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按照“讲词、分段、概括段议、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的程序教,学生沿着上述程序学习并背诵现成标准答案,语文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使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独立阅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得不到实现,将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至于造成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把阅读定义为从词、句、段、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从而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词、句、段、篇的序列与阅读过程中理解、概括、推论、评价等认知因素结合分解为(1)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认读词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的能力、鉴赏词语的能力;(2)理解句子的能力:建立句子概念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复句成份间关系的能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鉴赏句子的能力;(3)概括段义的能力:概括自然段义和概括逻辑段义的能力;(4)理解篇的能力: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理解逻辑关系的能力、鉴赏文章思想感情和文艺形象的能力;(5)推论能力: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得出某种论断的能力;(6)评价能力: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个人看法的能力。
二、“乐”是教学前提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雍也篇》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语文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究实效,学有所乐,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的办法,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四、加强小学生阅读批判能力的培养
评判作品的价值不能仅仅根据作品本身,还要拓展阅读思维空间,去透视作品与作者、与社会、与读者的关系。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因此,在学生对上面情节作出这样的评判时,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不要小看阅读课中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这些东西成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挖掘作品人文内涵的高新阅读科技。因此,哪怕是一知半解,带着稚气,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当然,读者能够在“解文”的基础上“知人”“论世”“察己”,才会有出色的阅读批判。有人读《伐檀》,不拘“反对不劳而获”的主题,认为是劝勉劳动的赞歌;有人读《促织》,突破“揭露封建阶级压迫”的定论,认为是讽刺科举取士制度的小说。这些反传统的“有创意的阅读”,不都是“知人”“论世”“察己”的思维结晶吗? 只要我们从小学生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就不仅能提高阅读质量,还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知人”“论世”“察己”。
五、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呢?就是说语文课应当具备它所独有的个性 、本色和滋味,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语文感觉和体验、语言情境和魅力。反观我们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我们似乎很少能听到有语文味的课,教师们往往偏重于从传授语文知识的角度来 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疏通课文,理解词意和课文内容,似乎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教学中只重视课文中的关键点,不关注学生表达时句子的正确与完整。至于怎样在学生的回答中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素养,就更少关注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语文教师甚至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往往不是读错语音,就是读破句子,更别说指导学生的朗读了。对字词句的品味不是浅尝辄止就 是认识有误。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阅读教学要突出激励性,帮助农村孩子创立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阅读信心,凝成语文学习的动力。
一、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总是按照“讲词、分段、概括段议、归纳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方法”的程序教,学生沿着上述程序学习并背诵现成标准答案,语文教学中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使阅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经常不能落实,学生不能进行有效的独立阅读。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得不到实现,将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以至于造成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把阅读定义为从词、句、段、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从而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按照词、句、段、篇的序列与阅读过程中理解、概括、推论、评价等认知因素结合分解为(1)理解词语的能力:正确认读词语的能力、正确理解词语的能力、辨析词语的能力、鉴赏词语的能力;(2)理解句子的能力:建立句子概念的能力、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理解复句成份间关系的能力、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能力、理解句子结构的能力、鉴赏句子的能力;(3)概括段义的能力:概括自然段义和概括逻辑段义的能力;(4)理解篇的能力:抓住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理解逻辑关系的能力、鉴赏文章思想感情和文艺形象的能力;(5)推论能力:依据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得出某种论断的能力;(6)评价能力: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个人看法的能力。
二、“乐”是教学前提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雍也篇》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语文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究实效,学有所乐,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三、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疑激趣”的办法,利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在“想”字下工夫,学会设疑,释疑。
四、加强小学生阅读批判能力的培养
评判作品的价值不能仅仅根据作品本身,还要拓展阅读思维空间,去透视作品与作者、与社会、与读者的关系。鲁迅说:“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因此,在学生对上面情节作出这样的评判时,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
不要小看阅读课中学生的一点怀疑、一声感叹、一句批评,这些东西成了开发学生智力潜能、挖掘作品人文内涵的高新阅读科技。因此,哪怕是一知半解,带着稚气,只要是自己的独特体验,只要是自己的独立思考,都是可贵的。当然,读者能够在“解文”的基础上“知人”“论世”“察己”,才会有出色的阅读批判。有人读《伐檀》,不拘“反对不劳而获”的主题,认为是劝勉劳动的赞歌;有人读《促织》,突破“揭露封建阶级压迫”的定论,认为是讽刺科举取士制度的小说。这些反传统的“有创意的阅读”,不都是“知人”“论世”“察己”的思维结晶吗? 只要我们从小学生开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就不仅能提高阅读质量,还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知人”“论世”“察己”。
五、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味
什么是语文味呢?就是说语文课应当具备它所独有的个性 、本色和滋味,能给人一种独特的语文感觉和体验、语言情境和魅力。反观我们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我们似乎很少能听到有语文味的课,教师们往往偏重于从传授语文知识的角度来 展开教学帮助学生疏通课文,理解词意和课文内容,似乎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完成了。教学中只重视课文中的关键点,不关注学生表达时句子的正确与完整。至于怎样在学生的回答中做好引导,帮助学生提升语言素养,就更少关注了。更为严重的是,有些语文教师甚至都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中往往不是读错语音,就是读破句子,更别说指导学生的朗读了。对字词句的品味不是浅尝辄止就 是认识有误。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阅读教学要突出激励性,帮助农村孩子创立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阅读信心,凝成语文学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