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与思维模式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eyg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既要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要重视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要能够迅速而有效地理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做到判断更为恰当,推理更合乎事理逻辑。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会自觉而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
  [关键词]中学语文;语文教学;思维模式
  语文是一门通用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基础水平的高低是其他学科素质的决定性因素。因此,中学阶段语文教学和学习就显得特别重要,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显得更为重要。随着学生思维的深入理解,教师再逐渐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这样才能扭转学生仅仅靠语感开展语言、文字交流与对话的状况,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思维规律,学会自觉而正确地运用思维规律。这样,在日常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中,学生便能够较快地准确把握写作的脉络及主旨。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是一个思想标准,一种解读方式,一个标准答案。对作文而言,这样直接导致“千人一面编作文,异口同声唱高调”的痼疾,我们从学生作文中读不到自然流露的真情实感。所以说语文教学更多关注的是其思想意义和价值,而忽视了其思维价值。
  众所周知,语文教科书所选的范文都是经过专家反复精选的,书上的例文或理论事例都是用最精练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叙述的。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仔细分析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材,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与教学语言,避免一种思维模式。现代语文课程教学要适应新课程观念的要求,必须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语言文字方面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沟通情感和交流思想最重要的工具。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语言优美,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干练简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有严密的逻辑性、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注意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具有亲和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语文教师,课堂上,要让学生喜欢听自己的課,教师就得在教学语言上下一番功夫。学生乐意接受不显得呆板枯燥、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课堂语言,只有富于情感亲和平等的语言才能吸引打动学生,学生才容易接受。而那种面孔严肃,只会一惯照本宣科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不要说学生听着累,对教师而言,也是一种负担,自己讲起课来可能也成为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之时,他们朝气蓬勃,喜欢日新月异,不喜欢一成不变,更不喜欢长篇大论。缺少人情味、刻板生硬的教学语言,学生很难接受,更谈不上喜欢。只有那些紧扣教学,话语简洁,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知识性与趣味性同在,能跟随课堂情景的变化而变化,富于感染力的课堂教学语言,才会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教学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领会学习的方法。直白一点说,还是思维训练,唯有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不是一味赶进度,才能真正达到让学生学会求知的最终目的。只要学生主体地位确立了,教学方法应该才会更多更好。
  说到写作时的思维方法,其核心中的核心首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建立,其次才是想象、纵横、联想、比较等思维方法。所以要让学生透过优美的文字学会思维方法,进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由眼前荷塘的荷花想到采莲的事情,又记起《西海曲》里的句子。
  教学、学习过程中,要能够迅速而有效地理清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做到判断更为恰当,推理更合乎事理逻辑。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改变教师观念是首要任务。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首先要认清正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位置。逻辑思维不同于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能够直接形成顿悟、灵感,但却是创造性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的思维形式。近些年来,现代语文和古代汉语的知识分割得越来越细,越讲越深,相关的科目训练也越来越多。就拿高考来说,一份高考语文试卷,有一篇科技文阅读,一篇文言文阅读,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有一首古代诗歌鉴赏阅读题,阅读题总分比重超过全卷分数的1/3。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却未见得有根本的提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语文教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未能得到有效实施。
  许多语文教师的教育方式目前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字、词、句等知识点的教育和语感教育上。逻辑思维更重视概念的明确、过程的推理与判断、章句的先后逻辑关系等等,它是学生提高自我学习效率的基本素质。俗话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只有扭转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工程才真正开始。一张语文测试试卷,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是基础知识,其二是思维方法。语言的内在本质是思维。形象思维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科技文章则主要表现为逻辑思维。思维的差异直接导致作文立意的深浅。病句修改与句子衔接,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仿造句子与修辞辨析,句式变换与语序调整,无不与思维有关。当然,高考不是指导我们教学的唯一正确方向,但它却能充分显示语文教学对本身发展的思考。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能力,既包括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也包括概括、抽象、推理、论证、判断、表达、想象等能力。
  应该承认,人与人之间在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体力是显性的,而对于智力上的情形,则相对比较隐性。当前,农村的大多数家长,想利用补习、择校、家教、资料等手段而改变自己家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应试智力的排位,有成功的个案,但不具普遍性,这样做的结果,直接导致基础教育逐渐丧失自然生态教师,弄得学生也是疲惫不堪。普遍的情形就像农户在他们村庄中家庭经济实力的排序一样,要在同代人中跳跃式改变排序,几乎没有可能。   谁都知道《白蛇传》里的白蛇有1000年的修炼道行,而青蛇只有500年的修炼道行,因此,白蛇法术比青蛇大。高三毕业生复读现象直接破坏高考公平,使应届毕业生和补习生在“修炼”年程上没有在同一起跑线上,即不同为同龄(学龄)人,因此,“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只是表面平等的假象。
  如果學生自己想通过努力争取在同龄人中间同一智力层次上较好的应试排序,这纯属自然之理,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官员以及学校领导,伙同家长,都想改变所在学校的应试分数的排序,这便是主体被客体控制而破坏了教育的自然生态,也更破坏了人本身的自然生态——自主、自由。
  在应试智力排序上,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指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达到了超过相邻的层次,便不会改变。他大体分了三个层次:名上智层次、名中庸层次、名下愚层次。上中庸层次的可达上智,但由于下愚与上智之间隔了一个很大的中庸层,便不会发生层次之间的“跃进性”或“跨越式”改变。这是孔子对人的客观差别的准确判断,但孔子不太注意人性的趋利避害及争强好胜,用词过于直率,“下愚”一词不少人接受不了。其实,连孔夫子于自己本人也在具体的事情上对他的这个正确论断犯迷糊。如:“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己!”(《论语·阳货》)
  有道是:“无事可干,东游西窜,瓤欠表现在方方面面,有书能读,春花秋实,强大存在于时时。”今日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失业,不是GDP保8,而是教育。我们接连几代的孩子活得极不愉快,我们最大的资源——未成年人的才智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而是蒙受严重摧残。”(《南方周末》2009年3月26日郑也夫《教育部该当中国第一大部》)疯狂的节假日补课、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念书、做题、讲题,火热的家教,一堆一堆的资料,是在搞疲劳战,破坏学习状态,泯灭学习兴趣、扼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
  教育主管部门意识到了这种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提出“减负”“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但孔子的“述而不作”一以贯之,多年来一直是下下策的“述而不作”。
  国人大都信奉“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的“人定胜天”的奋斗精神,如果科学家从人体结构的基因上证明了遗传结构决定性质,处在客体位置上的人们再就不会争先恐后地蛮干了。如像人的指纹不能改变一样。庄子有言:“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有一种解释是: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这是偏执一词,“至人无己”的本意是:至人不把自己的意志加诸别人。
  近些年,随着打工潮的出现,许多年轻人一年在家待不了几天,而且农业收入在不少家庭中的收入比例明显大幅下降,人们才普遍认识到自己家庭生活如何是由家庭中工、农、商、学的产业结构和自己的劳动能力决定的。只可惜,中国的教育体制还处在农业社会时代,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认识普遍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也许这就是近20年来减负、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无法落实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摘要]玉文化在中国自诞生起有8000年以上历史,玉石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物质元素,崇玉文化也成为中华文明的大传统。本文从文学人类学大传统的视域出发,考察原始玉文化的大传统如何影响了道家(道教)文化崇玉观念与行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论述:玉文化大传统对道家(道教)价值观念的影响;玉文化大传统对道教法术仪轨的影响;玉文化大传统对道家(道教)养生修炼的影响。  [关键词]大传统;道家(道教);崇玉文化 
“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2013年项目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
摘要: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网络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联系性的特点,它在很大程度上为我们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可行性,也利于我们创造出新型的、更高效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149-02  21世纪是世界经济、科技等方面飞速发展的世纪,是多媒体、网络
由王博文主编、镇原县博物馆编写的《镇原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于2015年底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图集从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石器、佛教造像、砖瓦、其他八个方面
受益于4月份"提前开捕"的明智举措,截至目前,秘鲁中北部本季捕鱼配额几近完成;而4~6月份秘鲁鱼粉销售进度相对较慢,库存压力大,促使秘鲁鱼粉不断降低鱼粉价格。进入7月以后,随
[摘要]糟朽纺织品文物在修复后展览和库存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的影响。地区差异不同,出现的问题对纺织品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本文结合西北干燥地区大气污染严重的情况,对修复后的平面类纺织品文物在展存环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期望解决今后本地区同类文物被再污染、再伤害等问题。  [关键词]西北地区;糟朽丝织品;文物展存  随着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糟朽脆弱的纺织品文物经过保护修复后将逐步出现在博物馆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作文知识的传授,也是语言艺术的演示,同时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审美教育,把作文的人文性、实用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起来。“以学生为本”是搞好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归根结底,作文教学还是要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人本精神的复归。  [关键词]作文教学;人文精神;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
2017年4月2日,由兰州城市学院、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杂志社、《丝绸之路》杂志社、中国甘肃网、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甘肃分会、陇中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丝绸之路甘肃段语言文化
镇原县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一座以收藏、宣传、科研、陈列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国家三级博物馆。目前有馆藏文物5000多件,珍贵文物771件,一级文物46件,二级文物56件,三级文物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