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中流自在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_9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片断一】
  师:暑假里,老师想去华山游玩,现在就想了解一下华山的有关资料,谁能来向老师介绍一下?
  生:华山在陕西省,高1997米,山高路陡,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说法。
  生:我知道华山的传说(叙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
  生:我来补充一点……
  评析:本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华山资料,激发学习兴趣。由于课前已让学生回家查阅资料或请教家人,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已“胸有成竹”,自然个个跃跃欲试。这样做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片断二】
  师:现在,我们就和这师徒俩一起去登华山,去看风景。分小组学习,说说他们在山顶看到哪些美景?
  (四人小组讨论并汇报)
  生:他们看到红通通的太阳,离自己很近。
  生:师徒俩还看到了白云就在自己脚下。
  生:除了蓝天和太阳,其他东西都比他们低。
  师:为什么会比他们低?
  生:华山真高哇!
  (学生齐读“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飘着朵朵白云”)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华山到底有多高,有多险!
  (播放华山录像,生边看边说:“哇!多高呀!”“真美呀!”师生共读,这次学生读得更投入: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学生边读边做手势)
  师:同学们被华山风景迷住了,读着,读着,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有的还做手势,这就是情不自禁啊!文中的小孩和大家一样,也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他吟诵了一首诗来赞美华山。
  评析:“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让学生入境?我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片断三】
  师:(点击古诗)谁来吟诵这首诗?(生纷纷举手,大声朗诵)
  师:读了前面的课文,谁能说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生同位互说。
  师:(点击第一句,齐读)课文哪一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诗?
  生:“除了蓝天……飘着朵朵白云。”
  (教师解释“与”、“更”、“齐”的意思)
  (教师点击第二句,问:这句是什么意思?书上有没有帮助你理解的句子?
  生:“太阳显得那么近……朵朵白云”。
  (点击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朵朵白云。教师解释“举头”、“首”。)
  齐读古诗,边读边做手势。
  师:这首诗赞美了华山的高,用诵读诗歌来赞美华山,就叫“咏华山”。
  评析:本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借“文”学“诗”。“文包诗”课文的特点就是以“文”解诗。苏教版编写这种类型的课文意在探索一条帮助儿童学习古诗的途径,即不待老师讲诗,学生学了“文”就懂得了“诗”。我只解了几个词语,其余让学生从课文里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帮助理解诗句。学生通过“文”“诗”对照,不需要老师解释分析太多就心神领会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片断四】
  (出示文中插图)
  师:同学们想不想再听听课文的录音?
  (放录音,配课文录像,学生小声跟读,细细品味)
  师:假如是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做什么?
  生:我想用照相机把它照下来。
  生:我想把家搬到那儿。
  生:我想对它唱首歌。
  师:唱什么歌?
  生唱:高高的山多么美。(全班同学鼓掌)
  一生大喊:老师,我想把它画下来!
  许多学生也喊着要画下来。
  师:好吧,既然有这么多同学想画,那就画吧。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在你画好的画旁边再写一首诗或一句话,来赞美华山。(学生兴趣盎然,动手画起来)
  评析:好的作业设计,应具有综合性、创造性,能够将复习巩固和迁移运用融为一体。这项作业结合了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巧妙而自然地进行借鉴迁移,在新课标大力实施的今天,我们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似“江边春水”,学生这艘“蒙冲巨舰”当是“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时候了。
其他文献
家庭是我们个人幸福生活的港湾,品格养成的摇篮,社会稳定的基石。和谐家庭是洒满阳光的恬静港湾。萧伯纳曾说“世上最不平凡的美是家里的美”。无论在何时,家都是《静夜思》中那举头望去的一轮明月,是《枫桥夜泊》时的夜半钟声,是《凉州词》里期盼的春风。  家和万事兴,家兴则民安,民安则国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就指出:“要注重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的独特作用,发挥妇女在弘扬中华
九月二十号清晨,我和另外五名实习生跟随着带队老师走进了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似乎也就是从那个清晨开始,我又一点点回到了我的童年。幼儿园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地方。学前教育专业的我大学里的每门专业课几乎都得与它有关,小到幼儿园每间教室内各个角区环境的布置,大到整个幼儿园环境的布局、规划,几乎都曾出现在我的专业课作业设计中。然而我没有上过幼儿园,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曾经的缺憾让我走上了这条路
在语文教育领域,谁也无法否认文学及文学教育的价值。但事实上,文学对学生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现在却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消解了大半。一方面,大家把文学教育举得很高很高;另一方面,文学教育的效果却又不尽如人意。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病根无疑是在语文教育界运行的“至少落后二十年到五十年”的文学知识。因此,当前急需有人把适用的文学知识迁移到中学语文教育中去,使它生发新的生命力。这是一项很有难度但也
2011年语文高考尘埃落定,语用题因其内容鲜活、视野开阔、形式多变成为各省市高考命题创新的新星。纵观今年17套高考试卷语用题,可以用生活和实用两个词来概括。一是考题贴近时代,靠近生活,让语文学习的现实情境更加真切。继去年的世博会、低碳经济、理想住宅等热点之后,今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五一禁烟令、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新能源的利用、大学校长全球峰会、史铁生逝世、网络语言的发展、汉字书写现状调查等都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个性化的、多元化的理解。《杏儿熟了》这一课的教学,怎样才能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呢?在读写奶奶颤颤巍巍打杏儿这一句时,一般我们的理解都是应该读出奶奶打杏儿的艰难。但仔细一想。这一句话还能不能读出其他的感受呢?    一、理解词义,初步感知    小伙伴们去偷杏儿暴露以后,个个都像一只只受到惊吓的
一、设计意图    上学时,读到“陌头杨柳黄金色”这样的诗句,总觉得不可理解,以后经过细细观察,才终于明白杨柳刚萌出的叶芽,远望过去真是一片金黄。因此,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语)的含义。人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春天里的发现。因此,教学在本单元应尽力让学生学会观察,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在语文园地之一,除了“读读认认”外,其他的环节都是紧紧围绕着单元主题的。在教
中年的孤独,是一群人的寂寞,形单影只看起来是寂寞,狂欢后却更加孤独。  中年的孤独,是思想与身体的分离。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正如同你不会懂所有的人,所有的人也不會懂你。  中年的孤独,是隔岸观火的欣赏。世界是个大舞台,总有形形色色的演员出场,有演员就要有观众,演员热闹了,观众就不能热闹,否则,演给谁看。  中年的孤独,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想太多只会徒增烦恼,并且把可爱的同行者从你身边赶走。 
这天,8岁的儿子小米神情落寞地问我:“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不高兴吗?”  小米是想爸爸了,爸爸出差了,因为时差的原因,不容易约到视频通话。偶尔他会打开手机,对着爸爸的照片一直看。  职场中人总是要出差。孩子也需要学习面对可能的分离,这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一个家庭要在各方之间保持健康平衡,尽可能照顾到各方需要,达到整体利益最大化。我这个妈妈的角色就至关重要了。  小米之所以想爸爸,自然是父子联系紧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到乐趣。    3、领悟福娃身上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向往奥运、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    通过写福娃来激发小学生喜迎奥运,培养奥运精神。    教学准备    1、制作“福娃”的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福娃的有关资料,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喜迎
教师的每一句话,学生的每一次发言,课文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个标点,甚至是一幅插图,一道习题,只要留心,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它能为学生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怎样才能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教学资源呢?    一、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唤醒学生的情感资源  作品是作家思想感情的寄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文章中的情与自己的情倾注于讲解之中,洋溢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