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更多科技富翁诞生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ltr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订后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不久前正式实施。10月19日,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规定: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及以上的比例,划归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所有。
  有人预言,政策的落地,有望诞生一批科技富翁。其实,在8月29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稿获准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社会法室负责人郭林茂就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希望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能通过科技转化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如果我国有一批科技人员通过科学技术转化成为先富有的人,那确实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只有让科技人员通过成果转化获得合理的收益、使回报与贡献正向对接,这个“第一资源”的创新积极性才能被充分激发,更多技术成果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创造更多财富。从论文到现实生产力、从实验室样品到被社会认可的商品,并非局外人想象的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转化过程。科技人员在这一过程中付出的智力劳动,并不比发发论文、研制样品少。
  只有让从事成果转化的科技人员得到合理的物质回报,才有望打破目前一统天下的“论文导向”,促使他们把创新的链条继续向下延伸,让实验室成果变为用得上、卖得出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让更多科技人员通过合法收入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也是提升科技人员社会地位、传递正确价值导向的有效途径。如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只停留在口头上,恐怕很难入脑入心,更不用说蔚然成风;如果科技群体的实际所得与他们做出的贡献、创造的价值不成比例,恐怕很难有持久的创新热情,也很难吸引更多青年加入科技创新的行列。
  目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整体偏低,“科技青椒”的生活更说不上体面,更与煤老板、地产商、歌星、影星等“成功人士”有天壤之别,恐怕都比不上日进千金的淘女郎。
  值得欣慰的是,科技人员的收入状况已引起高层关注。科技人员是科技创新的核心要素,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应是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在基础研究收入保障机制外,还要创新收益分配机制,让科技人员以自己的发明创造合理合法富起来,激发他们持久的创新冲动。
其他文献
酶解蛋白质产生的短肽混合物中,一些肽段不仅提供营养,而且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称为活性肽。目前,由于蛋白酶解制备法可实现规模化大生产,活性肽的主要生产方法是酶法制备活性肽。本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引下,教学有了全新的变化;课堂活了,教师活了,学生活了。对此,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尤其感到与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建立和谐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
生产组织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变迁。本文全面阐述了生产组织方式的变迁历程。从生产力和市场的角度分析生产组织方式变迁的原因.并对未来的生产组织方式进行了展望。
本文以高油压调速器的研制为背景,提出了一种高油压电液比例伺服系统。分析了该系统的系统结构、控制方式和液压原理,最后通过厂内静特性试验和随动系统扰动试验证明了该系统具
2012年10月,我国正式启动白炽灯淘汰计划,伴随我们一个多世纪的白炽灯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其继任者——节能灯尤其是LED照明灯而言,通用照明市场的巨大需求无疑是个好机会,但
“科学研究改变了世界,现在科学需要改变自己”,这是不久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科学如何误入歧途》中的一句话。文章称,时下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科研人员热衷于去“发现”,却忽视了“验证”。而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是“竞争”,科研已经从“小众化的消遣”变成了数百万人之间“职业化”的残酷竞争。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视为“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