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质量的好坏,既影响结构的安全,也影响结构物的造价。文章分析了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及组、细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在需要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掺合料等配制而成。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1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在混凝土中起胶结作用,对混凝土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应从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两方面进行选择,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以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1.1水泥品种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所处的环境和施工条件等进行选择;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相适应。
1.1.2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的水泥。
1.1.3水泥进场应及时取样进行各项技术指标试验,综合评价水泥质量。
1.1.4现场水泥储存时,应按不同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存放到有标志的仓库中。
1.1.5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1.2集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用集料包括砂、石材料,是混凝土中用量最多的组成材料,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水泥用量,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集料。现场堆放时注意控制含水量稳定。粗集料主要质量要求有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强度和坚固性、有害杂质和针片状颗粒含量;细集料主要质量要求有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有害杂质和碱活性、坚固性等。
1.3拌合用水的质量控制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
1.4掺合料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能增加新拌混凝土的粘聚性,减少离析和泌水。广泛使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及时检验其相关技术指标,控制质量稳定。
1.5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为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强度,一般采用掺合料加外加剂的办法。混凝土外加剂具有掺量小、价格低、影响大的特点,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价值。混凝土搅拌站在选择外加剂时,不仅要考虑外加剂的品质、单价,更重要的是考查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及生产厂的质量保证体系。
水泥混凝土在施工中首先要对混凝土所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精挑细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料,才能保证水泥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是进行生产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和生产成本,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
2.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设计强度、施工工作性、耐久性、经济性的要求来确定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拌和物的水灰比、单位用水量、砂率等性能。通过多组配合比综合确定优质、经济的最佳配合比。
2.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按配合比设计施工时,首先要及时测定工地现场的砂、石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工地配合比。其次,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料相符,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更改配合比。最后,要注意混凝土原材料计量控制,加强现场管理。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3.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3.1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
3.1.1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取决于精确的配合比和搅拌控制。其控制要点如下:
(1)混凝土搅拌站的计量设备应定期检验,保证准确,特别是外加剂的计量。
(2)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长短与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有关,多次试验和生产实践确定出混合料搅拌均匀、颜色一致的最佳搅拌时间。
(3)在出料口及时抽检坍塌度,并据此调整水的用量,确保混合料性质稳定。
3.1.2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1)混凝土运输时,应根据运距远近及混合料容许运输时间选择运输工具。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
(3)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运送时间不能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夏季不超过30-40分钟,冬季不超过 60-90分钟;高温季节或阴雨天应用薄模覆盖。
(4)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
(5)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
3.2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3.2.1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2.2施工缝
由于技术、设备、人力等原因,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浇筑前按設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3.2.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合格,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振捣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振、漏振、过振。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通常应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可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工地可进行二次复振。
3.3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混凝土表面保护则以表面保温保湿为主。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原因是干缩和温度应力。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包袋等,紧贴混凝土表面起到隔温效果,是防止表面裂缝的最有效措施。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混凝土温度保护与养护作为混凝土浇筑过程很重要的程序和环节,也应有好的设计和施工,并且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都应落到实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获得优质的混凝土,应从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质量、施工过程质量等多方面控制,严把质量观,控制好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措施,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韩素芳,王安岭.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J].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1):348.
【关键词】混凝土;质量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是由水泥及组、细集料和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在需要时掺加适宜的外加剂、掺合料等配制而成。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1水泥的质量控制
水泥在混凝土中起胶结作用,对混凝土的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应从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两方面进行选择,掌握其性能和使用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以提高工程质量。在施工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1.1水泥品种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所处的环境和施工条件等进行选择;水泥强度等级的选择应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相适应。
1.1.2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同一牌号的水泥。
1.1.3水泥进场应及时取样进行各项技术指标试验,综合评价水泥质量。
1.1.4现场水泥储存时,应按不同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存放到有标志的仓库中。
1.1.5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1.2集料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用集料包括砂、石材料,是混凝土中用量最多的组成材料,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水泥用量,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选择集料。现场堆放时注意控制含水量稳定。粗集料主要质量要求有颗粒级配及最大粒径、强度和坚固性、有害杂质和针片状颗粒含量;细集料主要质量要求有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有害杂质和碱活性、坚固性等。
1.3拌合用水的质量控制
拌合用水可使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杂质的天然水?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污水及沼泽水不能使用。
1.4掺合料的质量控制
在混凝土中掺入掺合料,能增加新拌混凝土的粘聚性,减少离析和泌水。广泛使用的掺合料有粉煤灰,应选择正规生产厂家,及时检验其相关技术指标,控制质量稳定。
1.5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控制
为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强度,一般采用掺合料加外加剂的办法。混凝土外加剂具有掺量小、价格低、影响大的特点,外加剂使用不当而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远远大于其本身价值。混凝土搅拌站在选择外加剂时,不仅要考虑外加剂的品质、单价,更重要的是考查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及生产厂的质量保证体系。
水泥混凝土在施工中首先要对混凝土所用的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精挑细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选料,才能保证水泥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是进行生产的依据,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性能和生产成本,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核心部分。
2.1设计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结构设计强度、施工工作性、耐久性、经济性的要求来确定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及拌和物的水灰比、单位用水量、砂率等性能。通过多组配合比综合确定优质、经济的最佳配合比。
2.2正确按设计配合比施工
按配合比设计施工时,首先要及时测定工地现场的砂、石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工地配合比。其次,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用料相符,如来料与样本不符,应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更改配合比。最后,要注意混凝土原材料计量控制,加强现场管理。混凝土强度的测定以28天强度为准,为结构安全和质量保证提供可靠数据。
3.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
3.1混凝土的拌和及运输
3.1.1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取决于精确的配合比和搅拌控制。其控制要点如下:
(1)混凝土搅拌站的计量设备应定期检验,保证准确,特别是外加剂的计量。
(2)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长短与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有关,多次试验和生产实践确定出混合料搅拌均匀、颜色一致的最佳搅拌时间。
(3)在出料口及时抽检坍塌度,并据此调整水的用量,确保混合料性质稳定。
3.1.2混凝土的运输质量控制
(1)混凝土运输时,应根据运距远近及混合料容许运输时间选择运输工具。
(2)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避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浇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坍落度。
(3)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运转次数、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运送时间不能超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夏季不超过30-40分钟,冬季不超过 60-90分钟;高温季节或阴雨天应用薄模覆盖。
(4)混凝土运输工作应保证混凝土的浇灌工作顺利、连续进行。
(5)运送混凝土的容器应严密、不漏浆、不吸水。
3.2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3.2.1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混凝土浇筑后,必须保证混凝土均匀密实,充满整个模板空间,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为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当必须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3.2.2施工缝
由于技术、设备、人力等原因,混凝土的浇筑不能连续进行,间歇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应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浇筑前按設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3.2.3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就是使入模的混凝土物获得最大的密实度和均匀性,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构件外形合格,表面平整,混凝土的强度和其他性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振捣应连续、均匀,不得少振、漏振、过振。混凝土的振捣分为人工振捣和机械振捣。通常应采用机械振实混凝土,可加快模板的周转,提高生产率,并能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有条件的工地可进行二次复振。
3.3混凝土养护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水泥混凝土的养护。养护的目的是为混凝土硬化创造必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标准养护、热养护、自然养护,根据具体施工情况采用相应的养护方法。混凝土表面保护则以表面保温保湿为主。引起混凝土表面裂缝的原因是干缩和温度应力。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湿麻包袋等,紧贴混凝土表面起到隔温效果,是防止表面裂缝的最有效措施。
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施工质量全过程控制的观点已被普遍接受,混凝土温度保护与养护作为混凝土浇筑过程很重要的程序和环节,也应有好的设计和施工,并且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都应落到实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获得优质的混凝土,应从原材料质量、配合比质量、施工过程质量等多方面控制,严把质量观,控制好每个环节,每道工序,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全面质量管理措施,达到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目的。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应该从各个方面采取控制措施,以确保整个工程质量。 [科]
【参考文献】
[1]韩素芳,王安岭.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J].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