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在儿童外份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短期的视觉效果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诊治的儿童外伤性白内障连续病例32例(32眼),平均年龄(5.4±2.2)岁。所有病例使用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经角巩膜缘切口穿刺进前房行前囊切开、晶状体切除、后囊切开、前段玻切及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术后1周即进行视功能干预。随访时间平均为(17.1±8-2)个月。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中无并发症。术后1周眼压为(12.9±2.4)mmHg,炎症反应轻,无前房纤维渗出等反应。5眼(16%)有轻度虹膜后粘连。4眼(12%)发生视轴区混浊并行YAG激光后囊切开,5眼(16%)发生IOL表面色素沉着。无青光眼、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平均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为2.37±1.16,末次随访时为0.39±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16,P〈0.01)。金属致伤物、受伤后3个月内行白内障手术、弱视训练依从性好是术后BCVA≥20/40的预测指标(F-O.028、0.047、0.000,P〈0.05)。结论23.G微创玻璃体手术系统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早期行视功能干预能显著改善视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暗适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影响,用于制定标准化实验记录方案,便于比较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方法 实验研究.42只SD大鼠(42眼)随机分为7组,分别于暗适应15 min、30 min、lh、4~6 h、12~14 h、15~17 h、24~26 h后记录视觉电生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post hoe检验分析两两间差异.结果 暗适应时间对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主要
目的 研究混合散光儿童足矫配镜情况下戴镜与不戴镜视近(33 cm)时的调节反应,为临床正确配戴眼镜提供指导.方法 横断面研究.招募54例(54只有眼)经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后确诊为混合散光的5~7岁儿童,应用Shin-Nippon NVision-K5001红外线自动验光仪,测量其在阅读距离为33 cm时足矫戴镜及不戴镜情况下视近时的调节反应.采用配对t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阅读距离为33
目的 分析影响西藏地区老年性白内障术后视力改善的因素.方法 对西藏地区接受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278例,分析年龄、核分级、术式(超声乳化术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度数、角膜水肿部位等对术后视力改善的影响.视力采用LogMAR视力.统计方法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方法.结果 (1)单因素分析:术式:超声乳化术组术后较术前视力改善(平均视力差) 0.92±0.48,小切口白内障
目的 应用UBM探讨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40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行巩膜池成形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UBM测量术前和术后房角形态以及观察滤过泡内部结构、滤过道(巩膜池大小),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滤过泡形态以及滤过道
患者男,42岁.双眼无诱因先后视力下降20余天就诊.不伴眼红、眼痛、恶心、呕吐等.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矫正0.8(+1.00DS),左眼视力0.8,矫正1.0(+0.75DS)。
期刊
患者,男,8岁,因"左眼痛、视物不见1天"于2010年11月30 日入院.入院前1 d无明确诱因下突然出现左眼疼痛、视物不见,伴前额部疼痛,眼球转动时眼痛加重,无眼红、分泌物增多、发热、呕吐、昏迷,拟"左眼球后视神经炎"收住入院.入院前4个月期间曾因反复发热伴骨痛在我院儿科及北京儿童医院等医院就诊,考虑为"still病(全身型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芬必得、甲氨蝶呤、强的松等治疗,体温可控制,
期刊
患者女性,17岁.患者自出生一月余其父母即发现患者双眼呈现青灰色雾状改变,无畏光症状,后又发现患者双眼球较同龄儿童明显增大,且双眼视力差,无法准确抓取眼前物体.以"双眼先天性青光眼"收治入院.
期刊
目的 研究RTVue傅立叶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FD-OCT)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参数的重复性与准确性.方法 前瞻性研究.接受LASIK手术者58例(58眼),均选择右眼进行研究,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主觉验光.术前IOL Master测量角膜屈光力,术后3个月使用RTVue FD-OCT测量角膜中央3 mm直径范围内前表面曲率半径(Ranterior)、后表面曲率半径(R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0例(100眼)作为虹膜识别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等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术
目的 应用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比较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与Moria M2 90角膜板层切开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及形态特点.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61例行双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近视患者分别采用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制瓣(WaveLight组,36例)和Moria M2 90角膜板层切开刀制瓣(Moria组,25例).术后1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