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云南教育》的那些5年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rs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个5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茫然
  1999年7月,我刚参加工作,校长推荐我阅读《云南教育》,这是我接触的第一本教育类的杂志。每一次翻开,我总会翻开封面,津津有味地了解各学校的特色;总会情不自禁地被龙德芳老师的“卷首语”吸引;总会不由自主地翻开“教学设计”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总会如痴如醉地幻想着有一天自己的名字也在其中。可是自己在乡村工作,心中一片茫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投给谁。真可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个5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
  正在我迷茫无助时,2004年,我通过努力,考到了曲靖市麒麟区东关小学工作。来到新的环境,培训多了,讲座多了,学习的机会多了。那一年,学校请《云南教育》的文科编辑徐桥老师到学校给我们进行培训。徐老师的讲座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我对教师专业成长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学习到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学习到了选题的角度和方法;学习到了“像挖井一样越挖越深”的写作方法;学习到了教师要成长,首先要阅读,阅读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再通过写作记录教学的点点滴滴;还学习到了写作后要反复修改,长期积累,才能提升自己的认识,升华自己的内心。
  我终于知道了《云南教育》上的那一位位作者,那一篇篇文章,他们背后的付出。真可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找到了源头,也找到了目标,我慢慢地在阅读和写作中丰满自己的双翼。
  第三个5年:“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尝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得到了领导、同事的帮助和指导,试着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进行总结,写成了《做一名“五心”班主任》,同事一次次耐心地帮我修改,并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写完之后不要马上修改,过几天再读再改,反反复复才能不断完善。于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修改,一邊完善,2009年,同事带着我在《云南教育》上发表了第一篇论文。真可谓:“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文章刊登后,我受邀参加了组稿会,借此认识了很多《云南教育》的资深作者。
  第四个5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高
  参加组稿会后,领略了一位位名师大家的风范,我试着和云南的名家名师交流、学习,也更加明晰了《云南教育》的栏目以及稿件要求,每年都积极地选题、酝酿、阅读、撰稿、修改、投稿。此后,我不断收获了各项荣誉:2013年9月被麒麟区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师”;2014年9月,获得了“曲靖市政府优秀骨干教师特殊津贴”;2015年4月,参加了曲靖市杨关所名师工作室;2015年9月参加曲靖市“国培计划”送教下乡,并担任小学语文学科导师;2016年11月获得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云南省首届学校民族团结说课竞赛”二等奖;2017年1月,被曲靖市教育局评为曲靖市“名教师”;2018年5月被共青团曲靖市委评为“曲靖市优秀辅导员”……这5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5年,很苦很累,但在写作中,不但提高了自己,也带动了学校的年轻教师、研训站的学员、送教下乡的乡村教师、精准扶贫的乡镇教师,还引领着学校的学生积极订报、读报,营造读书氛围。这5年,累并收获着,累并幸福着,累并满足着——谢谢《云南教育》!
  第五个5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持
  一直以来,我知道自己没有天赋,也不博学;没有积淀,也不聪慧;没有个性,也不专业。但是,我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就能写出更多,就能写得更好。5年,转瞬即逝,但在教师的成长中却是六分之一,而我就是在这一个一个的5年中慢慢磨炼,慢慢提高,渐渐成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无论过去多少个5年,我都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进取的精神,更加勤奋的态度,书写好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其他文献
卡通漫画对少年儿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卡通漫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还能引导他们从小分辨好坏是非,善恶美丑,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卡通漫画的含义  卡通又称为漫画,最早起源于欧洲,于20世纪20年代末以漫画形式出现在中国。起初它是用来讽刺一些腐败堕落的社会现象,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卡通漫画以其夸张有趣
期刊
“角的度量”这一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线段和角的基础上后续学习的内容。这一单元包括了“线段、直线、射线”“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画角”四部分知识,每部分知识都有其特殊的知识点,比较抽象,还有一些不被教师关注的但对教学很有帮助的地方,结合教学难点和学生理解上的不同难点,我觉得在备课和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角的度量”应该读作“角的度(duó)量”  在《辞海》中“度”有兩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学习,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这充分说明学生
期刊
对于生活,语义学给它下的定义是:“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是体现人类所有日常活动和经历的总和”“广义上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及玩味生活”。直白地说,生活就是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生存于世所面对所经历的大大小小、实实在在的人、事、境、情的人生“况味”。将生活概念与语文活动整合,我们便能得到生活语文的界定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由此可见,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实践与活动中多留心观察,就能获取丰富的生活素材。  一、喂养可爱动物,在观察中获取素材  为了观察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农村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养鸡、鸭、猪、牛、羊……城市学生可以养猫、狗、小鸟……在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小动物的外形、生
期刊
教材分析:  《槐乡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的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和快乐。教师要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让学生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
期刊
《槐乡的孩子》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写的是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靠自己勤劳采集槐米换取上学的钱的事情,表现了他们勤劳懂事、以苦为乐的品质。课文内容生动、语言优美,贴近生活,贴近孩子,可通过情境想象、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言语能力,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和勤劳,感受劳动的滋味。  一、联系生活,叙谈劳动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参加家务劳动的经历,这是他们走进文本的基础。教师
期刊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页例1“小数乘整数”。  二、说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小数加减法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小数性质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的学习是为小数乘小数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编写意图。本节课是通过具体量教学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教材通过解决“购买3个蝴蝶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的问题,引出小数乘整数的乘法算
期刊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看,他们已经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同时,五年级上册将学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六年级上册将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纵观教材这样的安排,虽然四则混合运算的步骤在增加、数在变复杂,但所有这些运算的法则是不变的,
期刊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包括《题西林壁》《游山西村》。《题西林壁》是苏轼在1084年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耐人寻味。在《游山西村》中,诗人陆游以一个“游”字贯穿全诗的主线,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欢悦一片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两首古诗都是前两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