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鹤诗词之我见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5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唐宋咏鹤诗词在内容和艺术上不仅继承了前时代的优秀成果,更在某些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创新,体现了时代审美特点和艺术精神的改变。
  关键词:唐宋;鹤;诗词
  们对于中国唐宋诗词中的物象研究已经得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然而主要种类都是花卉类,对动物类物象文学的研究尚未系统进行。本文即以唐宋诗词中关于鹤的作品为对象进行研究探索。
  一、鹤文化及先唐咏鹤文学
  鹤属鹤形目,在全世界除南美无分部外广泛分部于世界各地。鹤类中形态最美丽者为丹顶鹤,外形显著特征为朱顶露眼、雪翅修趾,形貌潇洒、飘逸脱俗,鸣中律、舞应节,古人称之为“仙人之骐骥”;国人对鹤类习惯称呼为“仙鹤”,原型也正是丹顶鹤。从这些美誉中可以看出古人对鹤的喜爱,因此在我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鹤的身影,在唐宋诗词中更为普遍。更由于仙鹤的高洁的形象,被人们赋予了极多的内涵,或象征君子,或表达离意,或隐喻神仙,或征兆祥富,形成了十分繁荣的鹤文学。
  唐宋时期,我国古代艺术文化飞速发展,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领域都出现了大量与鹤相关的作品,通过探究以鹤为题材诗歌的内在情感,有助于探究唐宋诗词对动物物象的描写吟咏特征,对发掘唐宋诗词中鹤文化的意义很有作用。唐宋诗词中咏鹤作品极多,仅不完全统计,流传至今的就有咏鹤诗四百三十首,咏鹤词四首,辞赋等相关鹤文共32篇,因此这些诗词文赋作品既有系统研究的价值,又有深入分析的必要。
  (一)我国古代的鹤文化
  鹤与古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古代著名的《相鹤经》就对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充分体现了古人对鹤的仔细观察和研究。鹤文化又被古人赋予了多元化的极丰富的语义特征,寄托了古人的理想和愿望,渗透在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服饰等,有着巨大的影响。
  古代鹤文化的丰富不仅体现在对鹤的习性十分了解,还体现在古人充分挖掘了鹤的利用价值,主要表现在:第一,将鹤入药,《本草纲目·鹤》中有载:“禹锡曰:‘鹤有白、玄、黄、苍,入药用苍者,他色次之。’”“白鹤血气味咸平无毒,主治益气力,补虚乏,去风益肺。”另外,鹤脑可明目,夜能书字;鹤卵可解痘毒;鹤骨可滋补等。第二,用于军事,古人常将鹤翎用作箭羽。第三,古人驯养与相鹤文化繁荣。古人养鹤始于卫懿公,到唐宋时期已蔚然成风。如《山家清事·相鹤诀》载:“养以屋,必近水竹。给以料,必备鱼稻。蓄以笼,饲以熟食,则尘浊而乏精采。岂鹤俗也,人俗之耳。”《相鹤经》中还详细技术了相鹤的标准。我国鹤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象征意义,主要有祥瑞、长寿、君子、情义等。
  第一,鹤乃瑞禽,是动物祥瑞的一种,大到象征清平社会,太平盛世,《相鹤经》曰:“圣人在位则与凤皇翔于郊甸。”古人将鹤与政治文化相联,表达了古人对清平世界的理想和追求;小到象征生子,古人以梦鹤生子预示出生之人的非同凡响,如《玉芝堂谈荟·仙释将相诞生梦徵》记载:“张九龄母梦九鹤自天而下,飞集于庭,因生九龄。”因此,鹤的祥瑞意义在中国无处不在,大大影响了古人的生存状态和艺术思维。
  第二,鹤象征长寿和神仙,古人把鹤视作仙禽,“憩青田,饮瑶池,游紫府,餐琅玕”,乃“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鹤作为仙人座驾,是修行得道的标志,是神仙修为的具象化。另外,古人认为鹤“天寿不可量”、“鹤寿千岁,以极其游”。人们常说的松鹤延年、龟鹤齐龄、鹤发童颜等都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单纯美好的希冀。
  第三,鹤乃“义鸟”,对于亲情爱情都非常执着。《渚宫旧事补遗》有载,新阳太守将雌鹤和雄鹤分开,雌鹤送给湘东王,雄鹤就飞赴雌鹤身旁,“双鹤相逢,以舞共欣,可见其情”;李郁华《双鹤铭》曰:“生并栖兮中林,死同穴兮芳岑。相彼羽族兮而贞烈其心,世之不义愧斯禽。”由此可见古人眼里鹤是忠贞爱情的代表。另外鹤还常用以表达母子、手足之情,如《江总集》曰:“庐山远法师未出家,善弩射,常于鹤窟射得鹤雏,后复伺鹤母,见将射之,鹤不动翔,观之已死于窠中。疑其爱子致死,破视心肠,皆寸绝,法师于是放弩,发菩萨心。”因丧子而心肠寸断,可见鹤之母子之情堪为人之楷模。
  第四,鹤在古人眼里是君子的化身,常被喻为隐士、洁白之君子。这与鹤的高洁品性相关,其清高而独立,“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行止有节,《埤雅》曰:“盖鹤体洁白,举则高至,鸣则远闻,性又善警,行必依洲屿,止不集林木,故<诗><易>以为君子言行之象。”士大夫常以鹤表现清节和德政,隐士则以鹤表现自己超脱隐逸和高洁。
  (二)“化鹤”考论
  “化鹤”作为古代文学中十分常见的现象,与道教思想密切相关,在《搜神记》、《抱朴子》等重要道家文献中均有记载。化鹤形式有人化鹤、鹤化人、物化鹤等,这三种形式又各有变化,一起构成了丰富的“化鹤”文化。
  第一类,人化鹤内含仙人化鹤和凡人化鹤两类。仙人化鹤往往是仙人神通的体现,一方面可指点世人求仙途径,另一方面也表示祥瑞之意,同时还彰显仙人的飘忽神异。凡人化鹤最经典的是丁令威化鹤与苏耽化鹤,体现了“城郭依旧人民非”的岁月流逝的悲凉之感。另外,凡人化鹤意味着得道升天,是将凡人与道联接起来的途径,表达了古人对得道长生的企盼。
  第二类,鹤化人有三种,人诞鹤、鹤生卵及鹤变人。或代表了古人对生命起源的猜测和期望,或表达古人对道之奇妙的敬畏。如《明统一志》记载,“相传石翁山梁时望气者言有王气,凿之有双白鹤,飞鸣化为真人,乘霞而去”。
  第三类,物化鹤,一般是灵物之间相互变化,如龙化鹤、蛇化鹤、金丹化鹤等。《太平广记·张承母》记载,张承母游江浦之时篋一白蛇归,后白蛇化鹤而去,卜人以为吉祥之兆:“蛇鹤延年之物,从室入云,自卑升高之象。”
  化鹤故事本身成圆形结构,无论以人还是以物出发,都可自由转换,体现了古人天地大化的自然思想。同时,道家更侧重于人化鹤,从人出发,表达了古人对得道成仙、逍遥自在的渴望。另外,女子化鹤往往更加飘逸美丽,赋予了诗意的美感。因此,化鹤故事对古代诗词内容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古诗人用浪漫诗意的方式将长生成仙表现出来,符合文人雅士的喜好,于是化鹤故事便成为诗词写作中一个极重要的因素。
  (三)先唐咏鹤文学
  据统计,流传至今的先唐咏鹤诗共二十七首,鹤赋四篇。这些文学作品用大量笔墨描写展现鹤的体态美,既是乱世文人处境和悲伤心灵的体现,又表现出当时的文人对生命的认识。借咏鹤表现别离之悲以及对君子的赞美之意,表达当时文人对精神自由的向往。
  先唐咏鹤文学艺术特征十分丰富,不仅表现出仙鹤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出了咏鹤文学的创作形式多样化。先唐咏鹤诗中大量运用的比兴寄托手法,不仅拓展了诗歌的内涵,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起到很好的传达文人精神和情感的作用。
  总之,先唐咏鹤文学不仅为动物诗赋提供了重要的文学形象,直接影响唐宋时期及后世鹤文学作品的题材,更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为后世鹤文学的主题树立的标准,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二、唐宋咏鹤诗词
  唐宋咏鹤诗词数量众多,据统计,流传至今的咏鹤唐诗共一百二十七首,宋诗共三百零五首,咏鹤宋词共四首。由于古人审美意识不断发展,使得鹤的意象不断人格化、精神化,甚至在宋代,鹤的高洁品质已经成为宋代文人的精神象征和精神寄托。唐诗中的鹤尚在人间,而宋诗词中的鹤已入仙界。唐宋咏鹤诗无论在内容或是艺术手法上均有着自己时代的特色,共同将中国古代鹤文学推入了新的发展高峰。
  (一)咏鹤诗词的思想
  唐宋咏鹤诗词,通过对鹤的全方位描摹,体现出唐宋文人思想和精神的变化。这一时期的文人对鹤这一意象有着强烈的悲情凝结,借鹤的物象表现了唐宋文人对人生的追问与思考,还反映了文人关于出世和入世的矛盾,既表现了诗人对飘逸洒脱的追求,对神仙世界自由的向往,也表现了入世无门的苦恼。在唐宋咏鹤诗词的内容题材上,有大量的赠鹤、乞鹤诗和题鹤图诗,是唐宋文人审美观和雅士情怀的充分体现。
  (二)咏鹤诗词的艺术手法
  唐宋诗歌艺术作为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巅峰,咏鹤诗词更是别有一番特色。
  第一,唐宋咏鹤诗词在关于鹤的外形描摹上,表现方式差异很大。唐代倾向于着重描写鹤的毛羽颜色,宋代则侧重于鹤的体态瘦长。这与唐代咏物崇尚思维的巧妙,执着于对实际面貌进行描写,而宋人偏爱营造朦胧意境,崇尚清瘦淡朴之美的风气是一致的。
  第二,唐宋咏鹤诗词都追求鹤的“形似”和“神似”,而宋人在这方面的运用较唐代文人更为成熟。如唐代常用洁白、飞动的事物形容鹤的形态,而宋人更注重描写鹤的品格,将“鹤格”视作精神理想的象征。
  第三,唐代咏鹤诗辞藻华丽,浓艳而又富贵;宋代咏鹤诗则清淡秀丽,淡雅脱俗。唐诗往往浓墨重彩的描绘鹤的形貌,而宋诗则更多的体现意境美,气质清净平和,具有深邃的情调韵味。
  第四,唐宋咏鹤作品中有采用乐府体和寓言体的形式。通过这些体裁的震撼人心的魅力,表达别鹤的悲惨和抑郁,借鹤表现诗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悲郁。
  第五,唐宋咏鹤诗词修辞手法多样,既善于比喻,大量将鹤比作人的作品,达到表达情感、批判现实的效果;另外还在诗词中运用大量的典故,使得诗歌内涵更加丰富,也显得更加高雅。
  三、 结语
  唐宋咏鹤诗词在内容和艺术上不仅继承了前时代的优秀成果,更在某些方面进行了独特的创新,体现了时代审美特点和艺术精神的改变,共同为后世的咏鹤诗词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可借鉴的资源和模式,意义重大。本文粗略探讨了唐宋咏鹤诗词的一些特点,旨在抛砖引玉,为中国鹤文学研究和传统诗词文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曹辛华,陈阳阳.唐宋诗词中的“鸣鹤”意象[J].阅江学刊,2011(06)
  [2]卢淑鑫,崔昊.浅析唐宋时期的鹤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4(03)
  [3]陈阳阳.唐宋鹤诗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断裂过程和承载力的估算方法,分别对4种不同尺寸的钢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楔入式劈裂断裂试验,并对其中2个试件粘贴应变片进行断裂过程的跟踪监测。试验
提起写作文,往往是学生“头大”,老师“头痛”。学生买了大量的作文书,老师声情并茂地传授技巧等似乎都不能让学生对作文提起浓厚的兴趣,学生“无病呻吟”式、“流水账”式的作文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掀开尘封已久的历史,我看见了你。残阳将一切染成了血色:枯藤、老树、昏鸦……告别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安逸,你
在采用荷载-裂缝口张开位移曲线确定断裂能思路的启发下,假设带缺口梁旋转点为等效虚拟裂缝的尖端点,根据旋转角和断裂功的概念,推导出了由三点弯曲梁试验测定的荷载-裂缝口张开
本文主要研究混凝土在机械荷载和水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裂缝的起裂、扩展和失稳断裂情况。试验采用楔入劈拉试件,试验时每间隔一定的机械荷载,施加一个循环的一定数值的水压力,
摘要:网页视觉设计,作为新时期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起到沟通消费者的作用,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冲动,不管是在电子商务这方面,还是从新发展的平面设计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子商务的成长  如今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发展带动许多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迅猛,电子商务也是互联网带动影响下发展壮大的。对于电子商务的销售者和消费者而言,都会因此受益。网络拉近了人们的距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便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它是"各种认识和思维的基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比较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本质属性,掌握知识
群众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群体性的审美活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文化正走出狭隘实用主义单纯服务的小圈子,转而着眼于民众,为他们提供有益的精神生活和有益的娱乐服务。  文化馆作为群众文化的“龙头”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应该以新的思想观念、新的工作思路、新的运作形式去开展工作,坚决纠正“等靠要”的陋习,否则,会导致事业萎缩、人才流失、阵地缩小、地位下降、优势全无的后果。所以,我们应该积极探
摘要:  油畫在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为的是中国的油画能够真正的走向世界,就需要我们清晰认识当前中国的油画发展现状。本文就中国油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状况和目前中国油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就行了介绍,希望油画创作者可以在借鉴外国油画发展的同时保护自我并在油画作品中体现人文精神,更好的促进中国油画的发展。  关键词:油画;发展;现状  中国油画已走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路程。其间,经历过种种波折,也取得了令人
本文对海河流域大气中单位面积空气柱内的水汽含量即可降水量,以及流域的4个边界面的大气水汽通量的年际和年代际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海河流域严重旱涝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