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5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茫然
1999年7月,我刚参加工作,校长推荐我阅读《云南教育》,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教育类的杂志。每一次翻开,我总会翻开封面,津津有味地了解各学校的特色;总会情不自禁地被龙德芳老师的“卷首语”吸引;总会不由自主地翻开“教学设计”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会如痴如醉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可是自己在乡村工作,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投给谁。真可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5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
正在我迷茫无助时,2004年,我通过努力,考到了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工作。来到新的环境,培训多了,讲座多了,学习的机会多了。那一年,学校请《云南教育》的文科编辑徐桥老师到学校给我们进行培训。徐老师的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学习到了选题的角度和方法;学习到了“像挖井一样越挖越深”的写作方法;学习到了教师要成长,首先要阅读,阅读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再通过写作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还学习到了写作后要反复修改,长期积累,才能提升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内心。
我终于知道了《云南教育》上的那一位位作者,那一篇篇文章,他们背后的付出。真可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找到了源头,也找到了目标,我慢慢地在阅读和写作中丰满自己的双翼。
第三个5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尝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指导,试着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写成了《做一名“五心”班主任》,同事一次次耐心地帮我修改,并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写完之后不要马上修改,过几天再读再改,反反复复才能不断完善。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修改,一邊完善,2009年,同事带着我在《云南教育》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真可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文章刊登后,我受邀参加了组稿会,借此认识了很多《云南教育》的资深作者。
第四个5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高
参加组稿会后,领略了一位位名师大家的风范,我试着和云南的名家名师交流、学习,也更加明晰了《云南教育》的栏目以及稿件要求,每年都积极地选题、酝酿、阅读、撰稿、修改、投稿。此后,我不断收获了各项荣誉:2013年9月被麒麟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4年9月,获得了“曲靖市政府优秀骨干教师特殊津贴”;2015年4月,参加了曲靖市杨关所名师工作室;2015年9月参加曲靖市“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并担任小学语文学科导师;2016年11月获得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云南省首届学校民族团结说课竞赛”二等奖;2017年1月,被曲靖市教育局评为曲靖市“名教师”;2018年5月被共青团曲靖市委评为“曲靖市优秀辅导员”……这5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5年,很苦很累,但在写作中,不但提高了自己,也带动了学校的年轻教师、研训站的学员、送教下乡的乡村教师、精准扶贫的乡镇教师,还引领着学校的学生积极订报、读报,营造读书氛围。这5年,累并收获着,累并幸福着,累并满足着——谢谢《云南教育》!
第五个5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持
一直以来,我知道自己没有天赋,也不博学;没有积淀,也不聪慧;没有个性,也不专业。但是,我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就能写出更多,就能写得更好。5年,转瞬即逝,但在教师的成长中却是六分之一,而我就是在这一个一个的5年中慢慢磨炼,慢慢提高,渐渐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过去多少个5年,我都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勤奋的态度,书写好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1999年7月,我刚参加工作,校长推荐我阅读《云南教育》,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教育类的杂志。每一次翻开,我总会翻开封面,津津有味地了解各学校的特色;总会情不自禁地被龙德芳老师的“卷首语”吸引;总会不由自主地翻开“教学设计”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会如痴如醉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可是自己在乡村工作,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投给谁。真可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5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
正在我迷茫无助时,2004年,我通过努力,考到了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工作。来到新的环境,培训多了,讲座多了,学习的机会多了。那一年,学校请《云南教育》的文科编辑徐桥老师到学校给我们进行培训。徐老师的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学习到了选题的角度和方法;学习到了“像挖井一样越挖越深”的写作方法;学习到了教师要成长,首先要阅读,阅读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再通过写作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还学习到了写作后要反复修改,长期积累,才能提升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内心。
我终于知道了《云南教育》上的那一位位作者,那一篇篇文章,他们背后的付出。真可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找到了源头,也找到了目标,我慢慢地在阅读和写作中丰满自己的双翼。
第三个5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尝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指导,试着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写成了《做一名“五心”班主任》,同事一次次耐心地帮我修改,并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写完之后不要马上修改,过几天再读再改,反反复复才能不断完善。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修改,一邊完善,2009年,同事带着我在《云南教育》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真可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文章刊登后,我受邀参加了组稿会,借此认识了很多《云南教育》的资深作者。
第四个5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高
参加组稿会后,领略了一位位名师大家的风范,我试着和云南的名家名师交流、学习,也更加明晰了《云南教育》的栏目以及稿件要求,每年都积极地选题、酝酿、阅读、撰稿、修改、投稿。此后,我不断收获了各项荣誉:2013年9月被麒麟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4年9月,获得了“曲靖市政府优秀骨干教师特殊津贴”;2015年4月,参加了曲靖市杨关所名师工作室;2015年9月参加曲靖市“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并担任小学语文学科导师;2016年11月获得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云南省首届学校民族团结说课竞赛”二等奖;2017年1月,被曲靖市教育局评为曲靖市“名教师”;2018年5月被共青团曲靖市委评为“曲靖市优秀辅导员”……这5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5年,很苦很累,但在写作中,不但提高了自己,也带动了学校的年轻教师、研训站的学员、送教下乡的乡村教师、精准扶贫的乡镇教师,还引领着学校的学生积极订报、读报,营造读书氛围。这5年,累并收获着,累并幸福着,累并满足着——谢谢《云南教育》!
第五个5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持
一直以来,我知道自己没有天赋,也不博学;没有积淀,也不聪慧;没有个性,也不专业。但是,我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就能写出更多,就能写得更好。5年,转瞬即逝,但在教师的成长中却是六分之一,而我就是在这一个一个的5年中慢慢磨炼,慢慢提高,渐渐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过去多少个5年,我都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勤奋的态度,书写好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