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197-01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须议”。思考是开发智力的源泉,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议论是获取新知的途径。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它们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年来,我的课堂教学常在实践我的课堂三步曲。
第一步曲:学起于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静寂,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因此,教师就要组织学生投心于独立思考,让他们真正感悟到问题的内含。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些教师把问题提出后,怕耽误教学进程,看见几只小手举起来马上让举手的同学回答,尽管许多同学还在思考,结果被干扰而无心动脑了。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自然就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学生回答问题中,有时回答不上来,教师或是不断地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在启发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是在暗示,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回答出来了,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是把学生带进了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学生的思考程度有多深?他们能感悟到多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再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直到真正感悟并回答出来。
我在教学《黄继光》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出:“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接受任务?”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高举起来了,可我却没有马上请他们作答,而是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同学把手放下,给他们一个再思考的机会。因为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回答,学生的答案十有八九是片面的、零碎的、不完整的,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思维,但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你们的反应真快,我想请你们带动其他同学,再认真读读课文,考虑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更精炼些,相信你们会回答得更精彩。”。于是,学生们一个个专心致志地边细读边思考,学生们举起了小手。这时,我先请一位中等水平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因为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眼看就要到达主峰时,被敌人的一个火力点阻挡住,可黎明就要到了,如果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所以黄继光主动地向指导员请求任务。”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黄继光主动请求任务的原因有三个:①战士们被敌人的火力点阻挡着不能前进;②东方升起了启明星,眼看黎明就要到了;③如果不很快地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之前攻不下高地,那一夜奋战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第二步曲:思源于疑
古人云:“学贵则疑”、“学则须疑”。现在教育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疑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的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启发学生小到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个环节,至于这个环节安排在什么时候,那要看情况而定,有时可以安排在揭题时,如:《“私塾先生”》揭题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纷纷提出质疑:“课题上的引号表示什么?”“私塾先生是谁?”“陈毅同志为什么要假扮私塾先生?”……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师再引导学生选择重要问题,便于教学的针对性。有时为了检查效果,可以安排在新课后,有时安排在教学重点处,如在《黄继光》教学过程中,第三段是本文的重点,当谈到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而光荣地牺牲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当时情况紧迫,黄继光已没有一件武器了,想到自己肩负着使命感,毅然不顾自己的生命,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掩护战士们的冲锋。也有少数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有同学认为:“黄继光可以用石头堵住敌人的枪口,因为敌人的火力点已塌了一半,我想那里一定有石头。”也有同学认为:“指导员还可以派人援助他。”这几个学生大胆质疑,不仅使全班同学得到了一交很好的教学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第三步曲:疑则须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难问题,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给予解疑。我总是在教学的重点或是难点处设计同桌交流,四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人人参与的机会,同时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信息量,促使他们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四人小组讨论時,每小组的学生一般是好、中、差兼顾,由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讨论,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讨论结果,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在这期间,教师要把握好学习重点和时间,对于讨论的深度和难度也要把握好,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做好引导调节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交流要讲求实效,不求形式上的热闹,可有可无的讨论不要安排。如《“私塾先生”》,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陈毅同志智勇双全的大无畏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你们读了课文后,感觉陈毅同志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激烈,各抒己见。教师在这期间要来回巡视、指导,防止讨论时间空耗。讨论以后,我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每小组推选出的“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有的说:“陈毅同志是位多才多艺、英勇无畏的人,从杀气腾腾的敌人端着枪察看的情况下,陈毅同志神态自若地给学生讲写字的要领,还连说带笑地讲述着动听的故事。”有的说:“陈毅同志是智高胆大、临危不惧的人,从他一进学堂到敌人离开这个过程中,显示出了他的智慧超人,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从容不迫,终于蒙过了狡猾的敌人。”还有的说:“陈毅同志是位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人,我从日本鬼子问他是干什么的,他泰然地说自己是教师的干活。”学生通过讨论,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总之,在课堂过程中,关键一点是要使学生将遇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议,议中学,这样既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又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须议”。思考是开发智力的源泉,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议论是获取新知的途径。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它们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年来,我的课堂教学常在实践我的课堂三步曲。
第一步曲:学起于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室里静寂,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因此,教师就要组织学生投心于独立思考,让他们真正感悟到问题的内含。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些教师把问题提出后,怕耽误教学进程,看见几只小手举起来马上让举手的同学回答,尽管许多同学还在思考,结果被干扰而无心动脑了。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自然就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学生回答问题中,有时回答不上来,教师或是不断地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在启发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是在暗示,学生在教师的暗示下回答出来了,表面上课堂气氛活跃,实际上是把学生带进了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试想,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学生的思考程度有多深?他们能感悟到多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再鼓励他们积极思考,直到真正感悟并回答出来。
我在教学《黄继光》第二课时时,我向学生提出:“黄继光为什么要主动接受任务?”话音刚落,就有两三只小手高举起来了,可我却没有马上请他们作答,而是用手势示意这几位同学把手放下,给他们一个再思考的机会。因为在这极短的时间里回答,学生的答案十有八九是片面的、零碎的、不完整的,还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思维,但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于是我及时表扬了他们:“你们的反应真快,我想请你们带动其他同学,再认真读读课文,考虑周到些,把语言组织得更精炼些,相信你们会回答得更精彩。”。于是,学生们一个个专心致志地边细读边思考,学生们举起了小手。这时,我先请一位中等水平的学生起来回答,他回答道:“因为战士们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山头,眼看就要到达主峰时,被敌人的一个火力点阻挡住,可黎明就要到了,如果攻不下597.9高地,一夜奋战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所以黄继光主动地向指导员请求任务。”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黄继光主动请求任务的原因有三个:①战士们被敌人的火力点阻挡着不能前进;②东方升起了启明星,眼看黎明就要到了;③如果不很快地拿下这个火力点,黎明之前攻不下高地,那一夜奋战夺取的山头就会全部丢失。”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经历了一个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历程,经历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
第二步曲:思源于疑
古人云:“学贵则疑”、“学则须疑”。现在教育学家也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疑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的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可以启发学生小到课题、遣词、造句的质疑,大到联系前后文探究文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
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个环节,至于这个环节安排在什么时候,那要看情况而定,有时可以安排在揭题时,如:《“私塾先生”》揭题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纷纷提出质疑:“课题上的引号表示什么?”“私塾先生是谁?”“陈毅同志为什么要假扮私塾先生?”……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师再引导学生选择重要问题,便于教学的针对性。有时为了检查效果,可以安排在新课后,有时安排在教学重点处,如在《黄继光》教学过程中,第三段是本文的重点,当谈到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而光荣地牺牲时,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当时情况紧迫,黄继光已没有一件武器了,想到自己肩负着使命感,毅然不顾自己的生命,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掩护战士们的冲锋。也有少数学生大胆提出质疑,有同学认为:“黄继光可以用石头堵住敌人的枪口,因为敌人的火力点已塌了一半,我想那里一定有石头。”也有同学认为:“指导员还可以派人援助他。”这几个学生大胆质疑,不仅使全班同学得到了一交很好的教学求异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且还产生了一个创新的见解。
第三步曲:疑则须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难问题,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给予解疑。我总是在教学的重点或是难点处设计同桌交流,四人小组讨论的环节。这样,可以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人人参与的机会,同时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启发,增加课堂信息量,促使他们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四人小组讨论時,每小组的学生一般是好、中、差兼顾,由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同学讨论,推选一位同学归纳小组同学的讨论结果,准备参加全班交流。在这期间,教师要把握好学习重点和时间,对于讨论的深度和难度也要把握好,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做好引导调节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交流要讲求实效,不求形式上的热闹,可有可无的讨论不要安排。如《“私塾先生”》,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体会陈毅同志智勇双全的大无畏精神。我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你们读了课文后,感觉陈毅同志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讨论激烈,各抒己见。教师在这期间要来回巡视、指导,防止讨论时间空耗。讨论以后,我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每小组推选出的“发言人”汇报讨论结果。有的说:“陈毅同志是位多才多艺、英勇无畏的人,从杀气腾腾的敌人端着枪察看的情况下,陈毅同志神态自若地给学生讲写字的要领,还连说带笑地讲述着动听的故事。”有的说:“陈毅同志是智高胆大、临危不惧的人,从他一进学堂到敌人离开这个过程中,显示出了他的智慧超人,在敌人面前毫不畏惧,从容不迫,终于蒙过了狡猾的敌人。”还有的说:“陈毅同志是位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人,我从日本鬼子问他是干什么的,他泰然地说自己是教师的干活。”学生通过讨论,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总之,在课堂过程中,关键一点是要使学生将遇阅读中多思、善思、深思,做到学中问,问中议,议中学,这样既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又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