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之比较法分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立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不仅在于促进案件实体的发现,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人权,维护法治的尊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和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法律的漏洞。通过借鉴先进国家的做法,结合我国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程序,使侦查活动向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的刑事诉讼趋向于现代化、民主化。
  关键词: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讯问
  从其他世界各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排除非法言词证据主要存在以下两种方式:一是自动排除方式,二是裁量排除方式。我国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研究尚属于初步的阶段,因此积极研究和借鉴外国的先进做法,来完善我国的非法言词证据的排除规则具有重大意义。因此笔者就以两大法系为基本对象,并对其中的代表性国家进行深入的探析。
  一、英美法系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探析
  作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发源地的英美法系,尤其是美国最早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对其他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一系列判例所确立,美国实行非法言词证据的自动排除。根据米兰达规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的时候可以选择沉默,但是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放弃了沉默的权利,主动作出不利于自己的供述,则该言词证据应当视为合法的证据,不必加以排除。另外该规则规定,违反律师辩护保障权规定的证据,违反联邦宪法第五、第六修正案关于不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获取的证据,也会作为非法证据被排除。
  同样作为英美法系的英国,并且对美国的立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起初英国对非法取得的证据并不加以排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觉得是否采纳证据,与证据是通过何种渠道来的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是随着英国民主和法制化的进程,以及一系列的司法实践,现在的英国对非法言词证据兼采自动排除与裁量排除两种方式。被告人的供述是通过下面方式获得的,可以实行强制排除:①采取压迫的手段针对被告人;②在被告人供述的时候实施了导致供述不可信的言语或行为,包括欺骗、诱惑、威胁等等。在此情形下,控方要提出达到证明标准的证据,不然法庭就会对该证据视为非法证据,强制排除。
  二、大陆法系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探析
  作为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德国和日本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上与英美法系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德国采取权衡的态度在针对非法证据排除方面。德国法律严格禁止以非法手段获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非法手段包括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刑讯逼供、威胁、引诱、以及肉体上的其他折磨方式,或者一些药物控制的方式。通过这些手段获得的言词证据无论是否经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同意,都应当绝对予以排除,法官没有任何的自由裁量的权利。德国刑诉法第136条第3款:违反该条第1、2款关于取证方法的禁止规定而取得的供述,绝对不允许使用,即使在被指控人的同意之下。但是对于违反其他规定的排除规则,德国学界和司法实践的主流观点是,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法官根据个案的实际情况,裁量处理决定。
  在日本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源自宪法和刑诉法的明确规定,由于日本的刑事诉讼制度受到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共同影响,又经过自身的创新与发展,日本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经历了效仿法国、德国、最后借鉴美国的过程。日本宪法第38条第2款:“出于强制、拷问或威胁的自白,在经过不适当的长期扣留或拘禁后的自白,不得作为证据”。该国的刑诉法第319条第1款规定:“其他可以怀疑为并非出自自由意志的自白,也不得作为证据。”因此日本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具有以下的特点:首先,仅限于取证程序违法中界定非法证据;其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要作用是对侦查人员起到震慑作用;日本对言词证据相当严格,采取强制排除模式。
  三、我国现行立法关于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
  在2012年3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集中地阐述了我国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的历程上,却走过一段非常曲折的道路。我国之前也存在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都是零散地存在于各个部门法律之中。其中,宪法对禁止取证行为、保障人权就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宪法》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有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宪法中的规定虽然只是一些法律的原则,但是作为根本大法,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探索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43条,对讯问证人、犯罪嫌疑人及其它证据的采集活动进行了规定。1998年最高院针对该条文的司法解释62条规定,严谨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采用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方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一经查证属实为非法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之后最高检发布的《关于严谨将刑讯逼供获取的犯罪嫌疑人供述作为定案依据的通知》也作出了严谨非法取证行为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中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都没有涉及言词证据的证明标准、证明责任的承担、具体派出的程序,太过笼统,司法实践的工作人员不能按照具体的规定来操作,没有实践的指导性。
  2010年5月30日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直到这时,我国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才基本建立,以至于后来引入到2013年1月1日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其中第50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第54条也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可以说这两条规定构成了我们目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主要依据,这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个很大的进步。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消防安全“老、大、难”问题屡见不鲜,区域性火灾隐患日益突出。笔者结合工作岗位,从城乡结合部、商场集贸市场、变更使用性质建筑、“三合一”场所、“三边”工程、多产权建筑、公共消防设施等7方面着手,浅析漳州市区域性消防安全问题原因及若干对策。  关键词:火灾;消防安全;解决对策  1目前现状  纵观漳州市近三年以来的火灾形势,消防安全问题仍然不容乐观。三年来(201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就业难不仅仅出现在新的年轻人的身上,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作为一个群体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已经成为我们社会很多人关注的问题。下面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分析  引言  在现在的中国,就业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每年都有无数的人为找不到工作而困扰,就业问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组织领导传销犯罪日益泛滥,屡禁不止,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本文总结分析组织领导传销犯罪的特点,试图就如何预防此类犯罪提出建议。  关键词:组织领导传销;特点;防范对策  所谓组织、领导传销罪是指行为人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
期刊
摘要:我国《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讼诉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从此条文来看,我国《物权法》的规定与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法规定不。它将抵押担保的主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适用于抵押权,而诉讼时效一般是适用于债权请求权的,这不仅违背了抵押权的物权属性,使物权和债权这两种不同性质的权利相混同,也造成了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混乱。这值得我们思考、研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关系犯罪学》是北京大学白建军教授有关犯罪学方面的著作,本书对传统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大胆的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与见解。其利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种类犯罪特征的做法同样令人耳目一新。而本文希望本着学以致用的目的,尝试用关系犯罪学的视角分析贪污罪与盗窃罪,并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对“罪”的分析点出“罚”的问题。  关键词:盗窃罪;贪污罪;罪与罚  从犯罪构成的
期刊
摘要:基层检察机关享有外国人犯罪案件管辖权。当前,基层检察院在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中,诉讼理念、办案模式、办案程序、队伍素质、执法效果等方面都面临严峻考验。为积极应对外国人犯罪案件管辖权下放之挑战,基层检察机关必须在转变诉讼理念、创新办案模式、细化程序规范、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综合治理等五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基层检察机关;外国人犯罪;挑战与应对  近年来,随着广西桂林国际旅游城市国际化水平的不断
期刊
摘要:强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观念,促使行政执法真正步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提高执法水平,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键词:检察机关;行政执法监督;司法实践  权力不受监督和控制,就会被滥用。各国均建立起强大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强化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观念,促使行政执法真正步入规范化、法制
期刊
摘要:新《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设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一章,以某地检察院2013年来刑事和解案件的实践为样本,通过对刑事和解程序适用的现状及成效的实证调研,分析该程序在基层检察机关办案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建立案件分流机制、赋予救济权利、建立配套程序等。  关键词:刑事和解;检察机关;域外考察;配套机制  新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赋予了司法机关化解社会矛盾的一种
期刊
一、基于渎职侵权视角犯罪轻刑化的原因  (一)立法方面的原因  第一、面对渎职侵权案件,《刑法》类别比较单一。其刑种主要是罚金刑、自由刑等相关财产刑,法律适用范围较为狭窄,没有将其设置为资格刑。  第二、渎职侵权案件的量刑幅度较大、较宽。例如植物、动物检疫舞弊案件中,刑法413条规定最高可以被判十年徒刑,最低判为一个月拘留,其量刑跨度为一月到十年。当犯罪情节类似时,其量刑幅度也是最高五年、最低一月
期刊
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特别规定的一项新制度,即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环境污染、政府行政行为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较大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类案件往往无合适的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