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使用GE多层螺旋CT对病灶位置、深度的分析效果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我院自愿接受治疗的43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于急性发病期间,分别给予GE多层螺旋CT扫描与常规诊断方式,探查患者病灶位置,分析其多方位重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并跟踪观察接受不同诊断方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继而探究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使用GE多层螺旋CT对病灶位置、深度的分析效果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结果:观察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能够更加准确判定急性阑尾炎的病灶直径,明确其MDIAF情况,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应用GE多层螺旋CT检测方式效果理想,能够清晰观察其病灶位置、深度,便于临床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急性发病期; GE多层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28-03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众多急腹症中,其发病率居首位,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可见于全年龄段,通常集中发病于20~40岁人群中,超过发病率总比的40%。截至目前为止,临床上对于急性阑尾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并未完全明确,但目前主流的研究认为,突发性阑尾炎多因梗阻、阑尾腔内细菌所致,因此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高度相关;阑尾炎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待发病后多呈急性,且由于阑尾的生理位置较为特殊,其大小及形态等均存在个体性的差别,因此临床诊断并不理想[1]。基于此,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于发病期内做出精准、快速的诊断尤为关键。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43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扫描与GE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病灶位置、深度等情况,继而分析GE多层螺旋扫描对急性发病期阑尾炎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于急性发病期间,分别给予GE多层螺旋CT扫描与常规诊断方式,探查患者病灶位置,分析其多方位重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其中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常规诊断方式作为对照组,将GE多层螺旋CT扫描方式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共计219例,男性110例,女性109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59±2.92)岁;观察组22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10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23±2.98)岁;患者疾病类型均为急性阑尾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执行对比,详见表1。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自确诊病情后入住我院,调查病史资料未见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③所有患者成功接受CT检查,且神志清醒;④研究内容全程经伦理委员会监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恶性肿瘤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严重传染病者;⑤脏器功能病变者及智力障碍者;⑥认知功能异常者;⑦患者(或家属)无法配合本次研究内容、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①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诊断方式,结合临床诊断及B超診断的特点,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观察患者右下腹痛情况,留意其上腹痛转移情况,记录其是否转移至右下腹痛,全身反应指标包括恶性呕吐、发热、疼痛等。②临床体征包括:右下腹有明显压痛、且压痛部位固定,阑尾化脓者除压痛外,合并有反跳痛。③辅助检查化验:部分阑尾炎彩超检查可肿大的阑尾、右下腹可见积液、但部分病例阑尾炎彩超检查不见阑尾,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可见升高。④以直径>6mm,7mm做为阈值,正常阑尾具有不可压缩性。最大压痛点位置可见同心分层、不可压缩的腊肠样结构,管腔内可见浓汁;未见壁增厚现象,存在明显的管腔扩张趋势,阑尾壁的厚度均不足3mm,经检验后的黏膜下层呈高回声,且存在明显的水肿特征。高回声粘膜下层状况进行性肿大,临床检验可将其判定为化脓性阑尾炎(详见图1),同时,若未见粘膜下层,临床检验可将其判定坏疽性阑尾炎(详见图2)。
1.3.2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优先执行CT平扫,选择GE-64层螺旋CT机,设置参数信息:设备管电压维持在120KV,管电流维持在220mA,层厚为3mm,图像矩阵调整为512×512,在诊断过程中停用一切造影剂、对比剂;指导患者去仰卧位,自上浮膈顶处开展扫描,持续至患者肝脏部位下端,并自上中腹部膈顶处,持续扫描至肾脏部位下端,进行中下腹扫描及全腹扫描,随后将扫描的冠状面、曲面及矢状面进行图像三维重建(MPR),促使其阑尾显现,获得病变图像,由诊断医师进行病情判断。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手术检查,439例患者均得到病理确认,从不同角度观察阑尾及其周围的整体情况。
1.4观察指标
根据本次研究调查结果,分析不同组间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之间的差异;同时记录误诊例数与误诊疾病类型。
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指标差异,其中包括阑尾壁厚度、直径及MDIAF。
诊断两组患者建立为期3个月的临床随访调查,观察其远期治疗效果,继而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使用GE多层螺旋CT对病灶位置、深度的分析效果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数据描述采用(xx±S)与百分比,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检测结果分析
对照组219例患者,均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经常规诊断方式可见,共检出210例(95.89%)急性阑尾炎患者,回肠末端炎5例(2.28%),盲肠炎3例(1.37%),无异常发现1例(0.46%),误诊率为4.11%。确诊的210例患者中,均可见明显的阑尾炎局部肿胀,直径均在6mm以上,阑尾周围界限不清,且盲肠管周围可见明显渗出。因肠系膜脂肪过低,将增粗阑尾造成误诊,导致误认为回肠末端,致使阑尾显示不清,导致误诊。
2.2观察组患者检测结果分析
观察组220例患者均为急性阑尾炎,经GE多层螺旋CT分,共检出220例(100.00%)阑尾炎患者,误诊率为0.00%;所有患者均可见其阑尾局部肿胀情况,直径均在6mm以上,且明显可见增粗阑尾腔实变,详见图3;同时,GE多层螺旋CT图像可见,患者阑尾周围界限不清,回盲肠管周围有明显渗出迹象,存在阑尾腔内结石与积液风险,详见图4;另患者阑尾周围组织内,存在空气密度影及粪石影,回盲部脂肪密度增高明显,其中可见斑点状及条纹装密度增高影较为清晰,详见图5。
2.3两组诊断诊断指标对比
不同诊断方式在阑尾壁厚度诊断方面并未见明显差异,但经GE多层螺旋CT扫查,能够更加准确的判定急性阑尾炎的病灶直径,明确其MDIAF情况,消除疾病隐患,详见表2,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不同诊断方式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
观察组在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见于转移性右下腹痛或阑尾点压痛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急性阑尾炎的發病率已突破0.1%;在医院普查结果中,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占同期腹部外科患者总比的15%[2]。急性阑尾炎的发病范围适用于全年龄段,多以青少年为主,发病比重已超过40%,同时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3]。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应用GE多层螺旋CT检测方式效果理想,能够清晰观察其病灶位置、深度,便于临床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涛, 邹若梅, 李益华, et al. CT诊断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11).
杨国富. 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 医药前沿, 2017,12(27):55-64.
[2]谢红.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5(04):113-114.
[3]赵智慧. 评分法筛选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病例的超说明书使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84(10):118-121.
[4]王连涛, 成海春, 许美芳.急性阑尾炎并感染性休克的救治体会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v.16;No.385(17):143-145.
[5]王平, 毛治尉, 白华东. 64层螺旋CT评估急性阑尾炎的位置分布、性质及稳定性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02):122-125-157.
[6]刘志华, 颜雷, 刘英. 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J]. 当代医学, 2019, 25(04):154-155.
[7]李涵默, 丁冠融.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 32(01):74-76.
[8]甄鹏飞, 张文举, 王苗.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肺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03):68-69+71.
作者简介:付泽鹏,男,1990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韶关;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腹部CT及胸部平片的研究;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急性发病期; GE多层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128-03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外科疾病,在众多急腹症中,其发病率居首位,其病症机理较为复杂,病情发展迅速,可见于全年龄段,通常集中发病于20~40岁人群中,超过发病率总比的40%。截至目前为止,临床上对于急性阑尾炎发病因素的研究并未完全明确,但目前主流的研究认为,突发性阑尾炎多因梗阻、阑尾腔内细菌所致,因此与患者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高度相关;阑尾炎的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待发病后多呈急性,且由于阑尾的生理位置较为特殊,其大小及形态等均存在个体性的差别,因此临床诊断并不理想[1]。基于此,针对急性阑尾炎患者,于发病期内做出精准、快速的诊断尤为关键。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43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扫描与GE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病灶位置、深度等情况,继而分析GE多层螺旋扫描对急性发病期阑尾炎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所有患者于急性发病期间,分别给予GE多层螺旋CT扫描与常规诊断方式,探查患者病灶位置,分析其多方位重建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其中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将常规诊断方式作为对照组,将GE多层螺旋CT扫描方式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共计219例,男性110例,女性109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59±2.92)岁;观察组220例,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10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23±2.98)岁;患者疾病类型均为急性阑尾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可执行对比,详见表1。
1.2诊断及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自确诊病情后入住我院,调查病史资料未见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患者年龄均在18岁以上;③所有患者成功接受CT检查,且神志清醒;④研究内容全程经伦理委员会监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并发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恶性肿瘤者;③凝血功能障碍者;④合并严重传染病者;⑤脏器功能病变者及智力障碍者;⑥认知功能异常者;⑦患者(或家属)无法配合本次研究内容、中途退出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
①所有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诊断方式,结合临床诊断及B超診断的特点,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观察患者右下腹痛情况,留意其上腹痛转移情况,记录其是否转移至右下腹痛,全身反应指标包括恶性呕吐、发热、疼痛等。②临床体征包括:右下腹有明显压痛、且压痛部位固定,阑尾化脓者除压痛外,合并有反跳痛。③辅助检查化验:部分阑尾炎彩超检查可肿大的阑尾、右下腹可见积液、但部分病例阑尾炎彩超检查不见阑尾,化验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有可见升高。④以直径>6mm,7mm做为阈值,正常阑尾具有不可压缩性。最大压痛点位置可见同心分层、不可压缩的腊肠样结构,管腔内可见浓汁;未见壁增厚现象,存在明显的管腔扩张趋势,阑尾壁的厚度均不足3mm,经检验后的黏膜下层呈高回声,且存在明显的水肿特征。高回声粘膜下层状况进行性肿大,临床检验可将其判定为化脓性阑尾炎(详见图1),同时,若未见粘膜下层,临床检验可将其判定坏疽性阑尾炎(详见图2)。
1.3.2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优先执行CT平扫,选择GE-64层螺旋CT机,设置参数信息:设备管电压维持在120KV,管电流维持在220mA,层厚为3mm,图像矩阵调整为512×512,在诊断过程中停用一切造影剂、对比剂;指导患者去仰卧位,自上浮膈顶处开展扫描,持续至患者肝脏部位下端,并自上中腹部膈顶处,持续扫描至肾脏部位下端,进行中下腹扫描及全腹扫描,随后将扫描的冠状面、曲面及矢状面进行图像三维重建(MPR),促使其阑尾显现,获得病变图像,由诊断医师进行病情判断。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病理手术检查,439例患者均得到病理确认,从不同角度观察阑尾及其周围的整体情况。
1.4观察指标
根据本次研究调查结果,分析不同组间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之间的差异;同时记录误诊例数与误诊疾病类型。
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临床诊断指标差异,其中包括阑尾壁厚度、直径及MDIAF。
诊断两组患者建立为期3个月的临床随访调查,观察其远期治疗效果,继而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使用GE多层螺旋CT对病灶位置、深度的分析效果及对治疗的指导价值。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数据描述采用(xx±S)与百分比,t检验计量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照组患者检测结果分析
对照组219例患者,均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经常规诊断方式可见,共检出210例(95.89%)急性阑尾炎患者,回肠末端炎5例(2.28%),盲肠炎3例(1.37%),无异常发现1例(0.46%),误诊率为4.11%。确诊的210例患者中,均可见明显的阑尾炎局部肿胀,直径均在6mm以上,阑尾周围界限不清,且盲肠管周围可见明显渗出。因肠系膜脂肪过低,将增粗阑尾造成误诊,导致误认为回肠末端,致使阑尾显示不清,导致误诊。
2.2观察组患者检测结果分析
观察组220例患者均为急性阑尾炎,经GE多层螺旋CT分,共检出220例(100.00%)阑尾炎患者,误诊率为0.00%;所有患者均可见其阑尾局部肿胀情况,直径均在6mm以上,且明显可见增粗阑尾腔实变,详见图3;同时,GE多层螺旋CT图像可见,患者阑尾周围界限不清,回盲肠管周围有明显渗出迹象,存在阑尾腔内结石与积液风险,详见图4;另患者阑尾周围组织内,存在空气密度影及粪石影,回盲部脂肪密度增高明显,其中可见斑点状及条纹装密度增高影较为清晰,详见图5。
2.3两组诊断诊断指标对比
不同诊断方式在阑尾壁厚度诊断方面并未见明显差异,但经GE多层螺旋CT扫查,能够更加准确的判定急性阑尾炎的病灶直径,明确其MDIAF情况,消除疾病隐患,详见表2,相关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不同诊断方式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对比
观察组在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其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见于转移性右下腹痛或阑尾点压痛反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急性阑尾炎的發病率已突破0.1%;在医院普查结果中,急性阑尾炎住院患者占同期腹部外科患者总比的15%[2]。急性阑尾炎的发病范围适用于全年龄段,多以青少年为主,发病比重已超过40%,同时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3]。
综上所述,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应用GE多层螺旋CT检测方式效果理想,能够清晰观察其病灶位置、深度,便于临床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涛, 邹若梅, 李益华, et al. CT诊断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 2017(11).
杨国富. 螺旋CT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 医药前沿, 2017,12(27):55-64.
[2]谢红.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8, 35(04):113-114.
[3]赵智慧. 评分法筛选成人单纯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病例的超说明书使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7,84(10):118-121.
[4]王连涛, 成海春, 许美芳.急性阑尾炎并感染性休克的救治体会及临床特点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8, v.16;No.385(17):143-145.
[5]王平, 毛治尉, 白华东. 64层螺旋CT评估急性阑尾炎的位置分布、性质及稳定性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17(02):122-125-157.
[6]刘志华, 颜雷, 刘英. 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探讨[J]. 当代医学, 2019, 25(04):154-155.
[7]李涵默, 丁冠融.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临床研究, 2019, 32(01):74-76.
[8]甄鹏飞, 张文举, 王苗. 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对肺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9, 28(03):68-69+71.
作者简介:付泽鹏,男,1990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韶关;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腹部CT及胸部平片的研究;职称:放射科诊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