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辣椒传入中国的路径
从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问世的《遵生八笺》,在其“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中记载:“番椒,丛生花白,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此处是把辣椒当成了一种可以观赏的植物。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也有一些植物充当了辣椒的角色,比如说辣蓼、茱萸、花椒,这些植物同样起到了辛的效果,而辣椒是一种蔬菜,它的食用用途更为广泛一些。
辣椒最早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随着1492年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将辣椒等作物从南美引入全世界。辣椒传入中国是跟葡萄牙、荷兰等国的全球殖民运动相关的,本质上是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资本促使了殖民者发现新大陆,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质交换,把新物种引入其他地区。
明代的农学专著中对辣椒在中国的传播途径没有直接的介绍,经过后人的考据,浙江一带是辣椒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地方。按照史料文献,明朝的正德年间,明朝政府跟葡萄牙人的交际甚好,因此给葡萄牙在泉州、福州一带开辟了经商贸易的口岸,此处应该是辣椒最早传入中国的途径之一。
辣椒传入中国的另一个渠道是从广东进入的。葡萄牙人在15世纪的全球化殖民运动中,在殖民非洲的时候为非洲带去了从美洲获得的辣椒,葡萄牙人又在非洲做起了黑人贸易,黑人和奴隶主遍布世界各地,将辣椒也传入沿途地区,从欧洲大陆逐渐进入太平洋地区以及东亚一带。
辣椒除了可能从海上传入中国,考据学者认为辣椒也极有可能从陆地交通进入中国。光绪十一年(1885)《来阳县志》:“番椒,种出西域。可以调食,其味辛辣”,认为辣椒是从西域过来的,而西域的途径就是丝绸之路。
辣椒进入中国的途径有诸多个,笔者认为海上的辣椒传播跟陆上的应该是同时进行的。
二、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
(一)明代的引种
辣椒明代晚期引入中国,迅速传播到中国各地。因此,明朝是辣椒主要的引种时期。直到明朝的晚期,其实辣椒都没有做到被大规模地种植和使用。根据明朝相关的地方志考据,辣椒的引种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河北南宫市,山东济南市以及福建清流县。
(二)清代的传播
清朝前期,一些地区已将辣椒用作调味品。乾隆时期,贵州等西南地区开始大量地直接食用辣椒。此后,食辣之风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时至今日,辣椒仍然在神州大地风行。所以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原产于美洲的辣椒,似乎是为中国人而创造出来的。
同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胡椒,在清代开始大量使用。这样近代以来,传统的花椒、姜、茱萸三香,演变成了以辣椒、姜、胡椒为主的格局。
(三)民国的生产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交通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辣椒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普及,辣椒已经深入全国的各个乡镇,甚至成为偏远地区家庭餐桌上的必备食材。促成辣椒在民国时期传播的除了交通因素,也有封建制度的瓦解。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民间自发的商业组织,在商业资本的推动下,辣椒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加强。中国人在餐桌食物方面的追求也精益求精,对于味道的变化、调和研究得更为深入,辣椒的应用程度也得到了延伸。
三、辣椒在流通中体现的物质性与文化性
(一)物质性
米勒在《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的研究中,对于人类学中的“物质”有了新的观点,米勒认为,“当代人所处的物质泛滥的社会只会让人更加肤浅,即会让人类发生物质商业标准化的异化,失去个体人性的特质;人与事物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亲密,甚至超越了人与人的关系”。
按照米勒的观点,人与辣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强的,辣椒文化背后其实也是人的文化,而且辣椒也在从某种意义上驯服着人的民族性,如同小麦驯服了原始人类一样。
有趣的是,辣椒流入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其实恰是拜商业文明所赐,海上列强有资本扩张的需要,因而联通了世界上的未知疆域,把辣椒也引入其中,而殖民者卻并不想直接担任传播辣椒的使者,食用辣椒可能仅仅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作为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
张进,王壵在《论丹尼尔·米勒的物质文化研究》中提醒我们,“只要一谈到物,我们就容易偏向对物质主义和拜物教的批判,我们应该思考那些常常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物”。
对于辣椒来说,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类似触觉的感觉,与纯粹依靠味蕾来转换刺激信号的甜、酸、苦、咸等其他味觉有着根本的区别。吃辣从本质上跟看恐怖片、蹦极的快感非常类似。这种安全享受危险的感觉,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感。就像有人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喜欢吃辣很多时候就是喜欢这种痛并快乐的刺激。
(二)文化性
中国传统的“五味”就包含了“酸、甜、苦、辣、咸”,在辣椒出现以前,花椒、茱萸、姜是承担辣属性的食材。在《诗经·周颂·载艾》记载“有椒其馨”。《诗经·唐风·椒聊》中记载:“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尽管记载的是花椒,但也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人对于辣味的喜爱,这为辣椒的传入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文化条件。花椒在中国的种植时间非常早,根据林鸿荣的考据,在先秦时期,花椒就应该在中国华中地区种植了。此外,茱萸,姜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唐代昝殷《食医心鉴》记载了“猪心羹”,这是使用胡椒末做的调味料,在辣椒引入中国以后,茱萸开始逐渐被辣椒取代。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选择如何吃、吃什么的一套饮食策略和饮食态度,“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社会集体意识的反映。辣椒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张进在《活态文化转向与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提出,“我们所理解的活态文化,是原生活态文化和次生活态文化之间的循环往复的对话”。辣椒的出现在中国本土原生的活态文化之间产生出了次生活态文化,两种文化彼此冲撞,让全球化内容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
辣椒进入中国以后,在饮食倾向上又在辛辣区(饮食倾向包括重辣区、微辣区和淡味区三个层次,比如湖南、四川一带是典型的重辣区,北方菜系介于重辣区和微辣区之间,而广州菜系则是以淡味区为主)。
辣椒在全球传播的过程有赖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力量,辣椒的物性重塑了其他地区本土文化的结构,它以次生文化的形式进入异国文化的范畴。辣椒的传播虽然源于殖民主义和资本力量的推动,然而辣椒本身的物性,即通过刺激人体的味觉系统,产生微痛进而激发出独特的快感,让辣椒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产生出属于中国的独特的辣椒文化。
从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最早于明神宗万历十九年(1591年)问世的《遵生八笺》,在其“燕闲清赏笺·四时花纪”中记载:“番椒,丛生花白,子俨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子种。”此处是把辣椒当成了一种可以观赏的植物。在辣椒进入中国以前,也有一些植物充当了辣椒的角色,比如说辣蓼、茱萸、花椒,这些植物同样起到了辛的效果,而辣椒是一种蔬菜,它的食用用途更为广泛一些。
辣椒最早产于南美洲的热带地区,随着1492年大航海时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将辣椒等作物从南美引入全世界。辣椒传入中国是跟葡萄牙、荷兰等国的全球殖民运动相关的,本质上是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资本促使了殖民者发现新大陆,并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质交换,把新物种引入其他地区。
明代的农学专著中对辣椒在中国的传播途径没有直接的介绍,经过后人的考据,浙江一带是辣椒在中国最早出现的地方。按照史料文献,明朝的正德年间,明朝政府跟葡萄牙人的交际甚好,因此给葡萄牙在泉州、福州一带开辟了经商贸易的口岸,此处应该是辣椒最早传入中国的途径之一。
辣椒传入中国的另一个渠道是从广东进入的。葡萄牙人在15世纪的全球化殖民运动中,在殖民非洲的时候为非洲带去了从美洲获得的辣椒,葡萄牙人又在非洲做起了黑人贸易,黑人和奴隶主遍布世界各地,将辣椒也传入沿途地区,从欧洲大陆逐渐进入太平洋地区以及东亚一带。
辣椒除了可能从海上传入中国,考据学者认为辣椒也极有可能从陆地交通进入中国。光绪十一年(1885)《来阳县志》:“番椒,种出西域。可以调食,其味辛辣”,认为辣椒是从西域过来的,而西域的途径就是丝绸之路。
辣椒进入中国的途径有诸多个,笔者认为海上的辣椒传播跟陆上的应该是同时进行的。
二、辣椒在中国的传播与推广
(一)明代的引种
辣椒明代晚期引入中国,迅速传播到中国各地。因此,明朝是辣椒主要的引种时期。直到明朝的晚期,其实辣椒都没有做到被大规模地种植和使用。根据明朝相关的地方志考据,辣椒的引种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河北南宫市,山东济南市以及福建清流县。
(二)清代的传播
清朝前期,一些地区已将辣椒用作调味品。乾隆时期,贵州等西南地区开始大量地直接食用辣椒。此后,食辣之风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时至今日,辣椒仍然在神州大地风行。所以有人说过这样的话:原产于美洲的辣椒,似乎是为中国人而创造出来的。
同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胡椒,在清代开始大量使用。这样近代以来,传统的花椒、姜、茱萸三香,演变成了以辣椒、姜、胡椒为主的格局。
(三)民国的生产
民国时期,随着中国交通方面基础设施的完善,辣椒已经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普及,辣椒已经深入全国的各个乡镇,甚至成为偏远地区家庭餐桌上的必备食材。促成辣椒在民国时期传播的除了交通因素,也有封建制度的瓦解。民国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民间自发的商业组织,在商业资本的推动下,辣椒的传播速度也得到了加强。中国人在餐桌食物方面的追求也精益求精,对于味道的变化、调和研究得更为深入,辣椒的应用程度也得到了延伸。
三、辣椒在流通中体现的物质性与文化性
(一)物质性
米勒在《物质文化与大众消费》的研究中,对于人类学中的“物质”有了新的观点,米勒认为,“当代人所处的物质泛滥的社会只会让人更加肤浅,即会让人类发生物质商业标准化的异化,失去个体人性的特质;人与事物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亲密,甚至超越了人与人的关系”。
按照米勒的观点,人与辣椒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强的,辣椒文化背后其实也是人的文化,而且辣椒也在从某种意义上驯服着人的民族性,如同小麦驯服了原始人类一样。
有趣的是,辣椒流入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其实恰是拜商业文明所赐,海上列强有资本扩张的需要,因而联通了世界上的未知疆域,把辣椒也引入其中,而殖民者卻并不想直接担任传播辣椒的使者,食用辣椒可能仅仅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者作为一种可以交换的商品。
张进,王壵在《论丹尼尔·米勒的物质文化研究》中提醒我们,“只要一谈到物,我们就容易偏向对物质主义和拜物教的批判,我们应该思考那些常常忽略却至关重要的物”。
对于辣椒来说,辣其实并不是一种味觉,而是一种类似触觉的感觉,与纯粹依靠味蕾来转换刺激信号的甜、酸、苦、咸等其他味觉有着根本的区别。吃辣从本质上跟看恐怖片、蹦极的快感非常类似。这种安全享受危险的感觉,能给人带来极大的快感。就像有人喜欢坐过山车、看恐怖电影,喜欢吃辣很多时候就是喜欢这种痛并快乐的刺激。
(二)文化性
中国传统的“五味”就包含了“酸、甜、苦、辣、咸”,在辣椒出现以前,花椒、茱萸、姜是承担辣属性的食材。在《诗经·周颂·载艾》记载“有椒其馨”。《诗经·唐风·椒聊》中记载:“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尽管记载的是花椒,但也充分体现出我国古人对于辣味的喜爱,这为辣椒的传入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文化条件。花椒在中国的种植时间非常早,根据林鸿荣的考据,在先秦时期,花椒就应该在中国华中地区种植了。此外,茱萸,姜的应用也非常普遍。唐代昝殷《食医心鉴》记载了“猪心羹”,这是使用胡椒末做的调味料,在辣椒引入中国以后,茱萸开始逐渐被辣椒取代。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选择如何吃、吃什么的一套饮食策略和饮食态度,“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社会集体意识的反映。辣椒文化是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张进在《活态文化转向与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提出,“我们所理解的活态文化,是原生活态文化和次生活态文化之间的循环往复的对话”。辣椒的出现在中国本土原生的活态文化之间产生出了次生活态文化,两种文化彼此冲撞,让全球化内容进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之中。
辣椒进入中国以后,在饮食倾向上又在辛辣区(饮食倾向包括重辣区、微辣区和淡味区三个层次,比如湖南、四川一带是典型的重辣区,北方菜系介于重辣区和微辣区之间,而广州菜系则是以淡味区为主)。
辣椒在全球传播的过程有赖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力量,辣椒的物性重塑了其他地区本土文化的结构,它以次生文化的形式进入异国文化的范畴。辣椒的传播虽然源于殖民主义和资本力量的推动,然而辣椒本身的物性,即通过刺激人体的味觉系统,产生微痛进而激发出独特的快感,让辣椒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产生出属于中国的独特的辣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