鼩鼱可作为莱姆病的保存宿主

来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chen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4~7月我们在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地区莱姆病自然疫源地调查中,捕到了29只食虫目鼩鼱,调查了带蝉率。并在两只鼩鼱的脏器及一只鼩鼱体外寄生蜱中,发现了较典型的莱姆病螺旋体。

其他文献
1967年在古丈龙鼻乡发现恙虫病流行。1982年又自住院病人分离出一株恙虫病立克次体以来,经5~6年的调查共自患者分离13株,自吉首纤恙螨各变态期分离出10株,经卵传递分离出7株。自黑线姬鼠、华南沼泽田鼠中等四种共分离出31株。从病原学证实湘西存在着恙虫病。实验证实带毒鼠的肝、脾、肾、脑、耳根部皮肤及腿皮肌肉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率均等。鼠间残杀吞食内脏是鼠间传播恙虫病的另一方式,为多价恙虫病口服疫菌
期刊
1988年5~7月在吉林省珲春县春化镇设点观察和发现被蜱叮咬的居民中由黑龙江立克次体引起的蜱传斑点热病例。共发现5例患者,均经双份血清IgM抗体滴度4倍以上增高证实,其临床特点是:潜伏期2~4天。发热(38~39℃)2~6天,头痛,有原发病灶(焦痂)。此外部分患者尚有皮疹、局部淋巴结肿大出现。病情轻,病情短,多数未治疗自愈。
期刊
1986年我们在黑龙江海林县林区首次发现临床莱姆病病例,随即在当地进一步调查,用BSK培养基成功地从18例莱姆病患者血液分离出3株,从360只全沟硬蜱中分离出6株,从50只野鼠中分离出40株螺旋体。经标准菌株和标准血清鉴定,其形态学和免疫学特性与伯氏疏螺旋体B31株一致。
期刊
北京化工学院1987年8月31日~10月7日,86级与87级学生分两批赴河北唐县参加军训,发生一起地方性斑疹伤寒爆发,罹患率为97.68‰。外斐氏试验检测32例患者,抗体滴度≥1:160者29例占90.62%,显著高于未参加军训者。补体结合试验检测31例患者,莫氏14例,占45.16%,普氏3例,占25.81%,几何平均滴度莫氏为1:89.5,普氏为1:52.33,莫氏高于普氏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1986~1987年秋冬季,山东沂蒙山区发生不明热的疾病流行,作者对121例患者进行个案调查,其临床表现、血清学诊断均与恙虫病相符。1987年从10份病人血液中,分离出5株恙虫病立克次体,病原学确诊为恙虫病,证实我国长江以北的沂蒙山区为恙虫病新疫区。
期刊
浙江已发现的恙虫病疫源地有3种类型1.以高湖纤恙螨为媒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草丛疫源地;2.以海岛纤恙螨为媒介的海岛灌木丛疫源地;3.以地里纤恙螨为媒介的丘陵河谷次生林草丛疫源地。就其性质而言,多属过渡型疫源地,但在浙南原始森林与浙东荒无人烟的岛屿上存在原始疫源地,经多年调查在平原水网地带尚未发现恙虫病疫源地。
期刊
1981~1986年我们在湘西恙虫病疫源地调查中证实这里既无地里纤恙螨又无高湖纤恙螨,而发现一种新命名为吉首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jishoum Wen-li,为确定其为媒介恙螨,我们从流行病学、病原学、生态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该螨为当地恙虫病疫源地的优势种,其季节消长与农忙及恙虫病的流行曲线相一致。该虫生境分布与恙虫病患者的感染场所地区分布相符合。实验表明它和它的主要宿主能自然感
期刊
用SDS-PAGE-银铵染色技术检测了黄疸出血群赖型70091株钩体脂多糖分子的电泳图谱,旨在揭示钩体脂多糖的糖链结构是否显示异质性。结果表明经适当处理后该分子在SDS-PAGE图谱上呈现出间隔有规律的梯状谱带。同时还具有极易弥散的少数较宽的片状带。此现象揭示了钩体脂多糖分子在组成及存在形式上可能与肠道菌内毒素分子有较大差异。
期刊
1986年7月雁门口乡钩端螺旋体爆发流行期,对230例疑似病人进行了调查。发病率22.4/万。血培养100例,分离出钩体52株,鉴定41株,其中黄疸出血群32株;波摩那群6株;流感伤寒型3株。108例血清学显凝阳性,阳性率46.9%。确诊108例病人,男88例、女20例。病死3例,男2例,女1例,男高于女(P﹤0.01)。
期刊
本文报告临床诊断为斑疹伤寒患者55例血清,用SpA协同凝集抑制试验,检测出斑疹伤寒IgG抗体阳性者49例、阳检率为89.09%。试验证实比外斐氏反应、补结试验特异、敏感,较免疫荧光、酶标法简便快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