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
讲述者是一位面色红润,风姿绰约,身体健康的女士,她是这样开始她的故事的:我有病,奇怪的病。我自己一个人不敢单独去做什么事,总是想:我行吗?我不行,我自己出去会晕倒的……自己知道这样想不好,也不愿意这样想,就和这种想法斗争,心想,一定要战胜它。可是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就这样,我一直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做事。
可是呆在家里更难受。我今年31岁,孩子已经5岁了。我的病最重的时候是在结婚前,那时大约23岁吧。我那会儿病的很重,浑身没劲,心虚出汗,睡眠不好,有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头疼得厉害,不能去上班,就在家里养病。医生说是神经衰弱。后来我自己都不能出门了。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妹妹陪我出去散步,大约走出家门几十米的光景,我又犯病了,浑身瘫软,一点力气没有,一阵阵地虚汗,脸色煞白。我们想往回走,可是我怎么也走不动了。没办法,几十米的路,妹妹叫了出租车把我送回家。从那以后,我就更不敢出门了,病情越来越重,吃了不少药,可是总不见好,人也越来越不成样子,眼看就不行了。唉呀,现在想来是个笑话,当时都把耳坠买好了——我早就喜欢耳坠,眼看人就不行了,家里说满足孩子这样一个愿望吧。
您说也有点奇怪,后来也没怎么治,就慢慢地好了,在我结婚前已经全好了。现在,当自己一个人出去的时候还是会想:我行吗?我不行。于是就怕出门。您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病根
职业的敏感让我马上意识到,她的病一定源于生活的难题给她造成的心理压力。她目前的强迫意念是个“历史遗留”的心理问题,关键是弄清当年的症结所在。于是,我请她回忆一下当年闹病的前后是否遇到了什么生活的难题或困扰。
她开始陷入回忆:好像也没有什么难题和困扰。只记得那时我正谈第一个男友。那是在我20出头的时候别人介绍的。他高高的个子,人长得也不错。介绍人说小伙子人挺老实,家里挺本分,我父母就同意了。我也就听父母的,父母说好就好呗。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激动的感觉。我们那个地方比较保守,我们的接触很少,来往几次我也没有找到现在女孩们说的那种心动的感觉。他的确不坏,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不对我的心思。我一点没有想见他的欲望。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以为人挺老实,听父母的就是了。再加上我是个心特别软的人。也没和父母说不同意。就是在那段日子前后,我出现了神经衰弱,慢慢就病倒了。家里看我也不行了,不能连累了人家,于是就退婚了。
退婚后家里真没敢往好处想,做了最坏的打算。可是,您说事情真怪,不久,我的病竟慢慢地好了。后来,别人就介绍了第二个男友,这个人我一见面就对心思。他就是我现在的丈夫。
听到这里我笑了:“你的病根找到了。”
躯体化
少妇的微笑中藏着深深地不解:“您说病根找到了,是什么意思?”
我分析说:“我们来看看你闹病前后的一段心路历程:面对别人介绍的第一个男友,尽管你根本没有找到心动的感觉,但你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意,和许多懵懂的女孩一样,你默默地接受了,或者你根本没有想过说不同意。可是,你的内心深处没有接受他。尽管对爱的追求可能被压抑了,但是它在深层意识中时时涌动。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悄然却顽强地撞击着你的心:我不喜欢他,我不喜欢他。面对男友你不能接受又不能拒绝。这是多么激烈的内心冲突?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压力?人的心灵世界总要给冲突和压力找一条出路。出路在哪里呢?好,这下找到出路了,我病了,而且病的很重,怎么能再连累人家?于是,退婚顺理成章了,而且是为了人家好,自己也心安理得了。一旦内心的困扰和冲突没有了,还扮演病人干什么?于是,此后病症就逐渐消退了。”
少妇似有所悟地点头:“您说我是装病?”
“不,不是装病。”我继续分析:你的病症就是潜意识扮演病人。扮演病人,在心理学上叫做“躯体化”,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从而应付现实。
女士深有所悟,又问:“我现在为什么还怕一个人出门,还总想我不行?”
“一是扮演病人在心理上的后遗症或者叫心理惯性:曾经那么重的‘病’,出门就要晕倒,怎么能一下就好彻底了呢,怎么能一下子自己就可以出门做事了?于是就想,我行吗,我不行。二是消极的心理暗示。由于你经常想我行吗,我不行。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糟糕的消极暗示,暗示的恶性循环,使你总是感到自己不行。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标签效应’。三是你胆小软弱心眼儿小,使你缺乏自信。”
“是,您说的对。”少妇表示了理解,“我怎样才能不再担心晕倒呢?”
“过去的故事自己看清了,心结解开了,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这是‘治本’。第一,你不要再和它对抗,顺其自然,不去管它。因为心理活动有一个逆定律,你越是压抑它,它越是表现强烈。你不去理它,它反而容易自行消失。第二,让自己面对现实生活,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再逃避,不再闲在家里,走出家门,做点能做的事情。第三,换一个好标签。从今天开始就把‘我不行’这样的标签扔得远远的,给自己贴上一个好标签,比如经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常常给自己贴一个标签,人就会真的像那个标签一样。”
起身告辞的时候,她爽朗的笑声中显然多了几分对生活的信心。
(责编 江有汜)
讲述者是一位面色红润,风姿绰约,身体健康的女士,她是这样开始她的故事的:我有病,奇怪的病。我自己一个人不敢单独去做什么事,总是想:我行吗?我不行,我自己出去会晕倒的……自己知道这样想不好,也不愿意这样想,就和这种想法斗争,心想,一定要战胜它。可是越想控制越控制不了。就这样,我一直呆在家里不能出去做事。
可是呆在家里更难受。我今年31岁,孩子已经5岁了。我的病最重的时候是在结婚前,那时大约23岁吧。我那会儿病的很重,浑身没劲,心虚出汗,睡眠不好,有时候整夜整夜地睡不好觉,头疼得厉害,不能去上班,就在家里养病。医生说是神经衰弱。后来我自己都不能出门了。那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妹妹陪我出去散步,大约走出家门几十米的光景,我又犯病了,浑身瘫软,一点力气没有,一阵阵地虚汗,脸色煞白。我们想往回走,可是我怎么也走不动了。没办法,几十米的路,妹妹叫了出租车把我送回家。从那以后,我就更不敢出门了,病情越来越重,吃了不少药,可是总不见好,人也越来越不成样子,眼看就不行了。唉呀,现在想来是个笑话,当时都把耳坠买好了——我早就喜欢耳坠,眼看人就不行了,家里说满足孩子这样一个愿望吧。
您说也有点奇怪,后来也没怎么治,就慢慢地好了,在我结婚前已经全好了。现在,当自己一个人出去的时候还是会想:我行吗?我不行。于是就怕出门。您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病根
职业的敏感让我马上意识到,她的病一定源于生活的难题给她造成的心理压力。她目前的强迫意念是个“历史遗留”的心理问题,关键是弄清当年的症结所在。于是,我请她回忆一下当年闹病的前后是否遇到了什么生活的难题或困扰。
她开始陷入回忆:好像也没有什么难题和困扰。只记得那时我正谈第一个男友。那是在我20出头的时候别人介绍的。他高高的个子,人长得也不错。介绍人说小伙子人挺老实,家里挺本分,我父母就同意了。我也就听父母的,父母说好就好呗。可是我没有找到那种激动的感觉。我们那个地方比较保守,我们的接触很少,来往几次我也没有找到现在女孩们说的那种心动的感觉。他的确不坏,但是,他的一言一行,都不对我的心思。我一点没有想见他的欲望。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叫谈恋爱,以为人挺老实,听父母的就是了。再加上我是个心特别软的人。也没和父母说不同意。就是在那段日子前后,我出现了神经衰弱,慢慢就病倒了。家里看我也不行了,不能连累了人家,于是就退婚了。
退婚后家里真没敢往好处想,做了最坏的打算。可是,您说事情真怪,不久,我的病竟慢慢地好了。后来,别人就介绍了第二个男友,这个人我一见面就对心思。他就是我现在的丈夫。
听到这里我笑了:“你的病根找到了。”
躯体化
少妇的微笑中藏着深深地不解:“您说病根找到了,是什么意思?”
我分析说:“我们来看看你闹病前后的一段心路历程:面对别人介绍的第一个男友,尽管你根本没有找到心动的感觉,但你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意,和许多懵懂的女孩一样,你默默地接受了,或者你根本没有想过说不同意。可是,你的内心深处没有接受他。尽管对爱的追求可能被压抑了,但是它在深层意识中时时涌动。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它悄然却顽强地撞击着你的心:我不喜欢他,我不喜欢他。面对男友你不能接受又不能拒绝。这是多么激烈的内心冲突?这是多么强大的内心压力?人的心灵世界总要给冲突和压力找一条出路。出路在哪里呢?好,这下找到出路了,我病了,而且病的很重,怎么能再连累人家?于是,退婚顺理成章了,而且是为了人家好,自己也心安理得了。一旦内心的困扰和冲突没有了,还扮演病人干什么?于是,此后病症就逐渐消退了。”
少妇似有所悟地点头:“您说我是装病?”
“不,不是装病。”我继续分析:你的病症就是潜意识扮演病人。扮演病人,在心理学上叫做“躯体化”,就是在遇到生活困境难以面对的时候,潜意识里会让心理压力转换成某种躯体症状,从而应付现实。
女士深有所悟,又问:“我现在为什么还怕一个人出门,还总想我不行?”
“一是扮演病人在心理上的后遗症或者叫心理惯性:曾经那么重的‘病’,出门就要晕倒,怎么能一下就好彻底了呢,怎么能一下子自己就可以出门做事了?于是就想,我行吗,我不行。二是消极的心理暗示。由于你经常想我行吗,我不行。这就形成了一个很糟糕的消极暗示,暗示的恶性循环,使你总是感到自己不行。这在心理学上叫做‘标签效应’。三是你胆小软弱心眼儿小,使你缺乏自信。”
“是,您说的对。”少妇表示了理解,“我怎样才能不再担心晕倒呢?”
“过去的故事自己看清了,心结解开了,问题就基本解决了。这是‘治本’。第一,你不要再和它对抗,顺其自然,不去管它。因为心理活动有一个逆定律,你越是压抑它,它越是表现强烈。你不去理它,它反而容易自行消失。第二,让自己面对现实生活,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再逃避,不再闲在家里,走出家门,做点能做的事情。第三,换一个好标签。从今天开始就把‘我不行’这样的标签扔得远远的,给自己贴上一个好标签,比如经常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行,我能行……常常给自己贴一个标签,人就会真的像那个标签一样。”
起身告辞的时候,她爽朗的笑声中显然多了几分对生活的信心。
(责编 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