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门口的影壁墙上巨幅篆刻着“机车摇篮”四个醒目的金字,这是李先念在1998年,公司成立99周年时刻上去的。影壁两侧是当年建厂时留下的松树丛,纵然都有百年树龄,春天来时依然挺拔翠绿。
一进厂门的左手边就是技术研发部,6层的白楼,墙面有些斑驳,但质朴干净。技术开发部主任设计师李云龙正在门口等着我。他比我们想象中的年轻,是一个笑容儒雅,握手时却很有力的青年。
会行走的眼睛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而恰好在同一天,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大连机车公司走访,得知当时青藏铁路上的机车全部依靠进口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这次青藏线正式开通,用的能是你们大连机车的机车,我们将多么自豪啊!”
这句话刺中了所有机车人的痛点,“10年前,中国机车制造能力和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作为一名机车设计师,看见自己国家的高原铁路线被外国机车垄断,李云龙同感面无光彩。尽管心有不甘,但他第一次进藏,乘坐的依然是美国生产的机车。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路段建设,给了国产机车一次翻盘的机会。得到制造高原机车的指示后,大连机总工程师曲天威亲自督导研发工作,并立即派出技术开发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为了了解高原地机车运行的状况,李云龙被安排到机车驾驶室添乘。
从拉萨至唐古拉,海拔会迅速攀升2000米,乘客的高原反应最为强烈,李云龙也不例外。不过,与身体上眩晕憋闷比起来,心里上的压力似乎更加让人喘不过气。“西藏是国防要塞,而装在机车上的数据传输系统和GPS就像一双会行走的眼睛。”李云龙说自己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但作为设计师,他知道科技和信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国产机车的保养周期是两年,而李云龙所乘坐的进口机车由于是封闭式设计,国内机车企业无法对其维修保养,所以安全性存在很多未知因素。
“第一次西藏之行后,每一位设计师都更坚定了‘高原上一定要使用国产机车’的信念。”李云龙返回大连后,便与技术开发部的设计师们一起,开始了高原机车的研发工作。
和谐N3高原型机车
“和谐N3高原型机车从设计到量产,只用了一年时间,除了大连机车,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很难实现。”李云龙的话说的很有底气,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只有凭借大连机车对内燃机设计、制造的百年经验和研发实力,才能完成这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和谐N3高原型机车的设计原型,是同为大连机车自主制造的和谐N3型机车。这是我国目前性能最卓越的内燃机车,主要运用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由沈阳铁路局承担运输工作的通辽路段,是国内少有的上坡铁路,与高原路况相对接近。”丰富的实验数据给高原型机车的制造提供了有力参照,但是想把这个平原机车开上高原,还需要一系列的升级工作。
众所周知,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会逐渐降低。人到了海拔高的地方会出现头晕、失眠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缺氧的表现。同样,机车到了海拔高的地方运用,也会出现缺氧现象,比如机车的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增压器转速升高等现象。为了保证机车能够在高海拔地区正常运用,设计师需要对机车进行高原适用性的改进,保证机车发挥出正常的性能。
更多的机会
2014年8月,由大连机车自主制造的30辆和谐N3高原型机车亮相拉萨,担当客运和货运牵引职责。“听见汽缸里的柴油被压燃,看着自己设计、生产的机车在轨道上动起来,那种兴奋没法形容!”回忆起列车开通时的景象,身为高级工程师的李云龙竟然词穷。
过去的两年时间,30辆机车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也将迎来它们的第一次“全身检查”,李云龙这段时间正在整理售后服务组传回的数据,为新一代高原机车的设计补充资料。“以前收集资料,都需要设计师亲自前往,而今,团队的力量更加凸显。”随着国家对高原机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连机车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今,公司已经形成设计、制造、售后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同时也是我国唯一具有设计、制造高原机车能力的企业。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之初,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西藏至新疆、西藏至尼泊尔等系列高原铁路陆续建成。届时,大连机车也将接到更多高原机车订单。“高原机车和‘逆水行舟’的道里有些像,一旦上路,便只能向上。”李云龙所在的技术开发部,正在研发新一代车身更轻、动力更强的永久性高原机车。
采访结束前,李云龙提醒我们,有机会去西藏一定要坐一次火车,不仅是因为这可以更好适应高原反应,还因为当人坐在火车里,才能感受到西藏的大美画卷中的点睛一笔。
一进厂门的左手边就是技术研发部,6层的白楼,墙面有些斑驳,但质朴干净。技术开发部主任设计师李云龙正在门口等着我。他比我们想象中的年轻,是一个笑容儒雅,握手时却很有力的青年。
会行走的眼睛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正式开通。而恰好在同一天,时任辽宁省委书记李克强到大连机车公司走访,得知当时青藏铁路上的机车全部依靠进口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如果这次青藏线正式开通,用的能是你们大连机车的机车,我们将多么自豪啊!”
这句话刺中了所有机车人的痛点,“10年前,中国机车制造能力和发达国家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作为一名机车设计师,看见自己国家的高原铁路线被外国机车垄断,李云龙同感面无光彩。尽管心有不甘,但他第一次进藏,乘坐的依然是美国生产的机车。
青藏铁路延伸线——拉萨至日喀则路段建设,给了国产机车一次翻盘的机会。得到制造高原机车的指示后,大连机总工程师曲天威亲自督导研发工作,并立即派出技术开发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为了了解高原地机车运行的状况,李云龙被安排到机车驾驶室添乘。
从拉萨至唐古拉,海拔会迅速攀升2000米,乘客的高原反应最为强烈,李云龙也不例外。不过,与身体上眩晕憋闷比起来,心里上的压力似乎更加让人喘不过气。“西藏是国防要塞,而装在机车上的数据传输系统和GPS就像一双会行走的眼睛。”李云龙说自己不是一个阴谋论者,但作为设计师,他知道科技和信息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不仅如此,国产机车的保养周期是两年,而李云龙所乘坐的进口机车由于是封闭式设计,国内机车企业无法对其维修保养,所以安全性存在很多未知因素。
“第一次西藏之行后,每一位设计师都更坚定了‘高原上一定要使用国产机车’的信念。”李云龙返回大连后,便与技术开发部的设计师们一起,开始了高原机车的研发工作。
和谐N3高原型机车
“和谐N3高原型机车从设计到量产,只用了一年时间,除了大连机车,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很难实现。”李云龙的话说的很有底气,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只有凭借大连机车对内燃机设计、制造的百年经验和研发实力,才能完成这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和谐N3高原型机车的设计原型,是同为大连机车自主制造的和谐N3型机车。这是我国目前性能最卓越的内燃机车,主要运用于我国东北平原地区。“由沈阳铁路局承担运输工作的通辽路段,是国内少有的上坡铁路,与高原路况相对接近。”丰富的实验数据给高原型机车的制造提供了有力参照,但是想把这个平原机车开上高原,还需要一系列的升级工作。
众所周知,随着海拔的升高,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会逐渐降低。人到了海拔高的地方会出现头晕、失眠现象,这种现象就是缺氧的表现。同样,机车到了海拔高的地方运用,也会出现缺氧现象,比如机车的发动机燃烧不充分、增压器转速升高等现象。为了保证机车能够在高海拔地区正常运用,设计师需要对机车进行高原适用性的改进,保证机车发挥出正常的性能。
更多的机会
2014年8月,由大连机车自主制造的30辆和谐N3高原型机车亮相拉萨,担当客运和货运牵引职责。“听见汽缸里的柴油被压燃,看着自己设计、生产的机车在轨道上动起来,那种兴奋没法形容!”回忆起列车开通时的景象,身为高级工程师的李云龙竟然词穷。
过去的两年时间,30辆机车圆满完成了运输任务,也将迎来它们的第一次“全身检查”,李云龙这段时间正在整理售后服务组传回的数据,为新一代高原机车的设计补充资料。“以前收集资料,都需要设计师亲自前往,而今,团队的力量更加凸显。”随着国家对高原机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大连机车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今,公司已经形成设计、制造、售后三位一体的产业生态,同时也是我国唯一具有设计、制造高原机车能力的企业。
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之初,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西藏至新疆、西藏至尼泊尔等系列高原铁路陆续建成。届时,大连机车也将接到更多高原机车订单。“高原机车和‘逆水行舟’的道里有些像,一旦上路,便只能向上。”李云龙所在的技术开发部,正在研发新一代车身更轻、动力更强的永久性高原机车。
采访结束前,李云龙提醒我们,有机会去西藏一定要坐一次火车,不仅是因为这可以更好适应高原反应,还因为当人坐在火车里,才能感受到西藏的大美画卷中的点睛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