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志愿者精神到现代企业管理

来源 :中国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uye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商业社会中,不论是一个公司或一个产业,真正好的管理者都能够洞察员工真正的需求,并把自己的需求跟他结合起来。这样公司既拥有了志愿者,又不是自以为是的人。”
  近几年,尽管慈善组织在中国的信誉备受各方质疑,但从规模和效率看,志愿者组织相比过去仍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定期参加慈善活动”,这样一个以前并不太让人注意的行为也慢慢开始在现代中国社会流行开来。据《中国新时代》记者实地调查,他们中的很多人并非因为很复杂的目的,而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爱好,定期给城市贫民、乡村教育等相关领域捐款出力。
  另一方面,自2010年以来,北京市政府就开始运作一个社区互助项目,它的主要内容是组织刚刚退休的孤寡老人与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结成志愿互助对子。由于年龄相仿,年轻人很难做的工作他们往往能做得更好。“事实上不仅是在社会管理方面,志愿者精神已经渗透到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方面面,成为经营者们必须充分加以利用的关键环节。”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如此评论道。
  多维度的正向激励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大型外企都有激励志愿者精神的相关政策,如规定公司员工每月必须参加几天义务劳动,去帮助所在街道做社会服务,相关成绩计入考勤。但这项规定在具体实施上却并不那么美好,某业内人就向记者表示,“集团付给薪酬,却让员工做公司事务之外的事情。更何况是大型企业,仅仅工资一项就是很大的耗费。”而之所以企业愿意付出,一方面是因为要履行企业公民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能显著提升企业的内外形象。
  以IBM为例,在IBM百年服务庆典时,IBM宣布该集团有总计超过300,000名员工、退休人员、客户和商业合作伙伴将捐赠他们的时间和专业技能来提供志愿服务,预计该活动会在全球120个国家与地区的5,000个项目中提供志愿服务,以应对社会挑战,服务数百万有需要的人。
  IBM企业公民和企业事务副总裁StanleyS.Litow在庆典上自豪地表示,IBM正在创造一项空前的社会服务记录,通过破纪录的社区服务量,IBM正试图将志愿者传统更深层次地融入IBM的血液中。IBM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大中华区市场部总经理高巍巍也曾对记者说,“好的公司对员工的激励一定是多维度的,而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众所周知,如果仅仅是金钱激励,最后都会变成负面的东西。”
  一个经典的管理学故事也许可以形象地描述此类观点:从前,一个老人家门口种着一棵树,孩子们都喜欢把那棵树当做弹弓的靶子,很多时候,打偏的弹珠常常会把老人的玻璃砸坏。老人用尽各种方法,但都无法把孩子们赶走。后来,老人在树上画了个点并对孩子们说:欢迎你们来打弹弓,如果能砸到点就给予糖果奖励。刚开始,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但由于难度较大,慢慢地,孩子们失去了兴趣,老人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这正是一个反向激励的典型应用,一开始,孩子们并没有得到任何奖励却能对打弹弓保持热情,但后来给予糖果奖励却干劲全消。经过不断实践,现代管理学认为,许多商业行为只要纳入报酬逻辑,则其要开始计算得失,所以如果可能,伟大的管理者应尽量使重要的人或事远离这种逻辑,而志愿者精神正是一个很好的出口。
  从志愿者精神到志愿者行为
  作为当代商业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人们为什么而工作一直被众多研究者不断提及。综上所述,利益驱动往往会适得其反,而充分发挥志愿者精神,却有释放无穷力量的可能。但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是长期的利益增长,如果志愿者过多会不会阻碍公司的发展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把志愿者精神和志愿者行为区分开来。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曾有名言:我真正学到的知识,都是自学得来的。这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行为,自己学来的知识一定都是自己想学的。
  同样的,当员工把一件事情当作任务时,他多多少少都会对完成这件事有所抵触,而化解这种抵触的方法无外乎两种:用评估的手段强迫员工;用利益的诱惑激励员工。“但这两种手段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员工在用脑子而不是用心去做事。无论是恐惧还是贪婪,员工在工作时都处在一种追求结果的算计行为中,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发挥全力的。”明智思达总经理朱宏说。
  “当你真正想要做某件事的时候,谁都拦不住。最近我再次翻看了王阳明的《传习录》,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是真正的知道,包括知道方法、背景、与周遭事物的关联、乐趣等等。”
  朱宏进一步对《中国新时代》记者说,“当你真正知道的时候,你不可能不去做,这就是所谓的‘知到疾处即是行,行到疾处即是知’,本质上两者并不对立。翻看历史也不难发现,很多行业成功者均是长期从事过该项工作的人,真知一定出真行,真行也一定会出真知。”“有钱难买我乐意”正是所谓的现代志愿者精神,进而我们甚至可以说,志愿者精神某种程度上就是游戏精神。
  相对于朱宏从传统经典中学到的,陈川在实践中领悟了更多。以前的他,曾是凤凰卫视的首席记者,几年前自己下海创业,开办了一家中医药公司。他说,“我们有个项目,发展得特別好,员工满意度也很高,这是一个民间中医的青年培训计划。”
  在采访中,陈川向记者详细描述了该项目。“我们在陕西发现了一个当地很有名的中医名叫孙曼之,很多人都希望跟他学医。于是公司通过考试,筛选资质好的贫困生去学习,相关费用由公司承担。但最后有趣的是,没有一个人申请资助,孙曼之也没有向学生们收取任何费用,他只规定他的学生学成后,每年必须有固定时间去做义诊。”陈川的公司为了组织这个活动,员工几乎要每天加班,假期甚至远赴陕西工作,虽然很多工作都是义务的,但员工的工作动能却最强。
  他告诉记者,以前他曾在凤凰卫视做媒体运营的工作,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凤凰卫视给的工资不多,但很多出来的人却都能在其他电视台独当一面。他觉得,也许凤凰卫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可以让员工做他真正想做的事。陈川甚至认为,中国的电视节目之所以做不好,根本原因在于所有节目创意自上而下,而不是从某一人的某个点子中散发出来的。而网络节目之所以有竞争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很多节目都是自发原创的。
  志愿者精神的本质
  当然,志愿者精神如果要能为管理者带来真正的利益,则必须把它落地,并使其具体化。例如,有的公司积极推行鼓励志愿者的相关政策,并让一把手带头参加活动;有的公司实行“志愿服务带薪休假”制度;而另一些则为员工开展志愿活动提供资金和信息支持等等。“当然,像渣打银行建立的全球性志愿者平台iVolunteer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朱宏说。根据渣打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个全球员工调查数据显示,74%的员工表示自己非常喜欢公司的志愿者平台,并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如今,成功的管理模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管理者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激励多少人成为公司的志愿者。在这种语境下,志愿者精神终于慢慢脱离了慈善的外壳,成为了一个经济概念。网络经济其实就是志愿者经济,在网络上开放应用或建立平台,很大程度也是能聚拢无数匿名的志愿者,所以在管理学上,志愿者精神又被称为零成本隐性雇佣。
  “在商业社会中,不论是一个公司或一个产业,真正好的管理者都要能够洞察员工真正的需求,并把自己的需求跟他结合起来。这样公司就既拥有了志愿者,又不是自以为是的人。”朱宏认为,一个组织需要一个统一的路径,员工的动机虽然不一定是公司的动机,但人们之所以想帮助管理者,却是因为他自己想帮助。渐渐地,利他为利己的原则在商业社会中形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价值,而如何把个人的动力和公司的动力融合,把个人的目标和公司的目标统一,则时刻考验着管理者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突破创新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是联系经济实体和社会
斯多亚伦理学是否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或漫步学派伦理学的影响?这是一个直到今天都仍具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朗(A.A.Long)与桑德巴赫(F.H.Sandbach)所持的对立的观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核心是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特点与属性,合理确定工程造价并加以有效控制,以起到优化工程效益的目的。建筑行业想要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就
机构编制是保障一个机构运营秩序以及提高机构运营效率的一种重要制度手段,本文主要针对政府机构编制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从编制管理的制度,信息化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4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接近50%,其中手机网民就有5.57亿,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已经高达85.8%.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的各种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并且呈现出
企业软裁员的做法显然更有隐蔽性,因为劳动法规定,员工不适合岗位的时候,企业应首先给予培训,然后调岗,最后才能辞退,主动辞退要给员工N+1个月的薪酬补偿。在软裁员中,企业说已经给
从走出校园起,二十四年时间里,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你会不会觉得无趣?但如果在这二十四年间,能先后在这家公司的不同岗位上工作,接受各种挑战,是不是有些刺激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已逐步成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包括所有与安全施工组织和管理活动相关的施工过程中的建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室内环境空气污染控制标准,但是受落后的室内空气监测技术影响,无法有效地保证室内空气监测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逐步加强,对室
[摘要]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选择。本文围绕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统一认识,促进循环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关键词] 发展; 循环经济; 问题  [中图分类号] F1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13-0009-04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我国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的战略选择。“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