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和理性思考

来源 :中国实用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理性思考。方法 69例肝血管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外科手术治疗组(34例)和肝动脉栓塞治疗组(35例)。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者采取肝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肝血管瘤缩小>1/2体积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QOL)评分、幸福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外科手术治疗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幸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幸福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外科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栓塞治疗组患者肝血管瘤缩小>1/2体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外科手术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动脉栓塞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外科手术治疗组的35.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效果理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环节质量控制管理对住院留置导尿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10月住院治疗的留置导尿管患者3823例作为观察组,患者接受环节质量控制管理干预;另选2016年1~10月住院
免疫功能正常的带状疱疹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疱疹后神经痛(PHN)。交感阻滞作为治疗带状疱疹及PHN的传统手段有三个治疗目的:急性期缓解疼痛,PHN期缓解疼痛,及防止急性带状疱疹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中危害性较高的一种疾病,因为患者会暂时失去消化道功能,这也导致患者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管道营养供给,但是因为在营养供给方面存在大量且种类繁多的药物,这
目的 探讨DNA损伤蒽环类药物诱导MDM2产生剪切体的表达.方法 采用多种DNA损伤药物处理原代胚胎成纤维细胞后,分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逆转录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五届编辑委员会于2014年11月正式成立。为了加强与新一届编委们的交流与沟通,聆听编委们对杂志工作的要求,编辑部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先后于2015
目的分别对以术后30 d死亡和术后90 d死亡计算的食管癌手术病死率在食管外科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以2000—2012年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单一手术组完成的95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食管癌前瞻性数据库中提取术后30 d死亡和术后30~90 d死亡的病例,分别以术后30 d死亡和术后90 d死亡计算病死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术后30 d死亡11例,30 d病死率为1.1%(1
目的 探讨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与前列腺增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确诊为前列腺增生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检测其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患者的免疫功能
目的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eIF4E)与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148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同距离组织中eIF4E与mTOR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本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纳入食管鳞癌患者50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5 cm以上组织中Notch信号通路4种受体(Notch1、Notch2、Notch3和Notch4)与5种配体(Dll-1、Dll-3、Dll-4、Jagged 1和Jagged 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上述Notch信号通路蛋白与癌组织细胞增生情况(Ki-67指数)及与患
目的评估术前检测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199(CA199)对结直肠癌Ⅱ~Ⅲ期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经病理学确诊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266例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分别比较术前CEA升高与CEA正常患者、CA199升高和CA199正常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并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