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bianhongyaog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现实意义,其后提出了一系列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学已经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不同的学科也在进行着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希望以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应当是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也是整个中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效地渗透到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大多数中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现实意义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相关教育部门明确提出,当代中小学生的培养应当以爱国、爱党、爱人民为主要核心内容,注重学生爱国情操、责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及国家相关政治道路的认知,坚持走社会主义特色化道路,树立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深刻掌握并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从而在未来发展中不忘初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具备健全完善的法律、法治意识,从而养成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为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得高素质人才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并不断突破自我。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具有千百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文化文学源远流长,蕴含着我国宝贵的财富,这也是我国历史文化教育的主要依据。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其肩负着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任,在中学教育过程中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传统美德的感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加快语文教学的转型发展,当前中学语文教师不仅仅应当对我国社会中先进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还应当根据作品的中心思想和内在情感,感悟到其中的德育哲理。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有针对性地融入德育教育相关内容,有效实现德育教育目标任务,从而加强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更好地实现素质发展。
  二、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主要策略和措施
  (一)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1.加强学生對德育教育的深刻认知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渗透,引导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意识到德育教育对自身可持续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正确衡量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有效解决个性化与共性化的不同和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多种道德品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将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进行影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道德修养,逐渐将教学的侧重点从理论转变为社会实践。
  2.充分融入法治教育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国长期以来都是法治社会,一系列社会活动都是基于法律法规所开展的,法律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核心要求。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应当注意与法治教育的有效结合。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德育教育,学生难免会对法治知识有所缺失,学生在后期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如果面临法治与道德之间的冲突,很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甚至受他人的不良影响做出错误决定,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法律与道德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并维护社会发展,只有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才能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发展。
  3.有针对性地将心理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中
  对学生的心理教育也能有效推动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学生的心理状态能够充分凸显出德育教育的效果。基于此,语文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并掌握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及主要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教育,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因材施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对教材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教育有效融入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对教材文章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文章特点,找到德育教育与教材内容的有效切入点,使得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从而实现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出引导作用和辅助作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运用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从而高效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尤其是对于一些质量高的、文笔细腻的文章而言,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情感教学,将自身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情感表达进行阐述,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内涵,感受到文章情感,以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可以根据德育教育是否落实到位进行分析和有效衡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仅应当对文章的结构、写作技巧进行深入分析,还应当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找到文章的真善美,将自身的情感也融入文章中,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方法。
  (三)积极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高效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应当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受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影响,阅读与写作教学效率始终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语文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例如演讲比赛、辩论赛、手抄报、阅读交流会等,尽可能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立足于教材内容,将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引入实践活动,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法、项目教学法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深入开展德育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以对相关的资料文献进行收集,寻找大量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其后基于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将德育教育知识充分高效融入教学中,同时通过视频课件、图片、音频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德育知识及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语文本身所涉及的学科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技术对语文知识点和技能进行深入挖掘,提高阅读质量和效果。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技术已经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提高,也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语文教材中枯燥无趣的知识点转化为生动、形象、具有一定趣味性的图片和视频课件,以此营造出良好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进一步明确德育教育目标,加强对教材文章内涵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积极开展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高效渗透德育教育,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深入开展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覃颖.初中语文小说审美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任蓉.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研究[J].教师,2011(33).
  作者简介:林桂英,女,1979年生,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人,200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任教于漳浦县深土中学,研究方向为德育。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里面包含着儿童的生活,承载着儿童的梦想,诠释着儿童的情感体验……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呵护童心,引导童真,激发童趣,让学生快乐地徜徉于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天地中。  【关键词】童心;童真;童趣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案例一:呵护童心——莫让
【摘要】本人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就”和“才”语义和语用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探究“就”和“才”的实词虚化过程并依据时间像似性原则对“就”和“才”的语义和语用偏误进行解释。  【关键词】“就”;“才”;认知;时间像似性  【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现阶段,偏误分析的研究一般以语言的对比与分析为主,很少注重语言内部的心理描述,而本文通过对“就”和“才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网络发展背景下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都有较为显著的提升。为此,教育部门就开始对我国高中生汉语言文学方面的素质予以重视,并在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下实现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措施,进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对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转型做出积极的贡献。本文主要以高中生的角度分析当前时代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和创新趋势的重要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改
【摘要】随着中国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教育的摇篮,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高中语文则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高中阶段是我国众学子一转折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夯实基础,打造高文化、高素质、高水平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加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吴文化又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地方特性与中华文明融为一体。国家发展到现在,民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研究领域也是广泛的,民俗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并且演变流传至今,它对民族的团结和强大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然而,就是这优秀的民族文化却在渐渐地走向缺失,走向消弭,作为与其他民族与国家最重要的区别标志,民族文化的未来应该由谁来传承和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学习,并建构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彰显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文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历史价
【摘要】语言文字训练是学生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素养逐步得到提高。语言跟生活有着天然联系,语言从生活中来,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只有将语文教学延伸到校园、家庭、社会,给学生提供大量听说读写实践的机会,才能促成所学语言的全面内化。  【关键词】语言训练;阅读;情感 ;写作;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从教以来,我
目的本研究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技术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sis plaque,CAP)的特性,比较普罗布考(probucol)、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阿司匹林(as
【摘要】作为农业经济大国,“乡土”是中国社会的永恒话题,因此乡土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学术界对乡土小说的研究较多,有就整体内容、情怀以及技巧的研究,也有就某一时期某一作者的某一乡土小说作品的单独或对比研究,但是对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乡土小说研究则较少。本文以艾布拉姆斯的“镜与灯”为基点,通过对高中语文教材中乡土小说的分析,探究作家在作品中寄托的对家国社会的殷切希望。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
【摘要】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功课之一,通过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基本功底,还可以在丰富的文本内容中增加学生的人文内涵,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在教学中慢慢浸润德育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取得明显的进步。这是就业市场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