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 :电力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电力工程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建设的几个关键阶段阐述了造价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了解决策略的论述。电力工程项目涉及到比较长的施工周期,因此对于工程的造价管理应体现在全过程,通过项目各个阶段的综合策略,最终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范畴,提升建设公司的收益,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策略
  1.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1.1 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的许多电力工程项目在造价管理中注重的主要是基本建设造价方面的管理,不少工程均将电力项目的基本建设造价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事实上,电力工程项目的造价除了基本建设造价这一重要因素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重要管理环节,例如电力工程在交付使用之后还面临着巨大的运营成本,维修成本等等,大量的电力工程运营情况证实,这些成本与基本建设造价相比要大得多,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初期对于造价的管理也对其将来的运营成本影响巨大。有时候先期基本建设造价较高,但是却为日后的运营带来收益。限额设计所关注的是工程本身的初期一次性投资,因此应从工程项目全周期的角度进行造价的评估和管理,应当重视工程决策阶段的设计,以准确的估算与先进的技术有效地降低投资成本。
  1.2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在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往往采用的是限额设计的方法。限额设计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应用于电力工程项目中,也或多或少会影响到造价管理。首先,在电力项目中推行限额设计模式,其目标是能够实现主动造价控制,所以对于限额设计模式,其关键之处在于能够在项目之初便对其各个模块进行评估,并分配合理的投资,实现造价的主动控制。假若在正式设计方案提交之后才报告概预算超额,此时只得进行设计变更,不利于发挥投资控制的主动性。其次,在限额设计的模式下,如果在最初的设计中存在“稍微提高造价,大幅度提升功能与性能”的方案,便难以得到推广使用,因此限额设计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设计人员针对具体工程的设计方案创新。
  1.3 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以招投标模式选择工程的建设方,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引入公平竞争。然而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不少工程的建设方与业主方均为同一系统的企业,因此难以避免会出现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在投标方进行报价的过程中,不少企业并未对工程项目本身做出合理而详尽的分析,其重点往往转移到通过各种不正常途径对工程标底内容进行收集,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也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工程的造价管理水平。
  1.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问题分析
  电力工程项目往往工作量庞大,牵扯因素众多,工程周期较长,因此在施工阶段存在着许多造价管理问题。例如工程项目的法人有时候为了赶工期而违反了基本的建设程序。不少情况是:建设方在工程项目手续不全的情况下便开始进入施工阶段,在施工期间逐步办理相关手续,对工程造价带来较大影响。此外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还会有不认真履行建设合同的情况发生,由于建设方与业主的利益立场不一样,便会对一些合同条款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读。而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往往会以设计变更作为索赔的依据,最终导致造价问题的产生。
  2.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策略
  2.1 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策略
  在电力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造价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结合决策的具体内容来使工程项目造价数额与工程项目的实际投资额进行匹配,从而以合理的经济技术指标实现项目的投资。在这一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造价管理:
  (1)以合理的计价方法提升造价精度
  首先应对工程项目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对类似工程的造价管理体系进行研究,深入分析工程的特点与需求。其次,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对比建成的工程与拟建工程,对工程结构、工艺选择进行对比分析。第三,结合分析所得出的初步结论来确定本工程适合的计价方法。第四,进一步细化计价方法,對重要的参数进行测算,保证造价精度。
  (2)进行客观合理的投资估算
  在电力工程的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客观合理的投资估算,从而为工程项目的投资方提供优选的方案。投资估算所得的结论应同时为项目的投资方、主管部门以及银行均能够看到其预期的前景与收益。在这一阶段,应通过比较精确的技术经济评价来论证工程项目的实际效益。工程项目的投资方应能够以投资估算的财务数据获取该工程的实际获利能力,因此所获取的项目数据应该尽可能准确无误。
  (3)严格执行项目造价的管理与控制
  在决策阶段,工程项目应该对其必要性、经济性等作出准确的估算,这就需要详尽地了解电力的当前市场需求,工程建设和未来运营环境和难度,以及投资最终能获取的收益。因此必须能够对工程造价进行基于标准化流程的控制,具体过程如图所示。
  2.2 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策略
  首先应该引入限额设计模式,实现对电力项目造价的合理控制。通过限额设计,能够保证工程不超过总投资额,并尽量避免不合理变更。当前在工程建设领域,限额设计是实现造价管理的重要方法。所以,作为工程的设计方,应兼顾工程的实用性与经济性,并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一些可选方案供选择。工程设计者应该结合具体的投资额度进行各专业设计方案的拟定,以控制工程项目的总造价。设计方假若发现所设计的内容超过了参考值,则应通过层层细化的分析和计算来进行控制。
  其次可以通过价值分析理论实现项目的造价控制。所谓价值分析,是以工程建成之后的具体功能和效益为基准,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实现这些功能。对于一项电力工程项目而言,设计方案不同,则最终的工程造价也各不相同,以价值分析理论对各个方案进行比较,综合考虑技术指标、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最终实现最优方案的确定,实现造价的合理有效控制。
  2.3 招投标阶段造价管理策略   首先,应对电力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分包。一般而言,电力工程往往涉及到巨额的资金以及比较长的建设周期,工程覆盖面达,影响范圍广,因此需要进行标段的划分。只有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来划分标段,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通过适当分标,能够在投标者之间形成合理竞争。在划分具体标段时,首先应考虑每一个标段的工程量是否适度,如果某标段涉及到过大的工程量,就难以发挥划分标段的实际效果;反之如果工程量太小,就会大小投标者竞标的积极性,均不利于造价控制。其次,所划分的每一标段之间应该彼此独立,不存在相互的影响与干扰,从而有效避免索赔发生。第三。在分标时应以专项技术作为基准,使具有专项优势的企业发挥其特长,实现工程质量的提升与项目造价的控制。
  一项工程的标底在招投标过程中十分重要,标底能够体现出业主的财务尺度,也反映出项目业主预期的造价控制目标。在对标底进行编制时,需要做到的有:
  (1)编制标底应符合项目在质量方面的要求。如果工程的某些局部对质量有着特别的要求,则应体现出合理的费用。
  (2)编制标底应该结合工程项目的工期目标,原因在于工程的具体造价与其工期关系密切。如果工程的定额工期长于招标文件工期,则会导致工程建设方加大成本。因此,编制的标底必须能够体现出工期对成本所构成的影响。
  (3)编制标底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当前的建设材料市场价格变动。在核算具体的标底数额时,也应基于材料的市场采购来计算。还应考虑到,电力行业所定期发布的材料价格只是能体现出行业内部的指导性价格,与真正的市场价格还有一定的差距。
  2.4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策略
  对于一项电力工程,其施工阶段是消耗人力和财力的阶段,也是项目实体最终成型的阶段。电力工程往往施工时间长,因此存在着许多难以完全避免的影响造价的因素,这一阶段也是侥幸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需要做到的有:
  (1)强化科学的施工管理,严格遵循施工程序
  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能够有利于资金的合理流动,有利于达到控制造价的目标。电力工程涉及面广,首先应对征地动迁等事项加强管理,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文件,合理计算相关费用来实现造价控制,并严格禁止擅自突破用地规模。由于涉及面广,因此应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员工进行此类工作。
  (2)严格遵循项目合同,强化施工中的过程管理
  项目合同应详细规定工程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充分考虑到各类可能对项目造价带来影响的外部与内部因素,并规定具体的设计变更和索赔方式。项目法人应通过强化施工中的过程管理来实现造价的控制。首先应对施工场地布置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论证,通过合理的统筹方法来避免重复施工,一方面保证过程的安全与质量,另一方面通过选取经济的方案实现项目造价的控制。此外还应注重设备、材料采购时的信息管理,通过把握市场价格的变动来择优选择,并鼓励以更先进的技术与工艺来降低物资消耗。有效控制费用支出。
  3.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用电量连年攀升,我国的电力建设市场也日趋完善。电力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竞争中胜出。为了尽快适应市场,电力建设方应该进一步挖潜增效,提升自身的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才能在电力行业定额的前提下为企业赢得合理的利润。当前不可忽视的事实是:我国的电力建设市场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不少地区依旧存在电力投资膨胀的现象,并且工程建设期超过预期,造价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少工程的造价管理依旧因循了传统的专家经验依据,并未完全引入科学的算法作为依据,导致了工程的“三超”。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及策略进行研究,首先从电力建设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阶段对我国当前的电力造价管理现状进行详尽的分析,随后从这四个阶段分别阐述了造价管理改进和控制的具体策略。本文对于当前电力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水平提升具有比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电力容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变压器起着至重要的枢纽作用。规范变压器检修与维护行为、提高变压器常见故障诊断及处理水平是保证变压器检修质量、运行可靠性的基础,因此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深入进行思考和研究。本文对变电站变压器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变压器;故障;处理  引言  如果变压器不能正常工作,这将直接影响电能
期刊
摘 要:本文根据多年来在山东山地丘陵地区风电场建设经验,分别从风电场设计和施工管理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山东山地丘陵地区风电场建设管理要点,为广大风电建设管理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地丘陵区域;风电场建设;建设管理要点;风力发电  1 引言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东部是半岛,西部及北部属黄泛平原,中南部为山地丘陵。地貌类型包括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越来越快的现代经济发展,电力工程中应用电力自动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因而有必要对电力工程中的电力自动化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能够为电力工程发展指导方向,提高电力工程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应用  电能从20世纪就成为人类社会主要的能源之一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电力工程中包含的技术越来越多,为了保证电力工程运行
期刊
【摘要】架空绝缘导线属于新型材料,能够解决常规导线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与传统架空裸导线相比,架空绝缘导线有着显著的优势,已经开始在10kV配电网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此类导线的施工工艺与设计方式与普通导线存在差异,如果设计方式与施工工艺不当,不仅无法保障线路施工质量,还会造成安全隐患。本文主要分析架空绝缘导线在10kV配电网中特点与规划方式。  【关键词】架空绝缘导线;10kV配电网;
期刊
摘要:在电力系统中,电网线损是不可避免的电能损失,按照性质可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管理线损是通过组织与管理来降低损耗;技术线损通过各种技术性的措施来降低损耗,从而确保电网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本文就降低电网线损的技术措施与创新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电网线损;技术措施;创新  前言  电网电能损耗指的是电网线损,主要是指电能在电网传输、分配的过程中,以及电网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使得电能资源产
期刊
摘要: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支撑环节,受到了人们大量关注。智能变电站是指建立在统一通信平台基础上,通过智能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网络化连接和信息的数字化传输,实现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和各种高级应用功能的变电站。文章指出了当前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对智能变电站的发展形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现状;形势  引言  智能化
期刊
摘要:电力通信是当前国内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对安全要求非常的高,而通信系统又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服务和保障。目前,电力通信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非常的广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电力通信手段的优化,成为确保电网安全可靠性的关键和基础。  关键词:电力通信;智能电网;应用;发展  1 电力通信和智能电网概述  1.1 电力通信概述  当前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了国家电网中的重要基础设施之
期刊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对任何项目来说,都是其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输变电工程一般都是复杂的大型的综合性的工程,其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针对输变电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本文结论对于提高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及建议;实施  引言  电力建设中的输变电工程项目建设一般包括三大程序,一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供电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所引起的输电线路设备短路、倒塔、停电等外力破坏事故、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事故不仅给供电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也对电网安全运行、经济建设、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具备监测、识别和预警功能的监测系统,对外力破坏隐患进行实时监测。  关键词: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系统;高压线路  一、防外
期刊
摘要:在整个智能网络中,智能电表的使用备受重视。对智能电表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全面了解才能更好的应用智能电表。本文对智能电表目前的一些功能及定位进行了介绍,并且对智能电表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应用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智能电表 智能电网 应用  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整个智能电网中,智能电表的使用越来越受重视。早在1990年之前就有智能电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