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垃圾了吗”

来源 :自然之友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_yvl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扔垃圾了吗?”这是我晚饭后刷碗时下意识的问语一其实这其中有语言“陷阱”:
  “你扔垃圾了吗?”似乎与“你还打LP吗?”一样,其中还有个预设的命题,那就是:你只是垃圾在手,还没扔而已。
  思路线团的线扯远了,还想接着再问:“会扔垃圾吗?”——笑话,谁不会扔垃圾呀!拎着垃圾袋,走到离垃圾桶二三米远的地方往里一扔,像投篮一样潇洒。这画面早已司空见惯了。
  至于命中率如何,只能因人而异了。不屑于移步走动而隔着楼梯扔抛后的现场,即便是所谓的高尚小区,也还偶尔能见到。
  问题在于垃圾袋里经常什么都有:易拉罐、塑料瓶、利乐包、厨房垃圾全都“一锅烩”了。虽然垃圾桶上写着“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其他垃圾”、“电池”,可有几个人真正按照分类放垃圾呢?到了晚上,如果看到有人哈着腰从垃圾桶的里面或者旁边往外掏纸壳、报纸、书本什么的——虽然是为了换钱,客观上却做了简单的垃圾分类工作——那么,我们真应该感谢他们。
  垃圾看似小事,实则是个大问题。
  垃圾和生活如影随形,只要生活在继续,垃圾便每时每日大量地产生着。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两斤多垃圾,上海一年的生活垃圾堆起来相当于五个金茂大厦,北京一年的生活垃圾堆起来相当于一个景山。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垃圾也在急速增长,许多城市正在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威胁!
  最近据报道,美国有对科尔斯特夫妇,积极打造“无垃圾之家”。这位亚当先生和艾米太太,真是堪称“高人”。他们萌生可以来年不往垃圾堆里倒垃圾的念头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垃圾,夫妇俩吃的很多食物都是自家种的;即使是要出去买东西,也会尽量买那种可用循环材料包装的散装物品。在进行实验的三个星期内,科尔斯特夫妇家的垃圾桶一直空置着。
  很难想象这种理想的状态能维持多久,或者说有多少可以竞相仿效的成分。但是话说回来,一方面,楷模的作用是无穷的,因为毕竟这样的“例外”代表着我们努力的终极方向。另一方面,现实地看,既然生活产生垃圾是必然的——至于数量的多少那就得看自觉了—那么问题的关键是否就应转向如何作到科学合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上面来?
  有句名言讲得好: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意思是说,垃圾是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
  发达国家垃圾分类起步早,分得很细,监督也很严格。在国外,总会看到人家放垃圾很规矩。院子门口有几只塑料箱,报纸书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旧衣服、厨房垃圾,都分门别类各得其所。还听中国留学生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住的小楼前面有几只垃圾桶,有一次被市政部门查出玻璃瓶和塑料瓶混放在一个桶里,是要被罚款的。留学生们不服,院子是开放的,怎么能证明就是我们放的呢?人家也讲理,打那以后给垃圾桶上了锁,今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可怪不得别人了吧。更有甚者,我们的邻国日本,据说一个可乐瓶子到了家庭主妇手里能分三份:把表面的薄膜撕下来,再把瓶盖与瓶身分开,分别处理。发达国家垃圾管理之严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尽管发达国家也做不到将垃圾百分之百地分类,但毕竟比我们好得多。我国近年来也在推行垃圾分类,但进展缓慢,收效不大,甚至遭遇尴尬。许多城市小区或者公共场所的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少人理睬。一方面,公民的环保意识还不强,文明素质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缺少约束和监督的手段,管理粗放,分不分类也没人管。
  我想,假如我们也采取带有强制性的推行垃圾分类的话,效果一定大不一样。垃圾分类是个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无论软件、硬件,都还有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要做,但是再难也要坚持做下去。有报料消息:北京的垃圾填埋场地告急,再过四五年垃圾将无处可埋!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垃圾分类必须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扔垃圾的人做起,从每一个人学会扔垃圾做起!
其他文献
2008年7月25日上午,我来到上海市环保局。我要申请的公开信息是:中法水务发展有限公司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保限期治理决定书》、《治理污染方案》、《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变更申请表》和《排污许可证》。  我必须承认,事先没有做足交通的功课,只知道上海市环保局在大沽路100号,一个环保局独自办公的建筑。当看到大楼下竟然有个可以停车的院子时,喜出望外。要知道,上海停车实在是太难了。门口,竟然有警卫站
期刊
家用水,有窍门,节约水,合理用。  洗蔬菜,淘米水,用盆洗,水浇花。  洗碗筷,油大时,先纸擦,再水洗。  刷牙时,用口杯,洗脸脚,用水盆。  洗手液,要少用,肥皂好,用水少。  洗衣服,要集中,低泡粉,易漂洗。  省水电,机延寿,对水质,污染少。  洗衣水,可拖地,拖地水,可冲厕。  洗澡时,选淋浴,浴盆洗,少放水。  旧马桶,桶太大,放个瓶,可节水。  选马桶,节水型,6 升桶,效果好。  齐
期刊
什么是自然力?  自然力是指在一定的土地上,不同的植物群落从无到有的生物群落演替过程。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取代的过程,如湿润的森林地区遭受火灾之后,在火烧地上,依次出现多年生草本群落(具有地下茎的)、一次生草本群落、灌丛、森林群落。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恢复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围封,就是在保证土壤不损失的前提下,保证自然分布的各类繁殖体(种子、孢子、果实、萌生根和萌生苗等)能够“安家落
期刊
摘要:欲望与自利心理,导致绿色生活方式不那么容易被人们自动地接受;民族国家的利益问题,社会结构失衡所带来的公正问题,也在客观上造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弱势处境。要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社会主流,只靠环保人士自发的伦理约束远远不够,法律、规章等强制的体制措施必不可少。中国受内外条件所限,近中期内绿色生活方式难成社会主流。    绿色生活方式的弱势处境及原因    在中国,绿色生活方式的概念说了很多年,倡导者、
期刊
一般认为有机食品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并通过有关认证组织检测,确认为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那么,市面上的有机肉也跟有机食品的定义一样,保证饲料的来源是有机种植,尊重动物的生长环境,以及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有证书和标志。在这么多保证和机构认证的前提下,表面看如市面上所倡导的“放心肉”,但吃进肚子并不放心,因为有机肉同样对人体健康
期刊
戌子年仲夏,随一群生态专家考察长白山。由北坡、西坡至南坡。登高山,入密林,至边境,驻足农舍,于高山苔原野餐午休,在野林深处漂流,寻访隐秘的山顶湿地,盘腿坐在炕上食地道朝鲜族菜肴,钻入养蜂人帐篷看蜂农取胶,与朋友欢晤歌唱聊发少年诗兴,聆听专家夜话生态真切悲愤,与老友闲叙家常琐细亲昵,皆在日月风雨轮回交替之中,复十日而归。长白山,天书也!自然之子匆匆漫读,只可略窥点滴。志之,以抒惊喜与敬畏。  长白山
期刊
素食的理由数不胜数,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健康理由,二是环保理由,三是文化理由。    素食更健康    从饮食文化的根源来看,作为动物的人类,饮食习惯应当和其生理特征密切相关。而在长期缓慢演化的过程中,现代人的生理特征和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并没有根本上的不同。尽管现代人食肉主要以熟食为主,以饲养的动物为主,但总体上并不背离原始人食肉文化根源。  在生理结构上,肉食动物应当具备自然捕猎动物的能力,
期刊
舆论监督是中国现今最流行的公共话语之一。具体是指新闻媒介代表公众(公民)对权力运作尤其是政治权力和市场权力滥用导致的腐败进行的监督。在传统上,“舆论监督”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因为它实际上是媒体监督,英语类似的表述有watchdog role of the media,直译为“媒体的看门狗(监察)作用”。舆论监督是一种政治参与的形式,实质即所代行的主要是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中的表达权利和政治权利中
期刊
垃圾分类,这一看似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已经根深蒂固的习惯,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在人们脑海中固有的垃圾分类,其实还停留在建国初期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个时代我们缺乏的是金钱,而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还要对垃圾进行分类是因为我们缺乏的是资源。  在指责企业的环境污染,商贩的环境噪音,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麻烦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自己的手上也有环境污染的痕迹,是否意识到自己也有解决环境
期刊
2009年岁末,由194个国家、120位网家元首、25000名参会代表、数十万乃至上百万走上街头的志愿者参与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由于没有形成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协议,在沮丧、失望的气氛之中落幕。时至今日,我们并不能完全从会议的纷扰中沉静下米,清醒地盘点成败得失。一个流行的说法是“人类赢了,地球输了”。中国是少数露出笑容的国家。与一年前“中国准备好了吗”的提问不同,今天,我们需要回答的是“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