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面临着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对接不畅的困难,本文结合专业教师的教学改革实践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就业是高职教育之本,但应避免偏于功利主义倾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对于数字媒体专业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是实现途径之一。
关键词:生产过程;教学过程;用户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49-01
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猛,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卷入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技术革命中去。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很多企业急需人才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学校希望向企业输送人才却往往被认为在与企业需求对接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
尽管我们一直努力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尽量做到与企业需求“对接”,我们经过多次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论证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数次调整优化,但仍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法精准对接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尤其是面对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日新月异的数字媒体行业。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主要原因:
首先,学校教育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某种技术或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很难跟上产业发展更新的速度。数字媒体行业技术更新极快,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即便学生在校学习时已经掌握了某项技术,也难免在其毕业找工作时面临技术、产品更新迭代的问题。更何况如果通过教师掌握后再教授给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加之教学周期进程的限制,学生掌握一个新工具、一门新技术的速度必将明显滞后,无法与企业需求顺畅对接。
其次,学校教育有别于短期培训,关键在于潜力的储备。数字媒体行业不但技术更新快,更重要的是该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高,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需要将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学科,需要培养的是既懂技术又通艺术还要有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行业内使用的工具软件品种繁多,没有统一规定使用的工具,因此,不同的企业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作为工具。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短期的高强度集中培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某一项技术,但如果“学习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一旦所掌握的技术更新或遭遇淘汰,他们就会面临失业。
基于以上的基本状况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阶段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应该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强化培养其获取信息和学习新技术的学习能力。
一、模拟生产过程设计教学项目子任务
参照企业生产过程仿真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子任务,例如我们的用户体验与信息架构课程就是按照企业常见“用户体验流程”来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分为“前期-用户研究”、“中期-信息架构”、“后期-交互原型”三个子任务项目。每个子项目的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也是模拟企业内部的工作过程开展的,比如“用户研究”就是由“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分析、竞品分析、情景分析、用户角色模型”几个分步骤的过程等来完成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项目开展并逐步推进的具体流程,初步理解将来就业时可能面对的工作过程。
二、引导团队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通过小组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并学会采用头脑风暴、制作PPT进行项目汇报等多种企业常用方法来逐步推进项目任务。与生产流程相似的是,这些工作方法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不会瞬息万变的。熟悉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学会企业常用的工作方法,也是提高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对接”精准度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配合有助于学生熟悉并逐步掌握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因为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之中,有很多未知的不可控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面对,这些问题不是由教师来解决,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的。
三、根据具体学情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储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专科三年制高职的学生,这个群体有其独有的特质,我们必须了解并准确把握这个基本学情,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和顺利推进。根据最新的IXDC2015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专科毕业生在该行业内所从事的最多的是视觉设计类的工作(表1)。而与此同时,视觉类从业者又是相对年龄偏小、对目前行业满意度相对最低、信心指数相对最高的一类。该调查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视觉设计类从业者为了“提高与业能力”或“增加收入”有 44.7%从事过兼职,这个比例也高于行业内其他类型群体[1]。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反映出这一类群体具备学习潜能的关键性与重要性。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着重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呢?调查报告中另一项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调研结果显示,视觉设计类除了应该具备最我们通常认为最基本的“设计表达”和“创造力”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 “沟通”、“需求理解”、“团队合作”、“用户体验思维”以及“逡辑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以上两点所述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都有所体现,而且,通过我们已有的教学改革尝试已初见成效。
不仅如此,通过模拟生产过程的教学项目练习,学生们在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对职业岗位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将来发展方向定位于规划的初步意识,这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在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产学对接”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与分析,希望能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并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优化改进。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学院课题Y14020基于项目实践的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职业能力提升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
[1]IXDC2015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2015.07.18.国际体验设计大会
[2](美)Jesse James Garrett.范晓燕 译.用户体验要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0
关键词:生产过程;教学过程;用户体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9-0149-01
我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迅猛,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企业,都不可避免的卷入一场影响深远的新技术革命中去。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很多企业急需人才却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学校希望向企业输送人才却往往被认为在与企业需求对接方面存在很大的偏差。
尽管我们一直努力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尽量做到与企业需求“对接”,我们经过多次企业调研、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论证会,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数次调整优化,但仍然不可否认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这种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法精准对接是很难完全避免的,尤其是面对需要复合型人才的日新月异的数字媒体行业。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主要原因:
首先,学校教育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某种技术或某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很难跟上产业发展更新的速度。数字媒体行业技术更新极快,这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即便学生在校学习时已经掌握了某项技术,也难免在其毕业找工作时面临技术、产品更新迭代的问题。更何况如果通过教师掌握后再教授给学生的方式进行教学,加之教学周期进程的限制,学生掌握一个新工具、一门新技术的速度必将明显滞后,无法与企业需求顺畅对接。
其次,学校教育有别于短期培训,关键在于潜力的储备。数字媒体行业不但技术更新快,更重要的是该行业的人才需求相对较高,数字媒体专业是一门需要将技术与艺术高度结合的学科,需要培养的是既懂技术又通艺术还要有创意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行业内使用的工具软件品种繁多,没有统一规定使用的工具,因此,不同的企业可能使用不同的软件作为工具。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容乐观,短期的高强度集中培训,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某一项技术,但如果“学习的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一旦所掌握的技术更新或遭遇淘汰,他们就会面临失业。
基于以上的基本状况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阶段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育应该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基本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强化培养其获取信息和学习新技术的学习能力。
一、模拟生产过程设计教学项目子任务
参照企业生产过程仿真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每个子任务,例如我们的用户体验与信息架构课程就是按照企业常见“用户体验流程”来设计教学过程的:教学分为“前期-用户研究”、“中期-信息架构”、“后期-交互原型”三个子任务项目。每个子项目的教学和实践的过程也是模拟企业内部的工作过程开展的,比如“用户研究”就是由“问卷调查、调研结果分析、竞品分析、情景分析、用户角色模型”几个分步骤的过程等来完成的。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项目开展并逐步推进的具体流程,初步理解将来就业时可能面对的工作过程。
二、引导团队合作的探究性学习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常通过小组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尝试并学会采用头脑风暴、制作PPT进行项目汇报等多种企业常用方法来逐步推进项目任务。与生产流程相似的是,这些工作方法也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不会瞬息万变的。熟悉团队合作的工作方式,学会企业常用的工作方法,也是提高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的“对接”精准度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通过团队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充分配合有助于学生熟悉并逐步掌握一些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因为在整个项目推进的过程之中,有很多未知的不可控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面对,这些问题不是由教师来解决,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付诸实践的。
三、根据具体学情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储备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专科三年制高职的学生,这个群体有其独有的特质,我们必须了解并准确把握这个基本学情,才能保证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和顺利推进。根据最新的IXDC2015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专科毕业生在该行业内所从事的最多的是视觉设计类的工作(表1)。而与此同时,视觉类从业者又是相对年龄偏小、对目前行业满意度相对最低、信心指数相对最高的一类。该调查报告中的另一组数据则显示视觉设计类从业者为了“提高与业能力”或“增加收入”有 44.7%从事过兼职,这个比例也高于行业内其他类型群体[1]。这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反映出这一类群体具备学习潜能的关键性与重要性。
那么,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着重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呢?调查报告中另一项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调研结果显示,视觉设计类除了应该具备最我们通常认为最基本的“设计表达”和“创造力”以外,还应具备良好的 “沟通”、“需求理解”、“团队合作”、“用户体验思维”以及“逡辑分析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在以上两点所述我们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都有所体现,而且,通过我们已有的教学改革尝试已初见成效。
不仅如此,通过模拟生产过程的教学项目练习,学生们在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对职业岗位的认知以及对自身将来发展方向定位于规划的初步意识,这为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们在为了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产学对接”方面所做的一些尝试与分析,希望能够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并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继续优化改进。
(作者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学院课题Y14020基于项目实践的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职业能力提升方式研究。
参考文献:
[1]IXDC2015用户体验行业调查报告.2015.07.18.国际体验设计大会
[2](美)Jesse James Garrett.范晓燕 译.用户体验要素.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