北约”的构建心态各异,各有所图。
美国乐观其成。在美国决策者眼中,迅速崛起的中国肯定会把其经济力量通过军事现代化转化成为军事力量进而挑战既存霸权国——美国。但是考虑到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中美两国在反恐、应对全球性问题等领域的共同利益,美国在构建“亚洲版北约”过程中,一方面处心积虑地遏制中国崛起,但又不便赤裸裸地上陣,过于刺激中国。因此,有效参与、乐观其成是美国谋划“亚洲版北约”的重要考量。
日本最为热心。四国中最为热心建立“亚洲版北约”的恐怕就是日本了。近百年来,日本一直以亚洲领袖自居,恃强凌弱的国民心态一时难改。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的力量结构正在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东亚地区将首次出现中日两强并立的格局,日本在东亚地区的优越感渐失、危机感上升。短期内让一向以亚洲“领头羊”自居的日本国民在心理上接受中国崛起这一事实确有难度。同时,近年来日本国内保守主义倾向加剧,在对外政策上处处有牵制中国的意图。况且,日本对华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既然背后有美国“老大哥”的鼓励和支持,日本更加积极投身于构建遏制中国的“包围圈”就再自然不过了。
印度心态复杂。印度也许是构建亚洲版北约问题上心理最为复杂的一个。中印两国在历史上有过恩怨、在现实上又存在着领土纠纷、在地缘经济上也难免发生一些竞争,因此,在印度存在着积极参与构建遏制中国的“动力因素”。再者,印度需要美国和日本的经济技术和军事合作,而美日则希望拉拢印度,使之成为围堵中国的西南“堡垒”,可以说,印与美日有一定的共同战略利益。但是印度毕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国之一,贸然放弃奉行了几十年的不结盟政策,有损印度的国际形象。而且印度奉行独立自主外交多年,一向避免跟美国走得太近,受美国控制。若印度跟美国军事结盟,加入如北约般的亚洲军事同盟组织,将面对庞大的国内反对压力。况且,印度也视21世纪初期为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印两国的贸易地位远胜于日本对印度的贸易地位,边界谈判也已开启。因此,印度对所谓的“亚洲版北约”只好采取既不与拟议中的“亚洲版北约”成员国签订正式的盟约,但暗中又在不断地提升实质性的军事合作关系的策略。
澳大利亚谨言慎行。从地缘政治角度上来看,澳大利亚可以说是四国中最为超脱的一个。一方面,中澳两国没有什么历史恩怨,也没有领土之争,更不存在什么大的战略冲突,无端卷入一个遏制中国的联盟不符合常理。另一方面,冷战后,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推动下,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渐提高,中国已经成了澳大利亚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今年更是超越日本成为澳大利亚的最大贸易伙伴。因此,在构建“亚洲版北约”问题上,澳大利亚期望能在变动中的地缘政治中找到安全支点,所以跟日本签署了联防协议,藉以获得美日的防卫支持,但却唯恐得罪中国,故多次强调联防并非针对中国。
在这种情形下,中国既不能对所谓“小北约”反应过于敏感,陷入他国设定的“圈套”,又不应忽视有关国家妄图遏制中国的险恶用心,应当寻求理性的破解之道。
首先,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加速发展,追求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际和谐的愿望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为中国应对“小北约”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其次,理性看待、泰然处之。拟议中的亚洲“小北约”的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美日等国的意图,而且也取决于中国和其他亚洲相关国家的反应。因此,中国应该以一种开放、多元的心态与各国交往,以合作共赢和利益共享来夯实多边外交的基础。
再次,利用矛盾、分化处理。从利益的角度而言,如上文所述,四国远非“铁板一块”,这为中国提供了可回旋的余地和破解“难题”的机缘。
最后,稳定中美关系是关键所在。很显然,失去美国的领导和参与,“亚洲版北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中美关系而言,只要不断扩大两国共同利益的深度和广度,使得中国成为美国名副其实的“利益攸关方”,美国就不会无视两国日益交融的利益关系而贸然遏制中国。因此,“亚洲版北约”就永远是“纸上谈兵”。
最为重要的是,增强中国自身的国力才是应对任何外来挑战的根本,只有将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在应对外界的挑战面前稳住阵脚。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5级研究生)
责任编辑姚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