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宗教禁欲主义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cerit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禁欲主义是宗教生活中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探讨宗教禁欲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天主教禁欲主义和新教禁欲主义的区别以及新教伦理在历史上和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基础,探讨宗教禁欲主义历史作用和社会效果。从社会发展总体而言,宗教禁欲主义说是消极的,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对于培养人的伦理意识,反对纵欲主义,培养资本主义精神为社会增添活力方面也曾起到过积极地影响。
  关键词:宗教禁欲主义;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精神
  中图分类号:B9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30-02
  一、宗教禁欲主义产生的原因
  首先,宗教的二重世界论必然包含禁欲主义。原始宗教生活中的禁忌制度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出来的禁欲主义,不仅没有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消逝,反而随着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日益强化。这是因为宗教禁忌从本质上来说是宗教神灵的支撑物,如果没有禁忌规定,宗教神灵就不复成其为神圣物。所以,宗教禁忌规定所表现的禁欲主义只会随着宗教神灵观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宗教禁欲主义在原始时代之后被各种宗教的教义体系所接纳,并通过其神学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各种宗教为了拨动善男信女的宗教情感,激发他们对神灵的信仰,因而把世界二重化,在现实世界之外虚构一个幸福的天堂或极乐的净土,并把它和现实世界对立起来。在神学的二重世界论中,尘世生活总是短暂无常并充满痛苦的,只有天堂才永恒不灭;尘世生活充满罪恶和痛苦,而与之相对应的天堂生活则无限美好和幸福。任何宗教都只能承受尘世生活的苦难,而不能在现实世界中寻求解脱。他们之所以大肆演染尘世之苦,就是要使善男信女们鄙弃这个现实世界,不要去争取现实的物质利益,而要把物质世界的一切视为卑不足道的过眼云烟予以鄙弃;既然四大皆空,一切皆苦,那就应看破红尘,注视来世,到宗教所臆想的天堂中去寻求灵魂最终的解脱。宗教就这样从关于来世天堂的信仰导出了否定现实生活的禁欲主义。
  其次,灵魂与肉体的二元论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强化。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和正常的人都会主张去恶向善,宗教自然不例外。而且,宗教还以其特有的神圣权威来强化社会对道德罪恶的反对态度。问题在于罪、恶的性质和根源是什么? 如何清除它? 一般说来,历史上较大的宗教和教派多是用精神一物质、灵魂一肉体的二元论来解释个人在道德上之所以或善或恶的原因。它们一般都认为,灵魂本是纯净的,物质和肉体才是不洁的,污秽的。道德罪恶来源于肉体的物质欲求对灵魂的污染,因而,多数宗教将物质追求和肉体情欲视为万恶之源。只有否定物质生活,弃绝肉体欲求,自觉忍受苦难才是灵魂得救之道。一些极端的宗教禁欲主义甚至宣扬灵魂得救的唯一道路便是摆脱肉体的束缚,其结果是使许多信徒以各种方式折磨肉体。许多宗教都把妇女看成是诱发人的肉体情欲、造成道德犯罪的重要原因,因此而制定出歧视妇女的教义和性禁忌方面的戒律规定,反对男女性生活,进而反对婚姻和家庭。
  最后,在人神宗教关系中,人要求得自己的解脱和升天堂的权利,就要取媚于神,方法之一就是禁欲苦行。这似乎可以使神注意到自己在向神哀告,克己苦修,因此理应得到神的怜悯、同情和拯救,赦免自己的一切罪恶而进入与神同在的极乐世界。他们将禁欲苦行看做是一种修行的手段与方法,是善男信女们从事宗教生活必不可少的环节,以此来达到与神的沟通和交流。在此种意义上,宗教禁欲主义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二、宗教禁欲主义的历史作用
  宗教禁欲主义在许多民族的历史上对文化生活,特别是伦理生活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人要求得自身的存在和种族的延续,就得实现人的生存本能和生殖本能,即实现人性的自然欲求。人类的生存本能促使人去创造实现它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按照人的自然欲求和审美欲求改造和利用自然界, 使自然界更适合于人的需要。这就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人性乃是人类社会生命力的内在基础,创造性的内在源泉。宗教禁欲主义对人性欲求的压制,势必会造成人类社会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的萎缩,不利于文明的创造和社会的进步。宗教禁欲主义用神的名义禁制人的自然情欲,把人对现实幸福的追求视为道德上的恶,把人的注意中心从人引向神,从现实社会引向虚无缥缈的来世,其社会影响显然是消极的。在各民族的历史上,宗教禁欲主义愈是盛行,人性情欲被禁制得愈是严苛,那个民族便愈是愚昧无知,那个社会便丧失生机,陷于停滞、落后、僵化,甚至灭亡。因而要想使那个民族恢复其生命力和创造性,便必须重新夺回丧失了的人性,使之重新回归到人的自身,而这就需要有否定宗教禁欲主义的启蒙思潮。
  然而禁欲主义的作用不完全是消极。宗教禁欲主义的原始形式是原始宗教生活中的禁忌规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宗教禁忌规定对于培养原始人的伦理意识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著名的瑞典神学家、宗教学家纳坦· 瑟德布罗姆认为,严酷的禁忌制度成了原始人日常生活上必须遵守奉行的“ 无上命令”,使原始人的动物式欲望受到限制,由此受到自制的教海,有助于原始人培养伦理意识,强化公共道德规范。著名的宗教人类学家弗雷泽也认为,禁忌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对稳定政治,对确保私有财产不被盗窃,不受侵犯,对婚姻的神圣性,对保护和尊重人的生命都有积极地作用和意义。瑟德布罗姆和弗雷泽的上述观点,无疑也适用于我们对原始社会中宗教禁欲主义的批判分析。表现人性的生存本能以及有关的感官情欲,确有动物性欲求的一面,如其在人际关系中的实现不受必要的控制,势将损人以利己,产生破坏性行为。社会关系当然会自发地对人的利己性生物本能施加限制,从而产生出许多强制性的社会规约、习惯法以至成文法。但宗教禁欲主义和宗教禁忌制度以神圣的名义,把这些社会性的强制措施神圣化,更能培育起人们抑制人性之破坏性方面的自觉性,把趋利避害性的动物本能变成自觉调整行为以适应社会关系的伦理意识。正如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提到的,新教的禁欲主义在培养人的职业观,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基于此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更大的程度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陈平译.北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杨彦明.论西欧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因素——解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河西学院学报,2006(03).
  [4]王汉林.理性和理想——解读《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J].科学·经济·社会,2002(03).
  [5]桑红.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看宗教与现代化的关系[J].宁夏社会科学,1999(04).
  作者简介:高清宇,男(1994-),黑龙江哈尔滨人,本科, 黑龙江大学,从事宗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观赏荞麦汇叶色美、花色美 、果实美、株型美、风韵美于一身,具备花、叶、茎、果共赏的优点,集观赏性、食用性、保健性为一体;适合应用于园林绿化、休闲观光、生态保护及圈住开发利用。随着现代农业发展,指出观赏荞麦是未来荞麦产业化的重要方向,并提出通过“赏荞花、办荞节,和其他作物结合开发,荞麦的文化价值开发”的思路开发展观赏荞麦产业。  关键词:观赏荞麦;观赏特性;应用;发展  The New Dir
期刊
摘要:目前全世界正面临着因经济发展所造成各种的重大环境问题,于是「永续发展」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目标,而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更是永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高尔夫球场的开发除了造成水土流失的问题外,也破坏野生动物的生态栖息地,降低生物的多样性。球场营运后,为了维持草坪的质量,大量的使用农肥料与水资源严重影响了环境,让高尔夫球场成为环境保育的一项隐忧,亦造成大众对球场负面的观感。因此为
期刊
摘要:钢琴演奏中包含了各个层次的技术,当然不仅仅局限于手指的快速跑动,而是更多的方面,比如触键,不同的音乐情绪或流派中,应运用不同的触键,不同的技术。相同的力度,情绪上也许是高涨热情、也许是单纯的欢悦,而它们所运用的触键技术也是不同的。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术;触键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
期刊
摘要:信息服务与发展是图书情报机构的生存之本,是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因此,开展信息服务研究也是图书情报机构的永恒话题。国内外围绕用户信息需求,以及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方法、技术、体系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本文对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和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希望能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研究;图书馆;文献情报机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音乐课属于美育课的内容,主要是培养学生美学素质,加强学生对美感的认识的。对于农村来说,大部分父母对于音乐方面的教育相对忽视,没有从小培养的习惯,所以这就要求学校老师重视起对孩子音乐方面的培养,一方面可以让有天赋的孩子发挥自己的天赋,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家长的重视,不能只注重孩子的主科成绩,忽视孩子的其他业余科目的学习和培养。  关键词:上好;农村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期刊
中圖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21-01  “Gatsby believed in the green light, the orgastic future that year by year recedes before us. It eluded us then, but that’s no
期刊
摘要:军歌是军旅歌曲的简称。它描绘的是军旅,唱出的是军魂;它源自军队,但却可以影响整个社会精神。唱军歌不难,但全面理解军歌的美学内涵并不容易。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欣赏体会,结合音樂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论,总结军歌之美,发掘军歌与社会文化环境间的互动关系,为军歌的创作、欣赏和传播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军旅进行曲;军旅抒情歌曲;军营名谣;社会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J6
期刊
摘要:文化多元视域下大学生信仰缺失价值观失衡等人格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排除社会负面等其他因素,纵观当下师德建设的不尽如人意及学生对其无意识的内隐学习不无关联,本文就该方面尝试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师德建设;人格养成;内隐学习;关联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73-01  一、问题的提
期刊
摘要:发表于1933年的《废都》讲述了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一座古都的繁华与落寞,城的衰落与人的精神幻灭互为映衬,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味;同时《废都》试图以性为焦点,从最为隐秘的生存层面切入剖露一个病态而痛苦的真实的灵魂,却因露骨描写引起文坛热议;本文尝试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提炼小说线索,从整体上俯瞰小说风格、情节、人物形象的安排以及在对精神悲剧缘由的探讨中所体现出的世纪末个体精神的堕落与幻灭,从而揭示人
期刊
摘要:元代李潜夫创作的戏剧《灰阑记》对西方戏剧的创作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各种译本。20世纪以后出现了根据李潜夫《灰阑记》改编的德国克拉邦德的《灰阑记》以及现代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通过对两部《灰阑记》的比较,发现中国戏剧对西方戏剧创作的影响,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借鉴和吸收各自创作的特点,展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受到中国元朝李潜夫所作的《灰阑记》的深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