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直升机的飞行特点,其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在我国的救援体系中,海上救援直升机承担运送人员、吊挂运输、搜索营救遇险人员、紧急撤离等任务。基于此,下文对我国目前海上救援直升机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具体实践优化措施。
[关键词]海上救援;直升机;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277-01
引言
作为海上人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海上搜寻救助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进一步减少水上人命、财产损失提高我国水上应急救援水平,交通部海事局等相关部门需要更好地履行国际海上搜救义务,优化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
1我国海上救援直升机的特点
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分为陆地应急救援和海上应急救援两方面。我国之所以要发展海上直升机救援体系,主要是为了降低海上事故损失的严重性。现阶段,根据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和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相关部门需加快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海上进行救援时,直升机通过在高空中飞翔和俯视的角度,并且没有任何障碍物遮挡,因此,援救人员在直升飞机上看到的视野比较广阔,获得的救援范围也更加广阔,这样就使得整个海上搜救工作变的相对容易。另外,海上救援直升机上均装有雷达探测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同时,直升机上还配备有完善的救护设备和专业的救护医生,甚至还有小型的抢救手术空间,因此可以更好地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2海上直升机救援现状
2.1海上直升机救援理念不够现代化
在新时期,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救援活动的多样化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对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现阶段,相关部门还未充分认识到海上直升机救援现代化的必要性,没有意识到其对于救援工作的基础作用,不能利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改进救援模式,这种落后的安全环保管理理念不利于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2.2安全配套设施不健全
在实践中,配套设施是海上直升机救援的物质保障,对其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单位不注重安全配套设施的现代化,降低了海上直升机救援中质量控制的实效性,并威胁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而影响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所以,如果相关部门不能保证安全配套设施的健全,不能更新和维护直升机仪器和设备,就无法保证海上直升机救援的质量和安全。
2.3救援人员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救援人员作为整个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对于海上直升机救援环节的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就实践层面而言,在海上直升机救援中,由于救援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越来越频发。在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中,考虑到救援工作的特性,相关部门特别需要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由于生产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引发的风险事故。
3海上直升机救援实践优化措施
3.1海上直升机主要救援方法
在昼夜间简单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海上直升机可自主或应召执行海上落水人员搜索营救任务,对落水人员进行简单的医疗救护。具体而言,搜救直升机需要具备以下功能:第一,在昼夜间简单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在海上搜索营救遇险人员。第二,具有自主导航和卫星导航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应急医疗救护能力,可对被救人员实施紧急抢救。根据救助飞行队经验,海上直升机主要救援方法有:第一,自动搜索方式在组合导航系统中,有固定的搜索模式可供机组根据当时的需要进行选择,并与自动驾驶系统交联,能够依靠卫星定位系统自动定位,可快速、准确完成既定范围的搜索。第二,机降方式直升机降落到船上或陆地上,直接将遇险人员接到机上。第三,直升机飞到预定地点上空,绞车员操控绞车放下救生员,救生员到达遇险人员身旁后,利用救生吊具将其救到机上。
3.2注重遇险船舶的准备工作
遇险船舶的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驾驶台应根据海况或者直升机驾驶员的要求,尽量控制船舶保持迎接直升机救助的最佳状态。第二,甲板上的待救人员必须携带无线电对讲机,保持与驾驶台的通信联系。第三,在降落区中央按规定用白色油漆绘上“H”字样的标志。第四,备好救生艇,并使其处于随时可用状态。万一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准备好的吊运区作业时,可放下救生艇进行间接作业。第五,在夜间救援时,在船舶的高大建筑顶部显示红灯,尽可能开启所有照明。在着落区附近准备好消防设备。第六,所有人员都应戴好安全帽,穿着救生衣。为了防止静电电击,控制吊钩的人员穿戴好电工用的绝缘手套和鞋子。
3.3完善机械配备
作为海上搜救的主要平台,我国的海上搜救直升机的数量和型号还远不能满足海上搜救的要求;在搜救直升机性能方面,应配置4轴自动驾驶仪使直升机能实现自动悬停,同时要配备组合导航系统和气象雷达。在应急救援任务设备方面,海上搜救直升机必须配置高性能海上红外搜索仪、强光搜索灯、高可靠性救生绞车、必要的救生吊具;为满足多种救援要求,海上搜救直升可配置空中广播警报器、机载救生电台、机载医疗救护装备、搜索定位设备等,以提高海上搜救能力。
3.4直升机降落甲板作业
在实践中,直升机降落甲板作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船舶甲板人员在直升机着陆前应远离作业区,现场指挥人员应站在着陆点的上风显著位置,以便能够看到直升机驾驶员,给出相应的信号。第二,在直升机着陆后会,关闭防止碰撞灯,在直升机驾驶员或者绞车手显示可以安全接近的信号后,甲板上人员才可以上前协助人员上下飞机或者卸下物料。第三,绞车手应协助船舶驾驶员管理直升机周围的人员流动。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作业区外的人员应听从现场负责人的指挥,所有货物都应及时从直升机旁移开,并保证货堆远离直升机下冲气流的影响。
3.5加强援救人员的职业素养
对于援救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是提高救援技术的有效措施,通过内部与外部培训的结合,打造出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援救人员。在实践中,提高援救人员的素质就是提高救援的效率,相关负责人应该优化救援技术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提升援救人员的专业素养。各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部门,以提升救援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适当地加强救援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是提高救援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上救援直升机救援工作展开及时高效,不受时空以及海上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利于降低海上事故损失的严重性。为此,相关部门要努力把最新的直升机救援技术应用到海上救援工作中去,优化海上救援直升机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救援工作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智斌.关于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24):33.
[2]刘少才.海上救援队——水域安全的最后防线[J].城市与减灾,2015(05):41-42.
[3]苏敏,黄高明,王红霞.飞行员海上遇险救生中的情报支援与协调机制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5,35(01):37-39+105.
[4]陈晓亮.海上救援直升机在我国的现状和分析探讨[J].科技風,2014(12):255.
[关键词]海上救援;直升机;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4-0277-01
引言
作为海上人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海上搜寻救助工作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进一步减少水上人命、财产损失提高我国水上应急救援水平,交通部海事局等相关部门需要更好地履行国际海上搜救义务,优化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
1我国海上救援直升机的特点
国家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分为陆地应急救援和海上应急救援两方面。我国之所以要发展海上直升机救援体系,主要是为了降低海上事故损失的严重性。现阶段,根据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和和有关部门的要求,相关部门需加快我国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在海上进行救援时,直升机通过在高空中飞翔和俯视的角度,并且没有任何障碍物遮挡,因此,援救人员在直升飞机上看到的视野比较广阔,获得的救援范围也更加广阔,这样就使得整个海上搜救工作变的相对容易。另外,海上救援直升机上均装有雷达探测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的速度和效率。同时,直升机上还配备有完善的救护设备和专业的救护医生,甚至还有小型的抢救手术空间,因此可以更好地保证被救人员的生命安全。
2海上直升机救援现状
2.1海上直升机救援理念不够现代化
在新时期,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救援活动的多样化发展,相关部门必须对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进行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现阶段,相关部门还未充分认识到海上直升机救援现代化的必要性,没有意识到其对于救援工作的基础作用,不能利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改进救援模式,这种落后的安全环保管理理念不利于救援工作的高效开展。
2.2安全配套设施不健全
在实践中,配套设施是海上直升机救援的物质保障,对其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有些单位不注重安全配套设施的现代化,降低了海上直升机救援中质量控制的实效性,并威胁着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而影响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所以,如果相关部门不能保证安全配套设施的健全,不能更新和维护直升机仪器和设备,就无法保证海上直升机救援的质量和安全。
2.3救援人员安全意识有待提升
救援人员作为整个生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对于海上直升机救援环节的正常运行有重要意义。就实践层面而言,在海上直升机救援中,由于救援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越来越频发。在海上直升机救援工作中,考虑到救援工作的特性,相关部门特别需要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由于生产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引发的风险事故。
3海上直升机救援实践优化措施
3.1海上直升机主要救援方法
在昼夜间简单或复杂气象条件下,海上直升机可自主或应召执行海上落水人员搜索营救任务,对落水人员进行简单的医疗救护。具体而言,搜救直升机需要具备以下功能:第一,在昼夜间简单或复杂气象条件下,在海上搜索营救遇险人员。第二,具有自主导航和卫星导航能力;第三,具有一定的应急医疗救护能力,可对被救人员实施紧急抢救。根据救助飞行队经验,海上直升机主要救援方法有:第一,自动搜索方式在组合导航系统中,有固定的搜索模式可供机组根据当时的需要进行选择,并与自动驾驶系统交联,能够依靠卫星定位系统自动定位,可快速、准确完成既定范围的搜索。第二,机降方式直升机降落到船上或陆地上,直接将遇险人员接到机上。第三,直升机飞到预定地点上空,绞车员操控绞车放下救生员,救生员到达遇险人员身旁后,利用救生吊具将其救到机上。
3.2注重遇险船舶的准备工作
遇险船舶的准备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驾驶台应根据海况或者直升机驾驶员的要求,尽量控制船舶保持迎接直升机救助的最佳状态。第二,甲板上的待救人员必须携带无线电对讲机,保持与驾驶台的通信联系。第三,在降落区中央按规定用白色油漆绘上“H”字样的标志。第四,备好救生艇,并使其处于随时可用状态。万一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在准备好的吊运区作业时,可放下救生艇进行间接作业。第五,在夜间救援时,在船舶的高大建筑顶部显示红灯,尽可能开启所有照明。在着落区附近准备好消防设备。第六,所有人员都应戴好安全帽,穿着救生衣。为了防止静电电击,控制吊钩的人员穿戴好电工用的绝缘手套和鞋子。
3.3完善机械配备
作为海上搜救的主要平台,我国的海上搜救直升机的数量和型号还远不能满足海上搜救的要求;在搜救直升机性能方面,应配置4轴自动驾驶仪使直升机能实现自动悬停,同时要配备组合导航系统和气象雷达。在应急救援任务设备方面,海上搜救直升机必须配置高性能海上红外搜索仪、强光搜索灯、高可靠性救生绞车、必要的救生吊具;为满足多种救援要求,海上搜救直升可配置空中广播警报器、机载救生电台、机载医疗救护装备、搜索定位设备等,以提高海上搜救能力。
3.4直升机降落甲板作业
在实践中,直升机降落甲板作业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船舶甲板人员在直升机着陆前应远离作业区,现场指挥人员应站在着陆点的上风显著位置,以便能够看到直升机驾驶员,给出相应的信号。第二,在直升机着陆后会,关闭防止碰撞灯,在直升机驾驶员或者绞车手显示可以安全接近的信号后,甲板上人员才可以上前协助人员上下飞机或者卸下物料。第三,绞车手应协助船舶驾驶员管理直升机周围的人员流动。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作业区外的人员应听从现场负责人的指挥,所有货物都应及时从直升机旁移开,并保证货堆远离直升机下冲气流的影响。
3.5加强援救人员的职业素养
对于援救人员职业素养的培训是提高救援技术的有效措施,通过内部与外部培训的结合,打造出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援救人员。在实践中,提高援救人员的素质就是提高救援的效率,相关负责人应该优化救援技术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水平,努力提升援救人员的专业素养。各单位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指导部门,以提升救援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适当地加强救援人员的培训力度,这是提高救援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与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上救援直升机救援工作展开及时高效,不受时空以及海上自然条件的限制,有利于降低海上事故损失的严重性。为此,相关部门要努力把最新的直升机救援技术应用到海上救援工作中去,优化海上救援直升机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救援工作的综合效率。
参考文献
[1]黄智斌.关于我国直升机海上救援技术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5(24):33.
[2]刘少才.海上救援队——水域安全的最后防线[J].城市与减灾,2015(05):41-42.
[3]苏敏,黄高明,王红霞.飞行员海上遇险救生中的情报支援与协调机制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5,35(01):37-39+105.
[4]陈晓亮.海上救援直升机在我国的现状和分析探讨[J].科技風,2014(1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