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番茄自然发酵过程中的真菌多样性

来源 :福建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54101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番茄自然发酵过程中真菌群落变化规律,为番茄精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番茄不同发酵阶段的真菌组成及其多样性,并检测其发酵过程中的理化指标.[结果] 番茄发酵过程中共得到705309条有效序列,有11个门,31个属;番茄自然发酵后,真菌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其优势真菌门类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青霉属(Penicillium)为发酵初期的优势真菌,随后轮枝菌属(Verticillium)成为发酵中期的优势真菌,最后演替为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说明番茄在自然发酵过程中的优势真菌存在一定差异;并且,pH值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降低,酒精度以及番茄红素的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呈波动变化.[结论] 在番茄自然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酵母菌属逐步成为优势真菌,同时发酵体系的可溶性固形物逐渐减少,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使pH逐渐下降,酒精度和番茄红素呈波动变化,这为番茄酵素发酵过程中菌群的调控提供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菜田不同轮作施肥模式对作物产量稳定性和养分吸收状况的影响.[方法]利用连续6年田间定位试验,测定每个轮作周年内各季作物的产量,根据产量水平及其变异系数,分析菜-菜-稻和菜-菜-菜2种轮作体系分别在推荐施肥和习惯施肥模式下作物的产量稳定性;根据每个轮作周年各季作物农产品和茎叶的养分含量测定结果,分析不同轮作施肥模式对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菜-菜-稻轮作在推荐施肥模式下四季豆、芥菜、水稻产量分别比习惯施肥模式增产9.07%、7.77%和8.43%.菜-菜-菜轮作在推荐施
[目的]通过土壤理化消毒处理,抑制有害菌落的滋长,改善百合生长期间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生态,为解决百合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百合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应用热水、棉隆和乙醇进行土壤预处理,基于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研究百合重茬地的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丰度的变化趋势.[结果]热水处理对幼苗期百合的生长最优,棉隆处理对生长起延缓作用.从4份土壤样本中获得472440条ITS序列,在97%序列相似性基础上可划分为410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TU).不同处理的真菌种类和相对丰度随着百合生长发育过程
[目的]从小麦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溶磷及促生特性的真菌菌株,为微生物肥料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种质资源.[方法]本试验利用无机磷培养基从小麦田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真菌菌株R3,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分类学鉴定;采用液体培养测定菌株对Ca3(PO4)2、AlPO4和FePO4等3种不同磷源的溶解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测定其对小麦的促生效应.[结果]经鉴定菌株R3归属于产红青霉(Penicillium rubens).菌株R3在无机磷培养基上的溶磷圈直径D平均值为27.99
[目的] 观察高粱叶部炭疽病发病特点,筛选贵州地方抗炭疽病高粱资源,探明高粱抗病机理.[方法] 于田间以粉碎秸秆及高粱病叶作为侵染源,将收集到的贵州地方高粱资源进行为期2年的叶部炭疽病抗性等级鉴定.[结果] 两份资源B39-2、F41表现为高度抗病,等级数值为2.7份资源为中度抗病,但抗性表现依赖于病害环境.两份资源E36、F4含有极端分布的等级数值,266份资源为感病材料.资源中极少部分材料存在多个等级数值,说明这些资源存在杂合基因型.[结论] 通过两年的田间抗病鉴定,鉴定出的2份高抗资源有稳定抗性,可
[目的] 对2017–2019年在福建、浙江等地大棚种植的番茄上发现的一种引起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的新病害进行病原鉴定,为该病害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Biolog法、16S rDNA基因序列测定及MALDI-TOF-MS等方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种属鉴定;利用柯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 从田间番茄细菌性髓部坏死病发病植株上分离保存了2个代表性细菌菌株,将2个菌株接种至番茄幼苗上,它们均可侵染番茄植株,造成茎杆维管束褐变,茎髓部组织腐烂、空心,并最终导致整株植株萎蔫死亡.该症状与田间自
[目的] 明确李果斑病病原菌(Fusarium fujikuroi)的生物学特性并筛选出对李果斑病有效的防治药剂.[方法] 测定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和碳、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 该病原菌最适生长温度25 ℃,pH为7~8,最适培养基为Czapek和PDA,最适碳源为淀粉和葡糖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硝酸钠,不同光照条件对菌丝生长无显著影响;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抑制效果,其中45%咪鲜胺WDG、20%吡噻菌
[目的]基于固相萃取技术(SPE),建立一种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蟹样品中林可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的检测方法.[方法]以固相萃取柱为样品净化材料,考察其对河蟹肝胰腺样品的净化效果,优化色谱条件和质谱参数,并对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在河蟹肝胰腺基质中,OASIS?HLB SPE柱对3种药物的回收率最高.以InfinityLab poroshell 120 SB-C18(100 mm×2.7 mm,2.7μm)柱为固定相,0.1%甲酸水(A相)和甲醇(B相)为流动相,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3
[目的]研制口感软硬适中、富有嚼劲且不黏牙的龙须菜藻糕产品,提供复合胶的配比和建立龙须菜藻糕干制脱水的终点判断方法.[方法]以微生物脱腥技术处理的龙须菜发酵液为原料,以感官评分为指标,通过复合胶的配比优化,结合热风干燥技术,探讨龙须菜藻糕在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与硬度和品质的关系,建立硬度与品质关系的数学模型,研发龙须菜藻糕新产品.[结果]以经过酿酒酵母JJ4和副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亚种RP38联合发酵脱腥的发酵液为原料,白砂糖添加量400 g·kg-1,苹果酸添加量6 g·kg-1,龙须菜藻糕最优复合胶配比为
为了解水稻(Oryza sativa L.)抗倒伏性的研究动态与现状,对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归纳与分析,从中总结出影响水稻抗倒伏性的遗传因素、调控措施,以及抗倒伏鉴定与评价方法.提出在抗倒伏育种中,应适当放宽对株高的限制,综合考虑穗部性状、茎秆基部物理强度、根系形态及株型等各方面因素,协调水稻植株抗倒伏能力与群体质量指标间的关系,采用常规杂交技术与分子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培育新品种;同时,从健全配套栽培技术体系,确立统一的抗倒伏鉴定与评价标准,采用模型评价和无人机遥感技术建立数字化倒伏预警
[目的] 研究水稻生长的不同生育期对甲基汞蓄积和转化能力.[方法] 采用水培的试验方法,设置5个甲基汞暴露处理组,即空白组(无汞暴露)、幼苗期组、分蘖期组、拔节期组和抽穗期组,测定不同汞暴露时期水稻地上组织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含量以及根部甲基汞含量,并计算水稻地上组织中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结果] 和空白组相比,水稻不同生育期甲基汞暴露显著提高了水稻组织中甲基汞含量.水稻对甲基汞的蓄积与甲基汞暴露的时期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抽穗期组和拔节期组的水稻根部、秸秆和稻米甲基汞及总汞含量显著高于幼苗期组和分蘖期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