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让学习真实发生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h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问,在语文课堂中就是“对话式”教学的一种存在形式,是对问题深入探究后的进一步发问,是对某一教学内容或重点难点的拓展和深化。怎样的追问能使师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对文本的解读呈现开放姿态呢?在实践中不妨:为“精彩生成”之问、为“更上层楼”之问、为“标新立异”之问、为“存异求同”之问、为“鞭辟入里”之问。精心设计好的每一次追问化作春风,潜入课堂,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精神世界必将同步生长!
  一、 “精彩生成”之问
  教学资源与教学发展的过程相伴相随,带有很大的随机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中经常可以动态生成一些教学资源。教师若能抓住其中的精彩点,合理开展点睛式的连续发问,自然可以延伸语文阅读的空间和维度,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还记得一位老师上《草船借箭》时的课堂情景:孩子们热情澎湃地归纳神算子诸葛亮的种种“神机妙算”,可就在大家“心往一处想”的时候,突然一个学生冒出了一句话:“其实,诸葛亮也有料不准的事。”上课老师及时捕捉到了这一动态课堂资料,没有继续按部就班下去,而是请那位学生站起来分享属于他的独特的发现:诸葛亮讲“三天后,请到江边取箭”,只要周瑜稍微多个心眼定能提前识破天机。一石激起千层浪,老师立马追问:“那为什么诸葛亮最终还是借到箭了呢?”一番深入讨论后,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把握。老师的那一句追问,可谓“精彩生成”之问。
  二、“更上层楼”之问
  文本中的重点词句,常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意蕴,可是却容易被学生视而不见。因此,我们的追问大可以此为突破口,将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作为追问的着力点。由此切入,使得教师的追问更简明而有针对性,可以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如《晏子使楚》一文最后一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连续追问的方式,带着学生走进晏子的内心世界。
  师:晏子出使楚国,言行举止合规中矩,得到相应的礼遇了吗?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尊重的意思是?
  生:敬重、佩服等。
  师:“不尊重”呢?
  生:侮辱、蔑视,看不起。
  师:“不敢不尊重”呢?
  生:就是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尊重晏子好了,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呢?换成陈述句怎么说?
  这里教师抓住“不尊重”和“不敢不”不同的两种言语表达形式,使讨论更上层楼,通过句式转换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深究文本中,加深了对历史人物立体形象的解读,矮小的晏子在学生心中越来越立体,越来越高大。学生在老师的追问下,在一次次交流、交锋中不断凝练、升华,逐步体会到言语形式的精妙。
  三、“标新立异”之问
  小学生思辨能力欠缺,容易在课堂上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这种时刻,教师如果一锤定音,而不是积极引导,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习惯刻板式的问答。这种时刻,教师要在帮助学生找到突破点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理答。同事在教《水》的第五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通过读课文,学生很快知道本段详细描写了母亲用一勺水给四兄弟洗澡。接下来追问。
  师:对于我们来说,洗澡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并无可写之处。可是马朝虎为什么能把它写得如此详细?
  生:因为她们兄弟四人洗澡的时候非常快乐。
  师:仅仅是为了写洗澡时的快乐吗?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
  生:洗澡对于我们来说是很平常的小事,不值一提。但是在作者的家乡,他们一年可能才洗三四次澡,这是非常难得的。所以,他们要慢慢体会、慢慢享受着洗澡的快乐。正因为这种感觉非常难得,所以作者想把这美好的事情永远留在心里、留在记忆深处。
  及时的追问鼓励了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摆出自己的独特看法。一个可能流于形式的问题在教师的追问引导下,学生的思维得到蓬勃的生长。
  四、“存异求同”之问
  语文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一种学习行为。不同阅读主体对相同的文本会获得差异化的阅读体验和不同的感悟。与此同时,彼此的体验中也许会存在很大的分歧。怎样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找到殊途同归的秘诀呢?抓住学生产生分歧的点进行追问就显得尤为可贵。追问中,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引导学生以全新的视野介入,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就成为可能。我在教学《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时,围绕爱因斯坦的人物形象进行引导。
  师: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人?
  生1:世界上伟大的物理学家。
  生2:提出狭义相对论。
  生3: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生4: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都认可爱因斯坦的确是一个伟大的人。这时候,我接着追问:“爱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个伟大的人?”学生们议论纷纷,思路全部被打开。于是,学生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教师由此介入。于是,学生在激烈的争论后终于明白,爱因斯坦是一个既伟大又平凡的人,进而深刻的了解人物形象的多面性。诚然,爱因斯坦是科学的巨人,人格的巨人,但在生活上却不拘小节。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就更准确、深刻了。
  五、“鞭辟入里”之问
  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和文化积累的不够,往往很难完全领悟蕴藉于文本中的深刻意蕴,所获得的体验难免会很肤浅。作为阅读指导引领者的老师,便可借道巧妙追问的方式来直入文本语言的内核,鞭辟入里,层层剥笋,一步步走近作品,带领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多种心理功能区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未定点”和“空白”。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遇到“挨挨挤挤”一词,老师抓住机会追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挨挨挤挤”的现象没有吗?
  生1:火车站,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2:星期日,家门口的超市购物的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3:奶奶家门口的大树,树叶挨挨挤挤的。
  老师再追问下去:说荷叶“挨挨挤挤”的,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这样的连续追问,自然可以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打开学生思维的维度,并最终领悟到大自然的伟大,把作品和生活结合到了一起,使文学课真正回到审美的高度。“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式”教学的一种存在形式和手段。万千“追问”,只为引领学生拥有深刻性、思想性、独立性、批判性、创新性等特质。有意识地长期坚持这种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精神世界必将同步生长!可谓“追问”真乃让学习真实发生!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奠基阶段,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所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激发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发现问题的动机,从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学生主动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文章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激发小学语文教学主动提问的课堂教学的策略。  【關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主动提问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只有让学生主动
自从被借用到现在所在的学校以来,对语文实践性学习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比如在一次作文口语交际中,让大家说一说“杜鹃花”,此话题一出,好多同学都懵了,很多孩子竟然不知杜鹃是何物。于是我感触颇深:这也许是我语文教学中的一种缺失,平时只照着书本给孩子上课,没能带孩子感受、观察自己身边的世界吧。一方面,在我们身边,出现的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家长很少给机会他们亲自在田间感受。另一方面,班上外
在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自觉改变教育观念,适当改造现行教材,积极改善师生关系,大力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斜拉桥索梁锚固区受力复杂,特别是在运营活载作用下的疲劳性能值得关注。该文主要介绍了锚拉板式索梁锚固结构的特点及其在大跨斜拉桥中的应用,对湛江海湾大桥锚拉板式索梁锚固
镜像技术能够高速有效的访问数据,快照技术可以迅速的存储数据,且所占容量较小,但是镜像技术抵御软件故障的能力较弱,而快照技术抵御硬件故障的能力较弱。针对镜像技术和快照技术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从恢复重建到“脱钩改制”是由国家扮演“上帝之手”角色,给了它“第一次推动”,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开掘注册会计师行业自主创新源泉,是促使注册会计师
一、教材简析  《社戏》是鲁迅先生的忆事散文,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记叙了自己儿时观看社戏的经历,抒发了对童年时代美好回忆的留恋之情,以及对儿时伙伴们的深深怀念。课文中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用心细致,让人觉得身临其境,带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的特点的,如何把情景交融的手法拿捏到位的,加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二、设计理念  《社戏》是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双师素质”教师数量充足、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关系到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政治文明与依法治国的相互关系。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的法治化,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战略选择,政治文明建设将推动依法治国得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德育工作,对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德育的战略地位、目标、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的差异性原则以及形成德育的合力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