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尿道括约肌的保护技术在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dj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PKRP)和改良尿道括约肌保护的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PKE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及对尿控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3月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BPH并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数据.改良剜除组50例患者实施改良尿道括约肌保护的PKEP(颈部环切+顶部保留),等离子电切组50例患者实施PKRP.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发现改良剜除组手术时间长于等离子电切组[(120.4±34.9)min vs.(94.1±40.8)min,P<0.01],而术中出血量少于等离子电切组[(86.2±44.6)mL vs.(166.1±152.1)m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剜除组的术后QOL、术后Qmax及术后残余尿改善程度均优于等离子电切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术中并发症(P=0.22)、持续膀胱冲洗时间(P=0.15)、住院时间(P=0.39)、术后IPSS(P=1.00)、术后尿失禁发生率(P=0.2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KEP与PKRP相比具有更好的出血控制能力,更好的术后Qmax及残余尿改善程度,术后不增加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术后尿控功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其他文献
1 临床资料rn患者,男,63岁.2019年5月体检发现左肾占位性病变,后经CT检查发现左肾肿瘤(符合“快进快出”征象),伴双侧肾上腺转移癌可能,临床诊断为肾癌.患者无腰胀、腰痛,无肉眼血尿,无尿急、尿频、尿痛等症状,体检: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隆起,双肾未触及,肋脊点、肋腰点无压痛,双肾区叩痛阴性.
目的:探讨输尿管扩张球囊在超细经皮肾镜取石术(SMP)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1月我院100例采用SMP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日期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SMP前予以留置输尿管扩张球囊封堵输尿管上段)和对照组(SMP前留置输尿管导管封堵输尿管上段),每组50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一次清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稍短,结石清除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并
目的:评估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下盏结石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19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9例肾下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影响碎石及排石效果的因素.结果:89例肾下盏结石患者中,碎石成功78例,失败11例,成功率为87.64%.将89例患者分为清石成功组(n=78)和清石失败组(n=11),两组患者在结石是否单发(P=0.007)和肾盂肾下盏夹角(P=0.008)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模型中,结石是否单发(P=0.022)、肾盂肾下盏夹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随着医疗腔镜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更新,肾结石的治疗已经由传统的开放手术转变为现代的微创手术.在行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PCNL)治疗肾结石时,为了能使手术视野保持清晰以及将碎石冲出体外,通常需对肾盂进行灌注冲洗,但在灌注冲洗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肾盂内高压,导致含有细菌、内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冲洗液通过损伤的肾脏毛细血管及淋巴反流入血,轻者可引起发热,较重者可出现脓毒症,严重者可致感染性休克,对生命构成威胁.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90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性别、年龄(±5岁)与病例匹配的19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及生活习惯,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条件logistics回归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EGF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尿路结石病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花费性疾病,其中含钙结石占80%以上.目前对于尿石症的流行病学、发病基础及临床治疗的研究探讨已有巨大进展,近些年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及推广,结石病变异基因的检出率日益增高.本文通过总结含钙尿路结石病在单核苷酸多态性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有助于人们全面而深入地认识和理解泌尿系结石病,进而有益于精准而高效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尿石症.
目的:应用影像尿动力学(video-urodynamics)探讨CT联合C型臂引导骶神经调控术(SNM)治疗神经源性膀胱(NB)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1月接受CT联合C型臂引导SNM治疗的23例NB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基线期和术后体验期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尿动力学评估并记录排尿日记,统计治疗总有效率、Ⅱ期转化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体验期平均(29.5±9.1)d,与基线期相比,患者体验期排尿日记中日间排尿次数(9.9 vs.6.8)和日间导尿量(252.4 mL v
肾癌占全球所有癌症的3%,其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是肾癌的常见类型,肾损伤因子-1(Kim-l)是一种跨膜型Ⅰ型蛋白,在泌尿系统中仅在起源于近端小管的ccRCC和乳头状肾癌的免疫组织化学中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该分子外部片段的切割导致出现可溶形式的Kim-1,可在尿液或循环血液中表达阳性,且在肾肿瘤的研究中有特异性、敏感性高的特点,本文就Kim-1与ccRCC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目的:基于单细胞测序探寻转移性前列腺癌潜在靶基因.方法:由GEO数据库下载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CTCs)单细胞测序数据,使用R 3.6.2软件进行PCA主成分分析及tSNE(T分布随机近邻嵌入)聚类分析筛选核心基因并通过人蛋白质图谱在线数据库进行验证.基于estimate及cibersort包将上述核心基因进行22种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及免疫微环境分析.结果:由GEO数据库下载GSE67980数据集中共18例有骨转移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164个CTCs纳入研究.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及tSNE聚
目的:探讨经会阴模板引导前列腺投影穿刺活检术(TTPMB)对短期内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连续71例行PKEP的患者临床资料.28例术前7~10 d有TTPMB史的患者列入TTPMB组;43例术前无前列腺活检术(NPB)史的患者列入NPB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年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