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天水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c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1964~2013年天水市7个测站的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对天水雷暴天气的分布情况、年际变化及雷暴地域变化特征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天水市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为13.7~26.6 d;主汛期(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6%,雷暴日数的月变化呈单峰型,其中主峰集中在5~8月,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1%,冬季几乎不出现;平均雷暴初日、终日分别出现在4月下旬和9月下旬,平均雷暴初终间日数为157 d;天水各站雷暴日数逐年总体呈减少趋势,且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正相关,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
  关键词 天水市;雷暴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 S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4007-03
  Abstract Based on data of thunderstorm days in 7 weather stations located in Tianshui City in recent 50 years (1964-2013), this paper mad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distribution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 day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nual thunderstorm days ranged from 13.7 to 26.6 days and 96% of them appeared in major flood period from April to September, and the month variation take on a single peak type. It also indicated that 81% of thunderstorm days appeared from May to August. The first thunderstorm day appeared in the last ten days in April and that the last day ended in last ten days in September. There are 157 days between the first and the last thunderstorm day. The thunderstorm days show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elevation and took on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ime and an increasing trend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Key words Tianshui City; Thunderstorm day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雷暴是大气中伴有雷声和闪电的天气现象,在强对流性天气系统中常伴有大风、暴雨、冰雹甚至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虽然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但因来势猛、强度大,常造成人畜雷击死亡,毁坏建筑物,引发森林火灾或毁坏电力设备、电信设施等,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设施以及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和损失[1-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人员伤亡达3 000~4 000人,财产损失在50~100亿元[4]。甘肃省在1989~2000年共发生雷击灾害50多起,死亡5人,伤23人,造成经济损失达740多万元[5]。因此有关需暴的活动规律和气候变化特征以及防雷减灾等成为众多气象气候学者关注的重要内容[6-11]。如张敏锋等分析了我国雷电活动的气候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雷电活动特征可以基本揭示该地区天气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10];林建等分析了我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雷电在发展阶段和消退阶段的路径变化,结果表明,全国雷暴日数呈下降趋势,雷暴大多发生在4~9月,其发生发展与季节、地理、地形和气候等因素有关[11]。
  天水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北部为黄士高原,南部为秦岭山脉,海拔高度在760~2 710 m。年平均降水量为280~1 200 mm,年降水量的76%集中在5~8月,在此期间局地性强对流天气时常发生,且大多以雷阵雨、暴雨、冰雹的形式出现。雷暴是天水市夏季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雷暴灾害出现。因此,研究雷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规律,为雷暴活动的监测、预警、灾害预估和评估及防护提供气候背景,对避免或减轻雷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对甘肃及西北地区的雷暴天气在雷暴气候特征、时空分布等方面有不少研究[12-13]。笔者利用天水市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4~2013年的雷暴观测资料,采取统计学方法,对50年来天水市雷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天水雷暴的时空演变规律,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防雷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研究资料来源于天水市7个国家(基本、一般)气象观测站1964~2013年的雷暴实况观测记载,包括逐月的雷暴出现日数、年雷暴初、终日和持续期等,并以7个站的平均统计结果代表天水市的平均水平。同时与天水市各地海拔进行相应对照,分析天水市雷暴气候特征和分布规律。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规定,在一日内(20:00~次日20:00)气象台站只要听到一次以上雷声,就统计为一个雷暴日。年雷暴日数指全年各月所有雷暴日数的总和;年平均雷暴日数是多年雷暴日数的算术平均。   2 结果与分析
  2.1 雷暴日数空间分布特征
  3 小结
  (1)天水市各站年平均雷暴日数在13.7~26.6 d,全市平均为19.7 d;全市最多、最少年雷暴日数分别为45和4 d,平均最多、最少年雷暴日数分别为32.4和7.7 d。不同年份各站雷暴日数变化较大,其变化幅度在4~45 d,平均变幅为18~35 d,其7站平均差值为24.7 d。
  (2)天水市雷暴日的月变化呈单峰型。主汛期(4~9月)雷暴出现日数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96%,其中主峰集中在5~8月,平均每月约为3.6~4.8 d,占全年雷暴总日数的81%。月变化和季节变化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3)天水市平均雷暴初日为4月下旬,初雷暴日最早出现在2月22日;平均雷暴终日为9月下旬,终雷暴日最晚出现在11月29日;天水市平均雷暴初终间日数为157 d,最多为武山177 d,最少为麦积132 d。
  (4)天水市各地雷暴出现日数与地域(海拔)的关系非常大,自西南向东北方向逐渐增多,与海拔高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东北部海拔最高的张家川县是年雷暴日数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雷暴日数达26.6 d;西南部海拔较低的秦州、麦积两区雷暴日数分别仅为13.7和15.2 d。
  (5)近50年来天水平均雷暴日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雷暴日数的减少并不能说明单个雷暴日中雷暴次数的减少和单个雷暴强度的下降,更不能由此得出雷暴造成的灾害损失也相应减少的结论,因为雷暴造成的损失不仅与雷暴特性密切相关,还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城市现代化程度、防雷减灾意识和措施等密切相关[16-17]。雷暴活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存在严重的威胁,因此防雷减灾安全研究工作仍需持续。
  参考文献
  [1] 陈渭民.雷电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380-381.
  [2] 徐祥德,汤绪,徐大海.城市化环境气象学引论[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100-120.
  [3] 易燕明,杨兆礼,万齐林.雷电灾害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资源科学,2005,27(1):65-69.
  [4] 郑国光.新时期我国防雷减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之研究[J].江西气象科技,2001,24(2):1-3.
  [5] 张锐,冯旭宇,刘晓东.内蒙古河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3):84-87.
  [6] 韦丹,肖稳安,陈红兵.河南省46年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362-16364.
  [7] 王学良,王海军,李卫红.近45年湖北省雷电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2007,26(1):83-87.
  [8] 王万满,赵年武.近54年青海省共和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4259-4262.
  [9] 冯旭宇,薛胜军,巴特尔.高纬高原雷暴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6):176-181.
  [10] 张敏峰,冯霞.我国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J].热带气象学报,1998,14(2):156-162.
  [11] 林建,曲晓波.中国雷电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2008,34(11)::23-30.
  [12] 杨晓玲,余龙,杨金虎,等.武威市雷暴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956-20959.
  [13] 冯建英,陈佩璇,梁东升.西北地区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J].甘肃科学学报,2007,19(3):71-74.
  [14] 蔡新玲,刘宇,康岚,等.陕西省雷暴的气候特征[J].高原气象,2004,23(1):47-49.
  [15] 裴永成,南洲.陇中地区雷电的基本特征[J].干旱气象,2006,24(S1):69-71.
  [16] 张景平,任国新,乔艳君.甘肃省雷电活动及雷灾预防措施[J].甘肃气象,2003,21(2):34-36.
  [17] 李亚丽,杜继稳,鲁渊平,等.陕西雷暴灾害及时空分布特征[J].灾害学,2005,20(3):99-102.
其他文献
摘要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针叶树逐步发展形成了由原生性防御和诱导性防御共同组成的防御体系,在抵抗机械损伤、病原菌侵染和植食性昆虫取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诱导性防御又分为结构防御和化学防御。文章分别从针叶树的周皮、韧皮部、木质部等组织结构的变化,萜烯类、酚类等化学防御物质的合成代谢等方面,描述了诱导性防御反应的特点和作用形式,总结了针叶树防御反应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针叶树;诱导
期刊
摘要 通过遥感监测的2013年9月~2014年3月冬小麦出苗率和土壤墒情的分析,对冬小麦的田间管理作出合理性建议。结果表明,2013年9月~2014年3月濮阳市降水量偏少,且分布不均,天气较为干燥,对冬小麦的生长影响较大。特别是进入4月份以后小麦生理上进入孕穗期,先后开花、授粉、灌浆;小麦的需水量增大,另外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虫害会大量发生,因此加强对冬小麦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好冬小麦田地土壤墒情监测
期刊
摘 要:“西方列宁学”作为西方一种从各个角度研究列宁思想的社会思潮,歪曲和贬损了列宁主义。就资本主义观而言,他们认为民粹经济学是列宁的理论来源。认真解读列宁论资本主义的重要文献《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不难发现,列宁在社会分工、工业人口增加与农业人口减少、小生产者破产论、剩余价值实现论、资本主义市场论等一系列问题上都对民粹经济学作出了深刻批判。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才是列宁资本主义观的真正思想来源。
期刊
关键词:欠发达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城镇化;渝东南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255(2015)03-0029-04  一、现状与背景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论述了城镇化建设问题的重要性,强调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2012年中央经
期刊
摘要 在美好乡村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分水岭地区缺水的特征,以元疃镇塘西村为例,分析了其地域概况,中心村规划、产业布局概况,基础设备情况,以及规划创新与特色。通过将农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旨在打造分水岭地区绿色长城,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地区生态环境。  关键词 分水岭;美好乡村;绿色长城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3-03944-0
期刊
摘要 [目的]为养猪生产实践和科学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我国华南地区长白母猪妊娠天数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妊娠天数与其他繁殖性状的关系。[结果]胎次、分娩月份及年份对妊娠天数均有极显著影响。初产母猪的妊娠天数比经产母猪显著增长,低温季节分娩比高温季节有显著增长。妊娠天数近年来有显著缩短趋势(0.2 d/a)。妊娠天数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死胎数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木乃伊数及畸形数
期刊
关键词:赵壹;《穷鸟赋》;佛教  摘 要:赵壹《穷鸟赋》对人生困境的表述接受了佛教以鸟譬喻人生困境、佛教对人生困境的其他譬喻化表述、佛教以人生为痛苦的四谛说、佛教宣扬的佛陀信仰等题材和思想因素的综合影响。《穷鸟赋》是东汉较早接受佛教信仰、语言和义理等多重影响的文人文学文本,对于理解佛教在东汉生存发展的一般状态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7.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4
期刊
摘要 [目的]为研究和制备多联或多价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FLAG序列通过融合PCR技术插入口蹄疫结构蛋白VP1GHloop可变区,并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技术表达口蹄疫病毒衣壳蛋白VP0、VP3和嵌合型VP1,在体外组装出嵌合FLAG外源多肽的口蹄疫病毒样颗粒。[结果]大肠杆菌表达的口蹄疫衣壳蛋白主要以可溶性存在,在缓冲体系中融合标签被切除衣壳蛋白VP0、VP3和FLAGVP1组
期刊
摘要 通过对荷兰食品工程教育的考察,从中提炼出一些有益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改革实践当中。认为高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与“学”交互递进的过程,我国的教学改革只有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大力开展教学改革,引进先进的教学文化和方法,才能提高食品工程教育水平。  关键词 荷兰食品工程教育;有益元素;中国食品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S-01;G40-05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期刊
摘要: 20世纪初,在西方国家国民经济核算潮流的影响下,一些学者对中国的“国民所得”进行了估算,其中最具代表性是巫宝三的研究成果。概括来说,巫宝三对“国民所得”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介绍了“国民所得”核算理念及统计框架,并通过研究完善了相关理论;二是根据中国调查资料的特点选择了可行的估算方法,并对部分年份的中国“国民所得”做出了估算。虽然对“国民所得”的估算受到了当时国民经济统计理论发展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