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书法与绘画具有悠远的民族艺术风格,称得上艺术珍宝。书画装裱是一种独特的传统装潢工艺,在书画艺术不断发展的现阶段,书画与装裱之间相辅相成。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书画装裱是我国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书画特殊的展现方式。我国书画在不装裱的情况下是不能直接用以展示的,作品本身只是一个半成品,需要在装裱之后才能将书画作品的艺术性整体地表现出来,同时装裱也为书画增光添彩,提高书画艺术性与观赏性。
关键词:书法装裱 装裱品式 艺术性 观赏性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036-03
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同书画自身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师犹父也,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宝书画者,不可不究装潢”。一直以来,书画装裱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而获得完善与丰富。人们按照画心的大小和不同张幅以及悬挂式摆放的不同环境,把书画装裱成主轴、镜片、手卷及册页等不同品式。装裱工艺由于装裱品式有所不同也各有差异,但是其基本工艺技法依然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使书画通过装裱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进而使书画珍品得以永久保真而流传于后世。
一、书画装裱工艺形式
我國书画装裱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片、卷、轴及屏。这种根据画件形体规定装裱的样式也被称为装裱形制,不同的装裱样式又被称为形式,书画的画心的大小与裱件的用场决定了其装裱形式。
(一)手卷
手卷是国画装裱中的一种横幅形式,主要是因为可以握在手中顺序打开观看而得名。卷也就是指裱成横长的式样,放在案头方便边卷边看的。手卷装裱形式有套边卷、转变卷及撞边卷三种形式,尽管装式有所不同,但是其规格基本相同,其整体结构主要由画心、引首、天头、拖尾及隔水与副隔水等部分构成。天头是用来保护和装饰画心,引首是用来题手卷名称,拖尾是预留给鉴赏者题词。为让天头、引首、拖尾及画心有条不紊,增添美感,需要有一条相隔的镶条,也就是隔水和副隔水。
(二)对联与屏
对联也被称之为楹联和楹贴,主要是用于悬挂于中堂画两侧的字画,能够文情并茂,起到寄意于物的效果。在书法装裱成对联之后,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还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由于我国书画艺术是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形式,对联主要是两组字数相等的对子组成,对联形式对仗工整,内容相连,其装裱的规格与书画作品是相同的。对联装裱讲究上下联在宽窄与长短、颜色与材料等要求一致。
屏也有屏口与屏扇的称号,它是一种在房内用来遮挡视线的起到装饰的实用物。其正面用来粘贴绢画,在绢画画心处有画绫起到装饰作用,排列悬挂在一起,装饰墙壁的被称为屏条,在元朝时期也被称为“墙皮画”,而这种话则是由壁画逐渐演变而来的,并被称为“墙围子”。另一种通景屏还有集景屏之称,主要是起到装饰墙壁的作用,分别在画心的左右露出一线。对于部分特殊规格的画心,对屏的尺寸要求较灵活,主要通过偶数形式的多幅画组成,构图与意境将其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品,使用这种方式来装裱大型的山川河流等类型的风景画,可以呈现极为壮观的艺术效果。
(三)立轴与镜片
立轴也有条幅和挂轴之称,通常按照书画作品的长宽比例,将特别窄的称为“琴条”,通过将比较窄但是体现形式较修长的称之“条幅”,而悬挂在厅堂中央的较大的立幅则被称为“中堂”。根据颜色能够划分为一色裱、二色裱及三色裱;根据使用材料可以分为绢裱、棉裱以及半纸半绫裱;此外还可以根据时代与书法的特点分为清裱和宋裱。镜片也被称为镜心,就是将书画作品放在装饰板上或者镜框里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具有较广的用途。
二、我国书画装裱工艺
(一)宣纸装裱工艺
古语有云:“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传统装裱工艺有“一色装”“二色装”及“宣和装”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装裱具有色泽高雅、历久常新的特点。尽管现代装裱工具更为先进,但是装裱品种缺少变化、颜色单一,例如由于机器制作出来的黑漆轴头做工不够合理和精良,就对画面美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这对装裱师的审美悟性以及审美理论具有一定要求,装裱师需要根据画心的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方法来改进装裱方式,使画面更具艺术美感。
在实际装裱时,因为装裱品种较多,操作时需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心大意,在《小儿画谱》中有特别提醒:“装潢非笔墨家事,而俗手每败坏笔墨,不可不慎”。装裱者在装裱之前,需要认真查看裱件的品质,根据不同品质使用不同的装裱方式,不可以匆忙了事,从而导致出现晕墨或饱墨问题。同时,为防止出现这种问题,需要在操作之前,注重合理选择托纸,同时确保托纸和画心的质地、厚度、硬度和天地头方端裱料的匹配程度。在托心上需要重视手法的变化。托墨色比较重的画心,需要避重逐轻,其中的轻重缓急全需要装裱者长时间的感受和经验。用浆水行刷,水多落笔要轻二行笔快;水少落笔则重而行笔较缓。行刷需要做到不薄、不滞、不涩以及不腻。如果拖拉不爽快,在一个点上徘徊,就会导致纸张破裂。同时,托心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案子、托纸、排笔、棕刷以及浆水等物品的干净。其次,手感在镶画时也尤为重要,手法过松会出现“荷叶边”问题,手法过紧会出现“互卷”问题。镶方和画心薄厚、色彩以及内容等方面也要相符。画心的复背不可接纸,如一定要接,接口不能在人物脸部,需要将接口隐藏在花草树木等处,也被称为“藏拙”处理。裱料接口不能和复背重合,不然在裱件会在绷干之后接缝处容易出现崩开现象,从而破坏画心。裱件下墙后,砑光前还需要认真检查背纸是否干净,从而及时清除干净杂质,避免砑光损坏背子与画心。 (二)画心托裱工艺
针对中堂、条幅以及对口而言,大约有托、方裁画心、镶边、回边、折粘、覆背、贴屏、签纸、上下墙、裁剪度边、搭配天地杆、装轴头、栓绳、栓细带等十五道装裱工序。以托为例,托的传统工艺技法都是把画心背面托上一层宣纸,主要是为了增加画心的厚度。所以一般背纸也有“命致”之称。要想完成画心托工序,装裱者还需要具备独到的手上功夫和慧眼,欲速则不达。也就是说托工序要托出“直托”“飞托”以及“复托”。在画心、画面以及素描完成之后,墨迹稳定的画心就可以用来直托,墨容易脱化,或书画有补缀以及画心具有较大涨性就可以采取“飞托”,对于画心墨脱化较严重的和托片涨性较大且容易变形,就需要使用复托工序。总之,装裱者需要根据画心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装裱方式,做到驾轻就熟,从而起到“三分书画,气氛装裱”的作用。
(三)绣品转变工艺
绣品托法和一般的熟宣与生宣画的托法有所差异。装裱者首先需要明确绣品底料是什么质地,再根据底料质地来选择不同的背纸与用浆。一般而言,例如《清明上河图》这种较为均匀而且画心满的绣品,采用皮纸来托心就行。而像《五牛图》与《吉祥富贵》这种画面不匀,画面整体篇幅较空的就用宣纸托。绣品托心最好是在绷子上进行,这样主要是为了不使绣品画面变形和抛线。在托心之前需要调整好绷子上的画面,去除背面多余线头及杂物,端正印章,梳理线头,避免线头受湿后颜色晕到画心正面而破坏画面。在托好心纸之后,必须用干净物品将绣品心面擦拭一次,擦去针脚处多余的浆水,以免晾干之后画面出现花斑问题。在刺绣作品绷子托好之后,下绷子时需要把刺绣作品背面打湿,用棕刷排实之后在上墙,让刺绣作品具有恢复期,从而可以和镶料保持伸缩一致。
三、结语
总之,书画作品只有经过装裱才能算成品,才能加强自身艺术性,还可以有效保护自身,起到流传后世的作用。装裱者在对书画进行装裱时必须依照装裱的顺序,使书画作品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积極向上和艺术精品。在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的书画艺术家,在他们的艰苦创作之下,为后世流传下来了许多艺术作品。随着书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科技的进步,装裱工艺也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完善,这为我国书画界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海淼.浅析中国书画装裱[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51-252.
[2]朱纯军.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218-220.
[3]曹晋.追溯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J].理财:收藏,2016,(05):18-23.
[4]石霞.浅谈中国书画装裱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08).
[5]顾春华.基于丝绸纹样对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织物年代的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8,(02).
[6]彭慧萍.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J].2005,(01):12-40.
关键词:书法装裱 装裱品式 艺术性 观赏性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2-0036-03
我国书画装裱工艺的发展同书画自身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师犹父也,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宝书画者,不可不究装潢”。一直以来,书画装裱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而获得完善与丰富。人们按照画心的大小和不同张幅以及悬挂式摆放的不同环境,把书画装裱成主轴、镜片、手卷及册页等不同品式。装裱工艺由于装裱品式有所不同也各有差异,但是其基本工艺技法依然有相同的目的,那就是使书画通过装裱而成为完整的作品,使人感到赏心悦目,进而使书画珍品得以永久保真而流传于后世。
一、书画装裱工艺形式
我國书画装裱形式大致可以划分为片、卷、轴及屏。这种根据画件形体规定装裱的样式也被称为装裱形制,不同的装裱样式又被称为形式,书画的画心的大小与裱件的用场决定了其装裱形式。
(一)手卷
手卷是国画装裱中的一种横幅形式,主要是因为可以握在手中顺序打开观看而得名。卷也就是指裱成横长的式样,放在案头方便边卷边看的。手卷装裱形式有套边卷、转变卷及撞边卷三种形式,尽管装式有所不同,但是其规格基本相同,其整体结构主要由画心、引首、天头、拖尾及隔水与副隔水等部分构成。天头是用来保护和装饰画心,引首是用来题手卷名称,拖尾是预留给鉴赏者题词。为让天头、引首、拖尾及画心有条不紊,增添美感,需要有一条相隔的镶条,也就是隔水和副隔水。
(二)对联与屏
对联也被称之为楹联和楹贴,主要是用于悬挂于中堂画两侧的字画,能够文情并茂,起到寄意于物的效果。在书法装裱成对联之后,不仅可以起到装饰的效果,还可以给人以美的感受。由于我国书画艺术是一种广为流传的传统形式,对联主要是两组字数相等的对子组成,对联形式对仗工整,内容相连,其装裱的规格与书画作品是相同的。对联装裱讲究上下联在宽窄与长短、颜色与材料等要求一致。
屏也有屏口与屏扇的称号,它是一种在房内用来遮挡视线的起到装饰的实用物。其正面用来粘贴绢画,在绢画画心处有画绫起到装饰作用,排列悬挂在一起,装饰墙壁的被称为屏条,在元朝时期也被称为“墙皮画”,而这种话则是由壁画逐渐演变而来的,并被称为“墙围子”。另一种通景屏还有集景屏之称,主要是起到装饰墙壁的作用,分别在画心的左右露出一线。对于部分特殊规格的画心,对屏的尺寸要求较灵活,主要通过偶数形式的多幅画组成,构图与意境将其形成一个整体的艺术品,使用这种方式来装裱大型的山川河流等类型的风景画,可以呈现极为壮观的艺术效果。
(三)立轴与镜片
立轴也有条幅和挂轴之称,通常按照书画作品的长宽比例,将特别窄的称为“琴条”,通过将比较窄但是体现形式较修长的称之“条幅”,而悬挂在厅堂中央的较大的立幅则被称为“中堂”。根据颜色能够划分为一色裱、二色裱及三色裱;根据使用材料可以分为绢裱、棉裱以及半纸半绫裱;此外还可以根据时代与书法的特点分为清裱和宋裱。镜片也被称为镜心,就是将书画作品放在装饰板上或者镜框里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具有较广的用途。
二、我国书画装裱工艺
(一)宣纸装裱工艺
古语有云:“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传统装裱工艺有“一色装”“二色装”及“宣和装”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的装裱具有色泽高雅、历久常新的特点。尽管现代装裱工具更为先进,但是装裱品种缺少变化、颜色单一,例如由于机器制作出来的黑漆轴头做工不够合理和精良,就对画面美感产生直接影响。所以,这对装裱师的审美悟性以及审美理论具有一定要求,装裱师需要根据画心的具体情况使用相应的方法来改进装裱方式,使画面更具艺术美感。
在实际装裱时,因为装裱品种较多,操作时需要三思而后行,不能粗心大意,在《小儿画谱》中有特别提醒:“装潢非笔墨家事,而俗手每败坏笔墨,不可不慎”。装裱者在装裱之前,需要认真查看裱件的品质,根据不同品质使用不同的装裱方式,不可以匆忙了事,从而导致出现晕墨或饱墨问题。同时,为防止出现这种问题,需要在操作之前,注重合理选择托纸,同时确保托纸和画心的质地、厚度、硬度和天地头方端裱料的匹配程度。在托心上需要重视手法的变化。托墨色比较重的画心,需要避重逐轻,其中的轻重缓急全需要装裱者长时间的感受和经验。用浆水行刷,水多落笔要轻二行笔快;水少落笔则重而行笔较缓。行刷需要做到不薄、不滞、不涩以及不腻。如果拖拉不爽快,在一个点上徘徊,就会导致纸张破裂。同时,托心过程中,还需要确保案子、托纸、排笔、棕刷以及浆水等物品的干净。其次,手感在镶画时也尤为重要,手法过松会出现“荷叶边”问题,手法过紧会出现“互卷”问题。镶方和画心薄厚、色彩以及内容等方面也要相符。画心的复背不可接纸,如一定要接,接口不能在人物脸部,需要将接口隐藏在花草树木等处,也被称为“藏拙”处理。裱料接口不能和复背重合,不然在裱件会在绷干之后接缝处容易出现崩开现象,从而破坏画心。裱件下墙后,砑光前还需要认真检查背纸是否干净,从而及时清除干净杂质,避免砑光损坏背子与画心。 (二)画心托裱工艺
针对中堂、条幅以及对口而言,大约有托、方裁画心、镶边、回边、折粘、覆背、贴屏、签纸、上下墙、裁剪度边、搭配天地杆、装轴头、栓绳、栓细带等十五道装裱工序。以托为例,托的传统工艺技法都是把画心背面托上一层宣纸,主要是为了增加画心的厚度。所以一般背纸也有“命致”之称。要想完成画心托工序,装裱者还需要具备独到的手上功夫和慧眼,欲速则不达。也就是说托工序要托出“直托”“飞托”以及“复托”。在画心、画面以及素描完成之后,墨迹稳定的画心就可以用来直托,墨容易脱化,或书画有补缀以及画心具有较大涨性就可以采取“飞托”,对于画心墨脱化较严重的和托片涨性较大且容易变形,就需要使用复托工序。总之,装裱者需要根据画心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装裱方式,做到驾轻就熟,从而起到“三分书画,气氛装裱”的作用。
(三)绣品转变工艺
绣品托法和一般的熟宣与生宣画的托法有所差异。装裱者首先需要明确绣品底料是什么质地,再根据底料质地来选择不同的背纸与用浆。一般而言,例如《清明上河图》这种较为均匀而且画心满的绣品,采用皮纸来托心就行。而像《五牛图》与《吉祥富贵》这种画面不匀,画面整体篇幅较空的就用宣纸托。绣品托心最好是在绷子上进行,这样主要是为了不使绣品画面变形和抛线。在托心之前需要调整好绷子上的画面,去除背面多余线头及杂物,端正印章,梳理线头,避免线头受湿后颜色晕到画心正面而破坏画面。在托好心纸之后,必须用干净物品将绣品心面擦拭一次,擦去针脚处多余的浆水,以免晾干之后画面出现花斑问题。在刺绣作品绷子托好之后,下绷子时需要把刺绣作品背面打湿,用棕刷排实之后在上墙,让刺绣作品具有恢复期,从而可以和镶料保持伸缩一致。
三、结语
总之,书画作品只有经过装裱才能算成品,才能加强自身艺术性,还可以有效保护自身,起到流传后世的作用。装裱者在对书画进行装裱时必须依照装裱的顺序,使书画作品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积極向上和艺术精品。在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的书画艺术家,在他们的艰苦创作之下,为后世流传下来了许多艺术作品。随着书画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我国科技的进步,装裱工艺也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完善,这为我国书画界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石海淼.浅析中国书画装裱[J].都市家教月刊,2017,(11):251-252.
[2]朱纯军.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在室内环境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218-220.
[3]曹晋.追溯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J].理财:收藏,2016,(05):18-23.
[4]石霞.浅谈中国书画装裱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7,(08).
[5]顾春华.基于丝绸纹样对中国古书画装裱丝绸织物年代的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8,(02).
[6]彭慧萍.两宋宫廷书画储藏制度之变:以秘阁为核心的鉴藏机制研究[J].2005,(01):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