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藻混养互利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海洋水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1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3月,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用实验生态学方法,进行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和海带(Laminaria japonica)3种配比模式(栉孔扇贝密度分别为10、20、10粒/m2, 海带密度分别为1.0、1.0、2.0棵/m2)混养实验,定期观测环境和营养盐的变化,浮游植物消长情况以及栉孔扇贝、海带的存活和生长状况等.实验表明,模式Ⅲ较模式Ⅰ、Ⅱ中TIN、SiO4-Si、PO4-P的浓度低,其TIN中NH4-N含量较其余两种模式低;同时,模式Ⅲ中浮游
其他文献
以渔获率表示了假长缝拟对虾在东海的数量分布,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区,该种的年平均渔获率为1.4 kg/h,春季较高, 其余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南北数量
在21℃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对黑鲪生长及能量分配模式的影响。黑鲪的密度为5kg/m^3和8kg/m^3下的能量收支模型分别为:100A=30.37R+69.63G和100A=48.89R+51.13G。结果表明,黑鲪在低
在同一区域相邻的两个育苗场,采用杂交鲍作亲鲍,用两种方法进行育苗试验.结果显示,南方育苗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有效面积附苗量平均为106.7只/m2,生长速度快,后期稚鲍培育成活
深海海鱼鱼卵中的游离氨基酸占鱼卵总氨基酸含量的近50%(干重).游离氨基酸库中的游离氨基酸似乎是卵黄蛋白的水解产物.仔鱼吸收卵黄内源营养的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库中的游离氨
在不同氮、磷比(N∶P=1∶1、 4∶1、 16∶1、 80∶1、 160∶1)条件下,对球等鞭金藻进行了培养.通过对其生长和营养生理特性的研究发现:在N/P比等于16∶1的条件下,球等鞭金藻
以海带为材料,选用5株感染能力较强的褐藻酸降解菌作为致病菌,研究了活性氧(ROS)在海带抗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中的产生及其作用.结果表明:(1)海带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下活性氧的
论述了鳔器官的发育对海水鱼类人工培育苗种的影响,仔鱼期鳔的形成和充气是影响闭鳔海水鱼类人工育苗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鳔发育异常一是导致仔稚鱼死亡,二是导致脊柱前凸。在人
在实验室内约15℃水温下,投喂以细长脚Song(Themisto gracilipes)为主要成分的天然饵料,对成体方氏云Wei(Enedrias fangi)进行了排空率研究。对3种排空模型拟合效果的分析显示,平方
期刊
分别于水温26 ℃、盐度32的条件下和水温24 ℃、盐度32以及产卵后用0.002%的氨水刺激卵子的条件下,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九孔鲍排出体外的成熟未受精卵的形态,并研究了形态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