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模式的构建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junhong7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分析了大创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将项目管理理念应用于大创项目管理,以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种类型的项目为项目大类,从内容、级别、时间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注有高度的顶层设计、有宽度的立项范围、有深度的实践活动、有力度的过程管理、有温度的文化氛围和有热度的管理服务等六个关键环节,充分发挥大创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过程管理;创新人才培养
  自2007年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大创”)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与发展,国内多数高校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大创纳入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了“国家级—省(市)级—校级”三级体系,立项数量、参与学生数、覆盖专业数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标志性成果的取得等方面成效突出。
  2017年,大创共立项36 000项,其中创新训练项目29 878项,创业训练项目4 124项,创业实践项目1 998项。参与高校涉及115所部属高校和31所省(自治区、直辖市)属地方院校,参与学生数量高达144 385人次。
  一、大创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对策略
  整体而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仍然处于“创业期”[1]。大创是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的自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一般历时1~2年,无固定的教学计划与课时安排,项目团队一般在6人以下。
  目前,在大创项目管理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政府层面。目前,政府层面的大创项目管理主要采用学校遴选立项、教育部备案认证的方式。教育部每年发布相关的立项申报通知,明确申报原则、项目经费及项目申报流程,但在选题的遴选、论证等方面缺少宏观指导,对“新工科”建设等亦缺少明确、有效的政策引导。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工作重点在于大创项目的组织申报和经费支持,而对于如何体现地方高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则缺少统筹规划及建设。
  (2)学校层面。多数高校重目标、轻过程,对大创项目的管理简单地以学生论文发表情况、专利申请数量、项目获奖等标志性成果为考核指标,忽略了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对项目申报过程中弄虚作假现象、项目实施中无明显工作进展的学生和不认真履行研究指导义务的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监控、监督和反馈机制。项目组成员中途退出或变更、项目预期目标降低、项目半路搁浅、研究无法继续进行等现象时有发生,没有充分发挥大创项目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
  (3)教师层面。大创项目一般是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科研工作设计出的、适合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训练项目,并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研究和训练。多数高校承认大创项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将指导项目的业绩纳入到教师岗位考核的标志性成果中,并且加大了对指导教师的奖励力度。但由于存在责任心、个人能力等方面的问题,部分指导教师简单地把大创项目看作是自己科研项目的补充,更多地关注如何完成岗位考核,而忽视了在项目指导过程中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4)学生层面。大创项目由学生自发地根据对项目的兴趣和对指导教师的喜爱进行自由选择而报名参加,研究团队成员在能力水平、专业知识及时间安排上存在差异,同时,业余可自由支配时间有限,导致投入时间不够、投入精力不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大部分学生扮演的是实施者和操作者的角色,学生创新主体的功能发挥不足,缺乏整体规划、目标定位、组织策划和沟通协调等能力,更习惯于在教师引领下完成具体的实验和课题研究,缺乏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
  针对大创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政府要转变职能,充当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者、推动者及协调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出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合理规划布局,为大创项目保驾护航。做好大创组织、遴选的顶层设计,大创项目应尽可能反映各个高校的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使大创项目具有多样性、代表性和先进性,更加科学地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前沿。构建“政产学研金介”六位一体协同机制,推动政府、社会、企业和高校四个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协同行动,形成合力,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大平台。
  二是高校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建立健全激励教师投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机制体制。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统筹、协调和指导各基层教学单位开展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创新大创项目管理模式,推动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创新创业的主体作用。大学生是驱动创新最具活力的力量,在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做项目研究的领导者、创新者,激發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强化主体地位,由外在推动到内化自觉,通过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达到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二、大创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
  项目管理是一种通用的管理方法,起源于企业管理领域,是指项目管理者在有限的时间、人力、经费等资源的约束下,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环节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评价和反馈,以实现项目目标的全过程管理[2]。
  大创项目具有独特性、时限性、目标性、生命周期性、实施过程的一次性等鲜明特征,大创项目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大创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根据高校大创项目越来越多、覆盖学生范围越来越广、管理越来越复杂的特点,运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大创项目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提升大创项目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本文针对大创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创项目管理的内涵,从内容、级别、时间三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与管理。以三种类型的项目为项目大类,每一个项目大类下为具体的研究项目,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立体覆盖”的管理模式。在内容上,涵盖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实现横向覆盖。在级别上,从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到院级,实现纵向贯通。在时间上,设置关键节点,实现深向控制,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大创项目管理模式。   (1)横向覆盖全部项目。本文将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看成是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第一层次是创新训练项目,面向所有学生。在通识教育阶段设置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并规定学分,开展对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普及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进行基本素质的培养。第二层次是创业训练项目,针对不同专业学生。通过与具体专业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沟通、管理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毕业后可以在相应工作领域进行岗位创新的能力。第三层次是创业实践项目,面向少数学生开展个性化教育。项目为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强烈的创业意识、敢于创新和勇于承担风险的学生提供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进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3],并举全校之力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帮助优秀的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2)纵向贯通所有级别。每一个大创项目实行项目制,依托具体项目开展深入的研究实践工作。在横向细分项目类型的基础上,设置国家级、省(市)级、校级和院级四级建设体系,形成“目标管理,过程调控,分级建设,持续改进,择优推荐,激励驱动”管理机制,确保项目研究的质量并促进项目水平的不断提高。
  (3)深向控制关键节点。深向控制关键节点,就是做好大创项目管理的整体布局,制定项目完整的进度计划、资源共享分配、监控项目进度、即时反馈改进等工作,统筹安排长期项目目标、阶段研究计划和短期工作安排。要强化节点控制,制定关键节点的质量标准,加强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通过对关键节点的阶段检查,督促落实项目目标和完成项目任务,整体推进项目研究工作的开展。
  三、大创项目管理模式的重要环节
  (1)顶层设计有高度。培养创新人才要贯穿教育全过程,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高校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将大创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创新创业课程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的重要地位,将大创项目纳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4],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跨层次(本科生、研究生、MBA、博士生)的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加强大创项目指导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大创项目实施的条件建设和制度保障。
  (2)立项范围有宽度。选题是否合适对于开展科学研究至关重要,所以选题是开展研究与进行实践的战略起点。然而,大多数本科生较少有系统地接触科学研究的机会,选题随意、来源少、重复多、研究目标不明确、缺乏创新[5]。
  同时,基于教师科研项目的选题虽然有助于科教融合,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比较大的困难。一般来说,科研项目难度比较大,项目周期就会比较长,如果作为大创的选题,指导教师必须精心策划、统筹安排,既不能影响正常的科研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所以,拓宽立项范围,丰富选题渠道,引导学生兴趣,提高项目选题质量尤其重要。
  (3)实践活动有深度。建立由学术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项目指导教师组成的大创项目指导教师团队,给学生以持续、专业、全方位的指导。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综合专题研究课程,以复杂专业问题为主线,重点讲授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与前沿发展。打通大创项目、专业课程、学科竞赛、企业实习以及毕业设计等环节,深化实习实践活动内容。推动国际化海外实习、海外夏令营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开放性、国际化的实践舞台[6]。
  (4)过程管理有力度。为确保项目研究质量,必须对项目整个研究周期实施全过程管理,完整的过程管理包括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以及中间过程的随时监控。首先是建立全方位、多元化、多角度的质量评价体系,合理评价大创项目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比大创项目结果本身更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应遵循“倡导主动实践,重在研究过程”的思想,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专业知识、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表现纳入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应畅通沟通渠道,即时反馈,在项目研究及项目监控的过程中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以便及时解决问题,保证项目研究的持续改进。
  (5)文化氛围有温度。校园文化环境是学校在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淀、形成并积极作用于全体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校风学风,以及相应的制度、物质和精神环境等各种软环境要素的综合体,校园文化是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土壤和根基。高校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平台和机会,积极引进外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倡导科教融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等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以“鼓励创新、崇尚进步”的文化培育和塑造学生,使“传承、创新、发展”的理念深入师生,营造有内涵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氛围。
  (6)管理服务有热度。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都承担着面向师生的事务性日常服务工作和教学管理及建设工作,而大创项目管理是一项不同于事务性管理的工作,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等多个部门来协同完成,因而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为师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及时的服务。同时,由于基于大创项目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完全相同,所以應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比如,优先支持参加大创项目且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等[7],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24.
  [2] MBA智库百科.项目管理[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E9%A1%B9%E7%9B%AE%E7%AE%A1%E7%90%86,2017-03-06.
  [3] 朱泓.大连理工大学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15(1):75-78.
  [4] 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在同济大学启动[EB/OL].http://www.gov.cn/gzdt/2011-10/25/content_1977381.htm.
  [5] 于斌,颜贤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30-33.
  [6] 郑家茂,吴涓,雷威.东南大学创新创业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30-32+35.
  [7] 吴爱华,等.以“互联网+”双创大赛为载体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3-27.
  [责任编辑:夏鲁惠]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探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目标定位基础上,详细阐述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协同职能:协同多元管理主体,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制度环境,保障教师教学发展的牵引力、推动力、内驱力并形成合力;协同多方研究力量,明晰教师教学发展与教学能力成长续谱,提升工作针对性与科学性;协同多维组织,建设点线面联动的学习型共同体,以进一步推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协同职能;制度;学习型组织 
期刊
摘 要:“精细有机合成化学及工艺学”团队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实验教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将育人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教学全过程,将传授基础知识同介绍新技术相结合,讲解工艺内容同加强新理论相结合,课堂教学强化师生互动,讲解新技术知识强化学生深度参与,实验教学注重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综合实验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在专业教学中培养具有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和世纪之交这三个重要节点编写者的心路历程为开端,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马文蔚《物理学》教材如何一步步改进、丰富与发展,并升级为配套完整的新形态教材。文章认为这本教材久具适用性、生生不息地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奥秘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還是许多专家、学者、编辑的心血凝聚与团队传承。  关键词:《物理学》教材;大学物理教学;教材编写  一届届学子学习使用的教
期刊
摘 要:介绍了制定“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历史背景,详细分析了地质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特点和基本要求,阐述了当前形势下坚持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在正确理解和使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如何充分体现办学单位自身优势、突出地质学本科专业办学特色的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质学专业;办学特色;知识结构;办学条件;保障体系;长效机制  建立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基
期刊
摘 要:为了贯彻核心价值观培育、综合能力养成、多维知识探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厚基础、强实践、严过程、求创新”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实践育人为宗旨,以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自主训练和竞赛驱动为手段,通过科教融合、成果转化以及与企业联合开发等方式,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开发构建了面向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期刊
摘 要:产业革命推动工科的形成与发展。今天,信息技术是新产业的核心,推动软件人才教育创新成为新工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本文从教育理念、知识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讨论了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所面临的新挑战,思考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新工科;软件类专业;新思维;教学建设;创新创业教育  一、新产业、新工科与软件人才教育  当今社会,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紹了贵州理工学院电路原理课程针对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引入清华大学“电路原理”慕课资源,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针对性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解决了系列教学问题,在师生两个层面取得良好改革成效。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全国不同层次高校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围绕优质慕课资源进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走出了一条协同发展的共赢之道。  关键词:慕课资源;混合式教学改革;共建共享、协同
期刊
摘 要: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多样化的高校招生政策类型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近年来,国家为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教育公平,制定了面向农村专项、西部专项的特殊类型招生计划。通过对H高校学业帮扶工作的实证分析,发现学业帮扶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满意度,改善教学效果,有利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政策目标,推动教育公平化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学业困难学生;学业帮扶  一、问题的提出  2
期刊
摘 要:课程建设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本文从设置分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搭建协同开放的实践平台、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地方商科院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的相关策略,为地方商科院校更好地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地方商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质量  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目标,是推动以创业带动
期刊
摘 要:以工科为主的大学,人文师资队伍相对薄弱,面临着如何建立有效的、具有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切实把通识教育融入本科培养全过程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提出以“新四会”能力培养为抓手来建立通识教育体系,通过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突破“核心通识课程+素质教育选修课”形式限制,深化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可供同类高校借鉴的通识教育体系。  关键词:通识教育体系;理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