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到后,家长陆续离开,只有小天紧紧扯住妈妈的衣服哭泣。我轻轻拉过他,擦去他脸上的泪水说:“看,小朋友都坐好了,我们也坐好,听老师讲故事好吗?”他仰起小脸看着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开始,小天一下课就跑出教室,上课了才慢吞吞地回来。刚开始我亲自去找,后来让学生去找,都是从操场上把他拉回来的。慢慢地,他发展到课堂上要去上厕所,几次之后,我派学生“跟踪”他,发现他多数是跑出去玩了,或从厕所出来后去了操场。后来我拒绝了他上课去厕所的要求。这种情况我跟别的任课老师讲过,但他们毕竟不是班主任,就允许他去了。这样一节课掐头去尾他上不了多大会儿,几次小测验成绩很差。
但期末考试时,小天的语文、数学竟然都考了B,让我意外地惊喜,于是给他颁发了进步奖。拿到奖状的那一刻,他高兴地跳了起来,看得出他内心的喜悦。我告诉他:“继续努力,下学期有更大的奖励等着你!”他使劲点点头。
没想到的是,下学期开学之后他的表现还是很差。上课时他不及时进班,我派同学去找他,他竟然对同学拳脚相加。他每天到校时间很早,但只见书包,人却跑得没影儿。他妈妈陪读了一周,情况有所好转,之后又恢复原样。上课时他要么趴着,要么画画,要么扔一地碎纸。到期末,他的语文成绩只考了二十几分。
升入二年级,小天又添了一个“毛病”:上课铃响跑出去,很久不回来,等回来时问他,答曰:“解手去了!”只要不是我上课,他随时可能以上厕所为由跑出教室,根本不等教师答应。孩子们大多不愿和他玩,而他又想“刷存在感”,就开始招惹同学。小天比较强壮,于是告他状的同学越来越多。每次和他爸妈沟通过后,他都免不了挨一顿暴揍。后来,他揪头发、打自己,出现自虐倾向。
其实,小天能吃苦,喜欢帮助别人。同学受伤了,他第一时间援助,从他扶着同学走时的眼神中看得出他的担心和真诚。我当众表扬他,班上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他不好意思地趴在课桌上笑。这时候我觉得他挺好挺可爱的。我用表扬信、小贴画、糖果等奖励他,很有效,但热度只能持续三分钟。我把表扬信、小贴画收回时,也看不出他有多难过。难道他真的不在乎这些?
现在小天刚有了弟弟,妈妈更没时间管他了,就把他送到了补习班。每天到了下午第三节课时,小天会早早收拾好书包,扒着窗台上的栏杆往外看。
看到这场景,我很难过,这让我想起圈养的小动物——渴望自由。这个孩子,我能帮他什么呢?
交流:
温生玺(青海):案例呈现给我们的小天是这样的情况:1.不想进教室。2.面对奖状,开心地跳起来。3.同学去找他,他拳脚相加。4.二年级时问题更突出,自由出入教室。5.面对表扬,只热“三分钟”,行为反复。6.在家挨打。7.出现自虐倾向。8.表现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外在的行为是内心的映射,从小天的行为来看,他从内心深处抗拒周围的生活、学习环境。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等都做了什么?1.老师或者同学把他从操场上拉回来。2.跟踪“上厕所”。3.妈妈陪读。4.同学不愿意跟他玩,小天便招惹同学,于是同学告小天的状。5.被父母打骂。6.老师要回表扬信和贴画。7.妈妈更不管他了。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梯度: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周围人的行为都带着改变小天的目的。小天在周围人中间连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他怎么会有自我实现需求的渴望?逃避、打同学、自虐、反叛等就成了他本能的选择。
邬宗炯(河南):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小天处在“勤奋—自卑”这个阶段。“勤奋—自卑”这个阶段的儿童必须忘记他过去的希望和愿望,丰富的想象被驯服,被一些非人性事物的法则所约束,甚至被读、写、算所约束。如果自卑感战胜勤奋感,儿童就表现出无能力或者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小天周围的家长、老师、同学对他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父母打骂,老师、同学另眼相看。而且所有人对小天的关心都附带一个条件:好好学习。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的愿望没有那么强烈,需要慢慢培养,我们不能太着急。
马艳新(湖北):小天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还可以,下学期很差。班主任用了很多发现他闪光点的办法去鼓励他,但效果都不明显。这样一个孩子,不从根本上去解决学习问题,让他品尝到学习乐趣,他仍然会逃避学习的。老师与家长可以给他讲他喜欢的故事,启发他看绘本,鼓励他画听到和看到的绘本,慢慢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他体会到学习中克服困难、收获成功的喜悦,慢慢步入正轨。能够安下心来学习,逃课、不合群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案例中小天进步后,受到表扬、奖励,老师不该在他再犯错时收回对他的奖励,这样会让小天更加自卑与无助。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反复过程,老师要多一些耐心与等待。
曹新艳(山东):当改变小天困难时,可以从改变小天身边的环境入手。学生越跟小天计较,告状越多,越不利于小天的成长。老师可以从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入手,设置“团结、友爱”的班训,并通过开展系列化的活动,让班级文化深入人心。可以把课间游戏改为“手拉手,一起玩”,老师和同学们主动和小天一起玩。老师在游戏中适时赞扬同学的团结,鼓励他们好好相处,做好朋友。在学习方面开展“手拉手,互帮助”活动。由同学们帮小天补课,鼓励小天完成作业。如果有更多同学主动和小天玩、帮助他,小天的“存在感”会很强,有利于他融入班集体中。这样的教育不留痕迹,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郭守全(青海):教育小天这样的孩子,關键因素在家庭教育。老师要引导家长摒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发现小天的闪光点,让小天重获归属感和价值感。小天不愿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的恐惧,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小天学习,让他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要尊重孩子,并给予他恰当的帮助。
小学一年级新生报到后,家长陆续离开,只有小天紧紧扯住妈妈的衣服哭泣。我轻轻拉过他,擦去他脸上的泪水说:“看,小朋友都坐好了,我们也坐好,听老师讲故事好吗?”他仰起小脸看着我,点了点头。
第二天开始,小天一下课就跑出教室,上课了才慢吞吞地回来。刚开始我亲自去找,后来让学生去找,都是从操场上把他拉回来的。慢慢地,他发展到课堂上要去上厕所,几次之后,我派学生“跟踪”他,发现他多数是跑出去玩了,或从厕所出来后去了操场。后来我拒绝了他上课去厕所的要求。这种情况我跟别的任课老师讲过,但他们毕竟不是班主任,就允许他去了。这样一节课掐头去尾他上不了多大会儿,几次小测验成绩很差。
但期末考试时,小天的语文、数学竟然都考了B,让我意外地惊喜,于是给他颁发了进步奖。拿到奖状的那一刻,他高兴地跳了起来,看得出他内心的喜悦。我告诉他:“继续努力,下学期有更大的奖励等着你!”他使劲点点头。
没想到的是,下学期开学之后他的表现还是很差。上课时他不及时进班,我派同学去找他,他竟然对同学拳脚相加。他每天到校时间很早,但只见书包,人却跑得没影儿。他妈妈陪读了一周,情况有所好转,之后又恢复原样。上课时他要么趴着,要么画画,要么扔一地碎纸。到期末,他的语文成绩只考了二十几分。
升入二年级,小天又添了一个“毛病”:上课铃响跑出去,很久不回来,等回来时问他,答曰:“解手去了!”只要不是我上课,他随时可能以上厕所为由跑出教室,根本不等教师答应。孩子们大多不愿和他玩,而他又想“刷存在感”,就开始招惹同学。小天比较强壮,于是告他状的同学越来越多。每次和他爸妈沟通过后,他都免不了挨一顿暴揍。后来,他揪头发、打自己,出现自虐倾向。
其实,小天能吃苦,喜欢帮助别人。同学受伤了,他第一时间援助,从他扶着同学走时的眼神中看得出他的担心和真诚。我当众表扬他,班上的同学也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他不好意思地趴在课桌上笑。这时候我觉得他挺好挺可爱的。我用表扬信、小贴画、糖果等奖励他,很有效,但热度只能持续三分钟。我把表扬信、小贴画收回时,也看不出他有多难过。难道他真的不在乎这些?
现在小天刚有了弟弟,妈妈更没时间管他了,就把他送到了补习班。每天到了下午第三节课时,小天会早早收拾好书包,扒着窗台上的栏杆往外看。
看到这场景,我很难过,这让我想起圈养的小动物——渴望自由。这个孩子,我能帮他什么呢?
交流:
温生玺(青海):案例呈现给我们的小天是这样的情况:1.不想进教室。2.面对奖状,开心地跳起来。3.同学去找他,他拳脚相加。4.二年级时问题更突出,自由出入教室。5.面对表扬,只热“三分钟”,行为反复。6.在家挨打。7.出现自虐倾向。8.表现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外在的行为是内心的映射,从小天的行为来看,他从内心深处抗拒周围的生活、学习环境。家长、班主任、任课老师、同学等都做了什么?1.老师或者同学把他从操场上拉回来。2.跟踪“上厕所”。3.妈妈陪读。4.同学不愿意跟他玩,小天便招惹同学,于是同学告小天的状。5.被父母打骂。6.老师要回表扬信和贴画。7.妈妈更不管他了。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个梯度: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周围人的行为都带着改变小天的目的。小天在周围人中间连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和尊重需求都得不到保障,他怎么会有自我实现需求的渴望?逃避、打同学、自虐、反叛等就成了他本能的选择。
邬宗炯(河南):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小天处在“勤奋—自卑”这个阶段。“勤奋—自卑”这个阶段的儿童必须忘记他过去的希望和愿望,丰富的想象被驯服,被一些非人性事物的法则所约束,甚至被读、写、算所约束。如果自卑感战胜勤奋感,儿童就表现出无能力或者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信心。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或漠不关心造成的。小天周围的家长、老师、同学对他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父母打骂,老师、同学另眼相看。而且所有人对小天的关心都附带一个条件:好好学习。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学习的愿望没有那么强烈,需要慢慢培养,我们不能太着急。
马艳新(湖北):小天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还可以,下学期很差。班主任用了很多发现他闪光点的办法去鼓励他,但效果都不明显。这样一个孩子,不从根本上去解决学习问题,让他品尝到学习乐趣,他仍然会逃避学习的。老师与家长可以给他讲他喜欢的故事,启发他看绘本,鼓励他画听到和看到的绘本,慢慢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让他体会到学习中克服困难、收获成功的喜悦,慢慢步入正轨。能够安下心来学习,逃课、不合群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案例中小天进步后,受到表扬、奖励,老师不该在他再犯错时收回对他的奖励,这样会让小天更加自卑与无助。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反复过程,老师要多一些耐心与等待。
曹新艳(山东):当改变小天困难时,可以从改变小天身边的环境入手。学生越跟小天计较,告状越多,越不利于小天的成长。老师可以从建立和谐的班级文化入手,设置“团结、友爱”的班训,并通过开展系列化的活动,让班级文化深入人心。可以把课间游戏改为“手拉手,一起玩”,老师和同学们主动和小天一起玩。老师在游戏中适时赞扬同学的团结,鼓励他们好好相处,做好朋友。在学习方面开展“手拉手,互帮助”活动。由同学们帮小天补课,鼓励小天完成作业。如果有更多同学主动和小天玩、帮助他,小天的“存在感”会很强,有利于他融入班集体中。这样的教育不留痕迹,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
郭守全(青海):教育小天这样的孩子,關键因素在家庭教育。老师要引导家长摒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改善亲子关系,发现小天的闪光点,让小天重获归属感和价值感。小天不愿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的恐惧,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小天学习,让他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要尊重孩子,并给予他恰当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