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此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帮助学生打好良好的语言能力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和技巧,达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策略探微
笔者认为,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先从阅读教学上着手。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背景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阅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其实践性对教学提出了特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兴趣爱好,还应注重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和训练阅读技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形成阅读能力。
一、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如果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过多或陌生句型过多,学生阅读起来也只能“望文兴叹”,因此打好语言能力基础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过好“三关”。
1. 过好语音、词汇关。语音是掌握词汇的基础,利用读音规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2. 过好语法关。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法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规则,只有熟练掌握了语法,了解一些重要的句子结构,才能更加准确、迅速地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破解阻挡阅读的路障。
3. 过好文化背景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文章中蕴含着大量有关西方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宗教意识、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内容,学生必须对这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的习惯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5级标准,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没有阅读的习惯。根据笔者的调查和教学体会,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学生阅读兴趣低、阅读视野窄、阅读时间少。教学不妨从这几方面着手,相信会大有收获。
1. 激发阅读的兴趣。保证所选读物语言生动,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让学生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同时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所选材料难易适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信心。
2. 拓宽阅读的范围。为学生选择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人物轶事、科普常識、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均在所列,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指导他们读一些简易的原文版读本、报纸杂志等。“阅读食谱”丰富起来了,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形成阅读的习惯。
3. 保证阅读的时间。要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目标,必须保证阅读的时间。课堂阅读的时间和形式都是有限的,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利用好课外时间,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所当然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如果每个学生每天坚持在课外阅读10—15分钟,每天课外阅读500个词左右的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标准就可以达到了。
三、侧重培养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除了阅读英语文章,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多种多样,人们还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着以下的做法,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1. 先见森林,后见树木。一篇文章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细读,要求学生养成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的阅读习惯。为了能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开始阅读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的含义,如果文章中有图片、注释、表格等,还要对这些信息做解读和预判,这些pro-reading的工作必不可少,对整体理解文章大有好处。
2. 抓关键词,找中心句。任何一篇文章,总有其topic,作者总是围绕这个topic进行写作,而作者的核心观点往往就在一些key sentences或key words里。在阅读文章时,找到这些词和句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就可以纵览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形成一个有关文章的总体框架,从而全面把握文章脉络,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利用语境,猜测词义。再优秀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不熟悉的生词和短语。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别停下来马上去查词典,如果你纠缠于文中的几个生词,你就无法抓住文章的意思并且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该生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对其做正确的判断,猜测出该词的意思。
4. 避实就虚,迂回阅读。在阅读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时,不必着急,要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等到读完全文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前面遇到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所以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不妨先绕开它,另寻他途,终究会解决问题。
5. 合理分析,准确判断。阅读不仅仅是了解事实,掌握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事实、细节的理解、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这要求学生具备对文字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能分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全局还是局部,是总体还是具体,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主次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一是通过词汇和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进行判断推理;二是对文章提供的事实、现象进行归纳、分析,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结论;三是通过文章的用词和修辞手段推断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和写作目的;四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推断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问,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集团,2011年
【关键词】 初中英语 阅读能力 策略探微
笔者认为,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先从阅读教学上着手。由于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涉及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背景以及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等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难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阅读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活动,其实践性对教学提出了特殊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的兴趣爱好,还应注重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和训练阅读技能,使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形成阅读能力。
一、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
如果阅读材料中的生词过多或陌生句型过多,学生阅读起来也只能“望文兴叹”,因此打好语言能力基础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过好“三关”。
1. 过好语音、词汇关。语音是掌握词汇的基础,利用读音规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2. 过好语法关。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语法是构成句子的基本规则,只有熟练掌握了语法,了解一些重要的句子结构,才能更加准确、迅速地理解结构复杂的句子,破解阻挡阅读的路障。
3. 过好文化背景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文章中蕴含着大量有关西方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宗教意识、社会形态等各方面的内容,学生必须对这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发展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培养阅读的习惯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5级标准,学生“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就目前来看,我们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没有阅读的习惯。根据笔者的调查和教学体会,比较突出的情况是学生阅读兴趣低、阅读视野窄、阅读时间少。教学不妨从这几方面着手,相信会大有收获。
1. 激发阅读的兴趣。保证所选读物语言生动,内容丰富,引人入胜,让学生爱不释手,非一口气读完不可。同时遵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所选材料难易适中,这样就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信心。
2. 拓宽阅读的范围。为学生选择各种体裁、题材的文字材料,人物轶事、科普常識、文化习俗、人文历史、新闻报道、广告说明均在所列,如果有条件也可以指导他们读一些简易的原文版读本、报纸杂志等。“阅读食谱”丰富起来了,学生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形成阅读的习惯。
3. 保证阅读的时间。要达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目标,必须保证阅读的时间。课堂阅读的时间和形式都是有限的,真正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利用好课外时间,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理所当然是课外活动的重要内容,如果每个学生每天坚持在课外阅读10—15分钟,每天课外阅读500个词左右的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标准就可以达到了。
三、侧重培养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除了阅读英语文章,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以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多种多样,人们还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探索。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着以下的做法,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1. 先见森林,后见树木。一篇文章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再细读,要求学生养成先粗后细,先整体后局部的阅读习惯。为了能迅速准确地理解文章大意,开始阅读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题目的含义,如果文章中有图片、注释、表格等,还要对这些信息做解读和预判,这些pro-reading的工作必不可少,对整体理解文章大有好处。
2. 抓关键词,找中心句。任何一篇文章,总有其topic,作者总是围绕这个topic进行写作,而作者的核心观点往往就在一些key sentences或key words里。在阅读文章时,找到这些词和句就能迅速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就可以纵览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旨,形成一个有关文章的总体框架,从而全面把握文章脉络,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利用语境,猜测词义。再优秀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不可避免地碰到不熟悉的生词和短语。遇到这样的情况,千万别停下来马上去查词典,如果你纠缠于文中的几个生词,你就无法抓住文章的意思并且失去对阅读的兴趣。很多情况下,可以通过该生词在句子中的用法和利用上下文的线索对其做正确的判断,猜测出该词的意思。
4. 避实就虚,迂回阅读。在阅读中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时,不必着急,要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等到读完全文以后,再回过头来看,会发现前面遇到的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所以在阅读中遇到困难,不妨先绕开它,另寻他途,终究会解决问题。
5. 合理分析,准确判断。阅读不仅仅是了解事实,掌握信息,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事实、细节的理解、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这要求学生具备对文字材料进行归纳分析的能力,能分清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是全局还是局部,是总体还是具体,是从属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是因果关系还是主次关系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一是通过词汇和语言结构本身的意义进行判断推理;二是对文章提供的事实、现象进行归纳、分析,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出结论;三是通过文章的用词和修辞手段推断作者的立场、观点、感情和写作目的;四是通过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推断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学问,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读与泛读相结合、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集团,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