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批评的意图化存在及其实现

来源 :文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批评把解决具体作品以及围绕其上的各种意义问题当作义务,批评的最终实现则回到最初对解释的需要。它不是一种基于对象实体的事实陈述,而体现为关于文艺诸方面事实的价值重构,其中保持并展开批评主体与对象间具有张力的情境性关系建构。回到批评对象的存在之场,呈现批评主体的在场性身份,是情境性关系建构的本质性原则。这一建构的敞开性,不仅带来批评活动中主体经验的两重性,也因其在时空结构上的变异特质,带来作为一种知识生产方式的文艺批评的现实变异。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马舍雷的"文学生产理论"将文学批评界定为"文学生产的科学",认为通常将作家视为创造者是一种误解,故力图贬黜"创造",而以"生产"代替之。它对阐释学实行了两次超越,先是从企图返回作品本义走向借作品彰明思想,从而对古典阐释学进行了超越;后是从对已知思想的阐发走向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从而对现代阐释学进行了超越。马舍雷受到阿尔都塞的影响,但又有新的建树,他将"症候解读"理论引入文学批评,寻绎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沉默和缺失,并由此形成了文学批评一系列新的问题。通过对若干作家作品和批评理论的评论,马舍雷
中国的文艺批评标准存在一个正偏结构。从古至今的文艺批评皆立足于对正与偏的分梳和辨别,以判定哪些是值得弘扬的主流趣味,哪些是可以给予容身之地的旁流趣味。文艺批评正偏结构的形成和持久影响与中华文明的基本性格之间存在深度契合。在这个文明传统中,被现代批评理论视为具有充分独立性的诗和文,首先被置于辅助礼乐教化的位置,然后才被置于抒发个人情志的位置。中国的文明传统从奠基期开始就将诗文纳入礼乐教化,作为羽翼良政美治、作育君子的组成部分,但同时又给个体性的情志抒发留下一扇半开的门。在这个标准之下,文艺批评既能弘正,也能
2011年10月15日至16日,由北京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公共财政论坛在北京大学隆重召开。论坛立足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中国社会实践,以“中国税制改革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围绕“中国税制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和“税制改革与新税种设立”等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
民国初建,社会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下设通俗教育研究会的小说股,负责小说审查,而政治角力、租界文化管理权属等渗透其中。鲁迅首任主任,确立规章制度,分品奖惩;褒奖笔墨雅洁、宗旨正大、提倡美德、有益社会人心的自著小说和以“林译”为主的翻译小说,查禁有伤风化、贻害人心的淫秽小说。蔡元培发表演讲,洞察黑幕小说病根,研究会劝告小说家勿再编黑幕小说,产生广泛反响。在新旧文化转型的关口,这一系列奖优黜劣措施,促进了小说观念的变革,对现代小说的萌生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动因是一场以媒介革命为契机的"爱欲生产力"的解放,草根读者的文学消费权获得前所未有的满足,创作能量也被极大激发。对网络文学概念的定义不能回避商业性,而与爱欲劳动相关的商业性必须是粉丝经济。"以爽为本"的网络文学可定义为以互联网为媒介的新消遣文学。相对于"五四"新文学定义的"消遣文学",新消遣文学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介属性,具有"自由享受"和"自由创作"的积极面向。在理想的网络空间,文学可以按照现实原则和快乐原则分成两大类。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登录"不同的文学空间,
吴敬梓的创作生涯,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诗文为主,致力于书写个人关切,凡涉及科举功名的作品,通常都表现出急切的渴慕之情或求而不得的焦虑痛苦。后期以《儒林外史》为主,对科举的不满不再是因个人功名不遂,而是因为这一制度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吴敬梓由个人关切向社会关怀的转变,始于对乾隆元年博学鸿词科的反思;而与《儒林外史》写作几乎同时开始的《诗经》研究,也有助于确立社会关怀在《儒林外史》中的主导地位。吴敬梓的人格升华与创作转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
中国当代文学期刊不仅是研究当代文学思潮的一种视角,还是研究文学思潮的一种方法。文学期刊在当代文学思潮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虽然无法决定文学思潮的演进轨迹,但能够通过众多期刊的合力,发挥顺应时势的推动作用。不同类型的文学期刊的影响力有着鲜明的差异,国家级刊物和部分有影响力的刊物必然受到重点关注,而大多数刊物则往往陷入“跟风”“赶潮”的怪圈。文学期刊可以看作一个居间的摆渡者,文学思潮的面貌由写、编、读三边互动的合力共同塑造。在新的媒介环境中,文学思潮的媒体轨迹是多种媒介形态联动的历史进程。
插图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特征,并非仅为吸引读者,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小说文本,体式及意义的建构,对小说文体的演进产生过重要影响。插图对小说文体的建构,体现在对小说文本构建、体式生成、体性塑造的影响上,主要由小说作者、编刻者、绘图者实施。小说作者在进行创作时,有时会使用“以说系图”“图文互嵌”“以图谋篇”等方式,使图像成为小说正文之一部分。小说编刻者则惯于用“以图附说”的方式,使插图与正文互相勾连,形成丰富多样的图文体结构。绘图者则通过图赞、排序、钤印等特殊表意方式,形成对小说思想情感、主旨倾向等体性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