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模式构建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shua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从而导致毕业生行业认可度和就业率低。为了改变这种人才培养的现状,笔者提出了体验式培养模式,此模式强调课堂场景构建、“体验性”团队建设、校内实践和校企合作等内容。
  [关键词]体验式培养;旅游管理;本科;实践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人才供给总量存在缺口、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掌握现代管理技术的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与之相反的却是,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低行业就业率以及高流失率的事实。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和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不当有密切关系。
  一、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制定不科学
  我国大多数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偏重知识的传授, 忽视能力培养,教学计划制定死板,过于强调学分和理论课教学,忽视了实践技能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占比过大,专业实践课程缺乏。为了突出宽口径,通常公共基础课安排两年学习时间,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安排一年半的学习时间,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半年时间。导致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时间偏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明显滞后,阻碍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这种情况导致了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社会上明显缺乏竞争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偏重理论培养,动手能力滞后
  长期以来,本科旅游管理教育教学方法落后,培养模式单一,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在教学中,基础理论知识传授多,实践技能培养少;填鸭式教学多,参与式互动少,使得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低下,眼高手低,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生在校四年里,没进过酒店和旅行社,只会说不会做,毕业后进入旅游行业甚至比不上大专生和高职生,进而导致了本行业从业率低,人才培养的浪费。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缺少“双师型”人才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中,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只有高学历和专业理论知识,没有行业从业经验,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授课中也只会纸上谈兵。这样势必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教师既懂理论又有实践,是“双师型”人才,这样才能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培养出高级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二、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人才培养的价值
  (一)体验式人才培养的内涵
  面对着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教育改革的需要,本科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亟需要以一种新的理念和教学手段,而体验式培养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方式。所谓的体验式培养指的是一种人才的培养方式。其最直接的思想来源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即“learning by doing”,后经勒温、皮亚杰等整合而形成。此方法强调学生和教师的交互体验,以教师的体验式教学与学生的体验式学习为主,注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网络式互动关系,以培养知、情、行合一的复合型、开放性和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正适合采取此种培养方式。
  (二)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的价值
  1.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诉求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在未来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这无疑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纲要》包括一系列重大理念创新,其中包括“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化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等。这些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体验式”教学的宗旨。这也成为指导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高等教育的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
  2.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能够提升毕业生本行业就业比率
  一直以来,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择业都比较困难,行业内就业率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对旅游行业一线工作不屑于顾,认为从事一线工作没面子,掉身价;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由于旅游管理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缺乏竞争力,缺乏动手能力。而体验式教学手段强调旅游管理本科生自主学习、深度参与、实践技能。这样的培养方式可以解决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真正培养出懂理论、有技能、会管理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和用人单位直接无缝对接,解决供需错位,提高行业就业率。
  三、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的模式构建
  (一)转变人才培养理念,科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教育理念决定着学生的培养模式。“体验化”教学理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思维的引导者,知识点通过教师预先设计的模拟场景在体验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己认知、总结、提炼。
  在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还原并突出学生在大学教育中的中心地位。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应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和学分结构的重新分配上。在课程的设置上,应适当缩减公共基础课和非专业选修课的课程比例,增加专业导向课和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在学分的分配上,应提高实践技能课程所占的学分比例,提高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环节中体验性教学内容的学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为了突出体验式教学理念,从2010年开始,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专业导论课程。在专业导论课上,教师会全面介绍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职业要求,让学生具备应有的专业认知,建立正确的职业取向。在专业培养方案上改变了原有的“2+2”模式,把以往2年公共基础课程和2年专业课程的培养,调整为“1.5+1.5+0.5+0.5”的培养计划,即一年半公共基础课学习,1年半校内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半年企业社会实践,半年校内毕业论文设计。体验性教学环节和实践培训环节加大学分比例,在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了体验化培养方案的目的,得到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二)塑造“体验式”教学团队
  体验式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需要深知体验内涵的教育者,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团队。作为“体验式”教学团队来说,应该是一支既具备扎实的旅游管理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旅游行业相关经验,还懂体验教学场景设计的跨学科教师合作团队。团队中的成员最好具有工商管理多专业学科背景、多专业教学经历和丰富的社会实践技能。团队成员的构成应以旅游管理专业专职教师为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管理者为辅,包括在编专职教师、政府官员、公司管理者等人员。其中专职教师应该有旅游管理及相关学科授课经验,具备所需的专业基本知识和学科前沿动态,并在旅游相关企业从事过具体工作,能够根据课程内容来设置 “体验式”教学场景,适时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团队中的兼职教师,要求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是学者型管理者。他们有时间深入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及教学要求进行体验式场景教学,并能适时给学生提供旅游行业实践机会。作为“体验式”教学团队,还应该不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课程场景设计,交流学生培养心得,传递旅游行业信息。通过小型专题研讨会,统一双方教育理念,做到团队成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只能在拥有“体验式”教学团队后,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才能够实现。
  (三)创设“场景式”教学课堂
  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鼓励任课教师主动进行场景创设,积极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场景设置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体验式课堂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走上主动学习之路,逐步改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低下的现状。在笔者所在学校,在《导游实务》、《前厅与客房》、《餐饮管理》等多门课程中,鼓励任课教师采用场景设置手段,尽可能通过多媒体、影音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体验式课堂的学习。比如,让学生在特定场景中扮演导游、酒店服务人员等,教师设定相应问题,学生根据要求想办法解决相关问题。这样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获取学生的认可,加深课程体验。同时,为了构建、导入“场景式”课堂,满足体验式培养的要求,教学团队还编写了《旅游管理实训教程》和《市场营销实训教程》等教材,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场景化教学手段。实践证明,“场景式”教学课堂的引入,极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强调行业认知体验,组建校内“公司”机构
  体验式的场景创设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这会弱化体验式培养的成效。校园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把体验化培养延伸到课堂之外。作为校内实践基地来说,并非指的是大多数高校为课程教学而建设的所谓的“电脑+模拟软件”的实验室。而应该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负责运作的面向校园市场的小型“公司”,比如和旅游管理专业密切联系的“模拟旅游公司”等,他能提供了广阔的校园平台,延伸了情景式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模拟旅游公司”的运作上,学校行使监督权,教师充当指导者,学生负责运作与经营。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成立了旅游实践中心,它主动承担校内的各项旅游服务工作。从新生报到时的旅游活动和住宿安排,到入校后的校园导游服务;从班级、社团的旅游项目设计,到季节性旅游线路的推广,在校园内总能看到一支从事旅游服务的学生队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园内完成了专业知识深度体验的第一次系统洗礼。
  (五)多角度构建实景体验中心
  深化旅游管理体验式培养离不开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景深度体验,可以把课堂教学与真实工作情境体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体验过程中再现课堂教学内容,在身临其境中发展思维,增长解决问题的才干,在自主参与式深度体验中达到自我完善,从而实现教育培养过程的体验化。在校企合作上,不单单只是带领学生参观旅游企业或者是直接派学生进入旅游企业进行在岗实习,而是旅游企业不定期为学生提供体验场景,提供岗位轮换机会,并派专人指导和管理学生体验,以学分量化考核评价学生体验效果。这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平台和认识社会的窗口,又可以检验理论学习效果和体验式课堂教学效果,在校外旅游实践体验中深化校内课程体验化教学的培养成果。笔者所在的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为了把体验式培养拓展到学生实践活动中,先后与大连、深圳、三亚等地的多个五星级酒店展开合作,共建校外旅游培训实践基地。各实践基地采取统一管理模式,包括学生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师行业培训两方面组成。学生的课程实习是课程体验的延伸,毕业实习是专业学习的深度体验;教师的行业培训是课堂体验场景设计和实践教学的需要。合作酒店会派管理人员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岗位轮换,由合作酒店对该学生的实习岗位成绩和实习报告进行评价,给出实习成绩。可以说,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体验式培养更加完善了。
  [参考文献]
  [1]韦瑾.旅游管理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12).
  [2]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李长吾.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辽宁教育研究,2008(12).
  [3]黄宏磊.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地方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孝感学院学报,2012(7).
  [作者简介]刘慧贞(1979—),女,河南洛阳人,东北财经大学津桥商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实践教学、旅游经济等。
其他文献
液压技术和液压元件在装载机中应用非常多,现代工作和技术的发展对液压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液压系统是装载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压系统微小的故障,对机器的操作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的企业后勤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形成的一套相互衔接与联系的制度体系,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以及不同领域的各项制
“走上工作岗位后,希望你们以主人翁的责任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为社会发展汇聚正能量.无论走到哪里,希望你们把岗位看作是学习的再开始,牢记创新始于足下,创
期刊
矿山机械设备是采矿作业的基础,而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则是保证设备高效运行的关键.因此,文章对矿山机械设备故障的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加强矿山机械设备的维修
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并非单纯对成本进行管控的手段,而是将企业的成本与收益作为综合因素进行整体协调规划的整个过程.目标成本管理始于产品生产开始之前,在产品开
目前,矿用重型电传动卡车在国际采矿业中,被广泛的使用,成为矿山生产运输作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运输作业中,由于恶劣的路况、不当的维护保养和总成件维修,导致卡车总成
自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有企业改革也在发生不断变化.现阶段的国企改革过程中存在很多困境,在财政政策方面中出现的问题,对国企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在北京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
开采煤矿属于一种高危职业,安全工作一直是各煤矿企业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纵观多年的煤矿事故可发现,煤矿安全事故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的,且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